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紐約製片動態─美國獨立電影的源起與影響力

$
0
0

美國獨立電影是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派別,它和法國新浪潮、歐洲及亞洲的藝術電影皆有帶領潮流、建立新的電影語言的影響力。許多獨立電影的創作者堅持忠於故事、探索嶄新的敘事手法及強調個人風格,因此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以及後代創作者有所啟發,同時對商業電影體系也起了刺激作用。 許多美國以外的新生代的觀眾,對美國片的印象總是停留在大卡司、大製作、眩目的特效等類型,而忽視了獨立電影這些小眾藝術家的貢獻。

美國獨立電影從40年代就悄悄地在好萊塢體系以外發展,至1990年代到達巔峰。著名的創作者包括:凱文史密斯、昆汀塔倫提諾、霍爾哈特萊、陶德索隆德茲、吉米賈木許、史蒂芬索德伯格……等。他們堅持說一個好故事,重視角色的真實性……樹立了一個另一個聲音。再加上日舞影展在同時期崛起,並積極支援獨立電影的原創精神,於是一個正式的獨立電影運動在90年代開始了。

著名的影片包括: 史蒂芬索德伯格的《性、謊言、錄影帶》, 昆汀塔倫提諾的 《霸道橫向》及《黑色追緝令》,賈木許的《天堂陌影》、《神秘火車》,霍爾哈特萊的《關於信任》及陶德索隆德茲的《歡迎光臨娃娃屋》……等。獨立電影不僅在影展中受到觀眾青睞,在票房上也小有成就。尤其是一些一線演員(如布魯斯威利)對獨立電影的支援,讓好萊塢正視這些聲音,而紛紛在90年代、2000年初,開啟旗下的獨立製片部門或子公司,如:新力經典公司、福斯探照燈影業、派拉蒙經典、華納獨立電影及焦點電影等。

 經過十幾、二十年與好萊塢體系的謀合,這些「新的聲音」已經變成美國電影的主流。當時的一些新秀變成了名導(昆汀塔倫提諾)。當然也有些堅持創作自主的導演在「融合」的過程中被排擠到好萊塢的門外 

雖然少了大筆資金的加持,但堅持了自己的藝術,繼續創作,如:賈木許及陶德索隆德。 這些主流或非主流的電影語言,間接地造就了當今劇情類電視影集的風格, 如受歡迎的影集《廣告狂人》(Mad Men)、《火線》(The Wire) 和《都市女孩》(Girls)等。 而如今,網路及數位科技的發達及普及,讓獨立電影有了新的可能:攝影器材全面的數位化,價位降低了,個人電腦就可以使用非線性剪接系統而完成整個後製,預算可以更低、愈來愈多的人可以參與創作。除了好萊塢體系下的獨立電影公司,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製作公司隨時隨地在尋找下一個電影鬼才。根據統計,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獨立電影在紐約市製作。 

然而,低成本及普及性,相對地競爭也十分激烈。這個世代的電影人在創造新的聲音上,還在摸索階段。 一部份新生代的電影將在四月的翠貝卡影展與紐約觀眾見面。該影展進入了第12年頭,也逐漸成為紐約客文化活動的重要專案。今年的影展中有53部長片、約60部短片以及特別放映-80及90年代經典電影系列,再加上青少年創作系列,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影像大餐。

文/俞聖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