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的前半生都活在風口浪尖上。都說人如其名,翻開字典對“沖”的注釋,頓覺一語成讖說的就是陳冲。她既有不顧一切、一往無前的沖勁,也有幼小、沖昧的單純;既有毀譽相互抵消的爭議,亦有在猛烈的撞擊中衝鋒陷陣的無畏。
翻開娛樂版,但凡出現陳冲的名字,多是不光彩的新聞。比如最近和李泳的不愉快;不久前與周立波的爭執;幾年前因為孩子領養問題被指責,乃至更早之前她為了《大班》和《末代皇帝》中的情色鏡頭而被千夫所指——彼時最難聽亦是最主流的聲音就是,陳冲是靠著脫衣在好萊塢上位的。大眾想當然地以為,他們心中最純潔的“小花”被資本主義玷污了。現在回過頭去看,這些說法固然愚昧可笑又淺薄無比,但當時的陳冲正值盛年,卻能做到寵辱不驚。閨蜜嚴歌苓在《本色陳冲》中想濃墨重彩她的委屈,本來嘛,自傳的功用之一就是澄清自己,粉飾自己,矯正大眾對自己的誤解。但陳冲不,她擺擺手,毫不介懷。
這是她的命——作為第一批由社會主義中國的演員成為好萊塢明星,當時的我們在文化上還未理清個人、自由、國家、種族、民族的概念。陳冲給當時剛剛開始探討現代性的中國,帶來很多藉以討論的話題。陳冲當然明白這一點,在一個缺乏常識的年代去出力不討好地澄清自己,那無異于在不舉的男人面前跳艷舞,在呆瓜面前賣弄聰明才智。沉默是金,說的就是這種時刻。香港有句俚語,食得咸魚抵得了渴。陳冲當年沒有帶著那麼強的功利心去美國,但是卻在那裡成就了很多人計畫很久、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別忘了她可是花了五千萬美元拍電影做導演的人——《秋天的故事》。好萊塢大牌李察。基爾是她的演員。姜文曾說過:“別人我不知道,她是真正動用千萬美元在好萊塢拍大製作的導演,你們說中國有誰拍過這樣的大片?沒有,反正我沒有。她傳達了一種很積極很有力量感的中國女性的形象,這是很多西方人忽視的中國女性的氣質。”
如果一個女人在20歲的時候就能如此淡定,40歲的時候該修煉到何等境界啊?所以當陳冲放下身段甘為好電影客串的時候,又成了無良媒體筆下“因在美國混不下去,只能在華語電影裏跑龍套”的下場;當她不顧形象在姜文電影裏大膽地表露情欲時,居心不良的人又開始挖出她早前電影裏的裸露鏡頭,斷章取義甚至添油加醋地說她天性如此、前科可鑒……層層疊疊的標籤宛如文革時期的大字報,混著歹人舌尖上的污濁的口水,被不厭其煩地貼在她的腦門上。陳冲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那個“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是一朵在泥污中奮力崛起的玫瑰,儘管毀譽參半,但她就是要綻放自己,誰都攔不住。
按照東方人“三庭五眼”來衡量,陳冲並非標準意義上的美人;按照西方人對東方美女“高顴骨、蠟黃臉、薄嘴唇、小眼睛”的標準看來,Joan Chen更是相差十萬八千裏。可你就是無法否認她的美麗。流浪于標準審美之外的範疇,陳冲的美像皎潔的蓮,出淤泥而不染。她不爭。帶著永遠以本色示人的禪心與定力。她是百花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后獲得者,憑藉《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意》兩度獲得金馬獎影后,憑藉《天浴》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也是最早登上奧斯卡頒獎臺的華人女星,並多次被美國《人物》評選為全世界最美50人之一。所有用過她的導演皆讚不絕口,李安說:“沒有陳冲,《色戒》裏的麻將戲就像是不存在的。陳冲的表演給我們無限的可能性,你多看幾次陳冲的表演,就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她讓我們著迷的地方。陳冲就是電影的中心,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有她就有1930年的上海。他使這部電影最終成立。”
(來源:《電視指南》2013年7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