有一個論調,流行已久——“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我寧願遺臭萬年。”在這個“出名要趁早”的時代,這個論調的擁躉應該很多。然而它隱含一個不成立的前提,即遺臭要比流芳容易。事實果真如此嗎?當個匪兵甲乙容易,要成為土匪頭子,非人杰,亦得是梟雄。
狗仔隊亦是如此。
1960年,費里尼大師的電影《甜蜜生活》中有一個專門拍攝明星私生活的攝影記者,名字叫叫“Paparazzi”,為義大利語,指一種會嗡嗡叫、惹人煩的蚊子。不知道這是不是費里尼大師一種暗諷。可以肯定的是,自《甜蜜生活》之後,“Paparazzi”就專門用來稱呼那些讓名人討厭的小報攝影記者。“Paparazzi”傳入香港后,香港人改稱Paparazzi為Puppy(小狗),一來是讀音相近,二來此類記者的追蹤行為也和狗相似。隨后該詞逐漸演化成了“狗仔隊”。其實不管是被形容成“蚊子”還是“狗”,其修辭程度都不過是半斤八兩。
狗仔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行業。在做這個選題之前,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人放著大好年華不用,不分白晝地蹲點只為捕捉某明星和曖昧異性伴侶出入的鏡頭,我祝福每一個狗仔隊拍到的明星私密照能賣個高價錢,否則真的太不值當了。後來我看到日劇《工作狂》之後,大大改善了我對狗仔隊的看法。那個專拍明星緋聞的記者,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新聞戰地記者,可現實是他只能屈尊到一家小報館,做一份和理想無關的的職業。他在每次工作前,都會仔仔細細地調焦,認認真真地拍攝一張天空的照片,這似乎成了一種內心的儀式。當明星發現他不斷伸縮的鏡頭,怒斥他聲稱要砸爛他的相機時,他彎下腰,鞠了一個跟曲別針一樣弧度的躬。“對不起,請你原諒,但這就是我的工作。”
台灣著名報人黎智英說過,“媒體是魔鬼與天使的混合體:一邊是堅持新聞的專業主義、立場中立,敢于挑戰當權者;一邊卻以八卦風格、新聞娛樂化見長,重口味、標題黨的新聞包裝手法,也導致了其他台灣媒體跟風,改變了傳媒環境。”
任何工作,只要存在即是合理。至今,世界各地對待狗仔隊的“立法”都半推半推,模棱兩可——精確的法律尚不能繩之,何況是曖昧的道德?黎智英為《蘋果日報》取名的緣由,正是取其《聖經》之隱喻——“若當初亞當和夏娃沒有咬下蘋果,世界上就不會有善惡,也沒有新聞的存在。”
一旦甩開這些惱人的包袱會發現,即使是狗仔隊,做到極致也能成為藝術家。比如活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以為美國狗仔教父羅恩•格拉拉。他偷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太太杰奎琳,耗時20年,且兩度被告上法庭,他偷拍馬龍•蘭度時,被對方打落了五顆牙齒。有人說他是八卦文化教父、狗仔隊之鼻祖,有的人說他是具有個人風格的攝影大師;有的人崇拜他,也有的人想砸爛他的相機。然后,就是這樣一個“跟蹤狂”“討厭鬼”和“寄生蟲”的杰作被請進博物館和畫廊,狗仔隊搖身變為藝術家。
羅恩 . 格拉拉在做狗仔隊之前,曾是美國空軍是一名攝影師,但他的鏡頭不光是瞄準飛機大炮,也為訪問空軍基地的明星拍照留念。或許他是從那個時候起就愛上為明星拍照的工作吧,但我揣測他一定是不喜歡明星擺出來的姿勢和做出來的神態,否則以他的資歷做一個專職明星攝影也不成問題,但他卻選擇偷拍,想來是真心熱愛這個職業,並且希望能拍到明星最真實最自然的一瞬間。如果我的揣測足夠成立,那麼我有理由相信羅恩 . 格拉拉是真心熱愛他的工作——他有一句名言“只要拍到照片,不管旁人叫我‘寄生蟲’還是別的什麼,我都無所謂。”我尊重每一個真心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且用勇氣把這種熱愛堅持到底的人——儘管他的這種工作是以不尊重別人為成立的前提。麥當娜、索菲亞.羅蘭、邁克爾 . 杰克遜、波姬 . 小絲、馬龍 . 白蘭度……這些巨星都曾被羅恩 . 格拉拉攝入底片,儘管這些巨星的身邊都離不開特工出身的保鏢,但羅恩 . 格拉拉亦非善茬,空軍出身的他訓練有素,自然懂得對應知道,即使偶爾被逮個正著,他也有本領偷樑換柱,保住真正底片。聽上去挺像好萊塢電影吧?事實上,羅恩 . 格拉拉的故事確實被好萊塢看上,其改編的電影就叫《砸爛他的相機》。
他在影片說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職業極富爭議,因為有些名人非常注重隱私。但是,那些愛抱怨的名人往往很虛偽,他們明明很喜歡出風頭,越是抱怨,越是能贏得曝光率。事實上,公眾也很虛偽,他們看不起狗仔隊,卻又很想窺知名人的私生活。而一切針對狗仔隊的指控和抗議只會激起更多的新聞和好奇心。我們的價值在于,我們報導自己所見的事物,我們尊重事實。”有機會你可以上網看看他拍攝的《風中的杰奎琳》,到時候再給他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吧。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