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文怡:
美食暢銷書作家,美食節目主持人,文怡美食生活館、廚蜜網創始人。鍾愛美食的她,不僅經營著網路上最紅火的、點擊率1億5000多萬的美食博客“文怡心廚房”,還是多家美食、健康、生活類雜誌的專欄撰稿人。已出版14本“文怡‘心’廚房”系列圖書,新書《媽媽寶寶做美食》也出版在即。
喜歡與食物打交道的人,通常生活態度也很積極。文怡就算是這類人中的一個。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真性情。心直口快,喜歡的會歡天喜地拿出來與你分享,不喜歡的也會不留情面地一針見血。所以你會在她的微博裏看到她介紹各種食譜,分享品嘗過美食,展示她的美食生活館。當然,你也會看到她對社會上不良現象的抨擊,對不科學的孕產知識的鄙視,甚至是對我們給她的採訪提綱的吐槽。與她接觸久了,自然而然能被她的生活態度所感染。同時也能發現這世界上,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美食情緣
提到文怡,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工作。文怡專注于美食,目前在北京經營著一家美食生活館。生活館裏窗明幾凈,料理臺排列規整,各類廚具餐具碼放整齊,讓人看著就心生神往。生活館開門納客,歡迎各行各業人士前來學習,說起自己的美食館時,文怡臉上止不住的自豪感:“一個乾淨、簡潔、漂亮,聞起來香噴噴的大廚房。我在這裡與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熱愛美食的朋友一起學習、分享、感受烹飪帶來的樂趣。我們因此而走進對方的生活,變成彼此生活中的朋友。也有很多人相互之間成為朋友,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我們把國外的美食帶回來分享給中國人,把中國的美食指導給外國人,由他們帶去自己的故鄉。
我們問她怎樣看待自己的事業,文怡說事業談不上,她只不過是把興趣愛好當成工作去享受罷了。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兒,有人喜歡打扮,有人喜歡集郵,有人喜歡攝影,這跟從小的生活環境,性格都有關係。如果非剖析出一個答案,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喜歡吃東西吧。這是一個從熱愛,到專注,到享受的過程。”
對文怡而言,最殘酷的莫過于問她你最拿手的是哪道菜。她認為這世界上沒有“最”的概念,尤其人對某樣東西產生極度的熱愛時。攝影師沒有最滿意的照片,女人沒有自己最愛的衣服。“我作為一個熱愛美食和傳播美食的人,也沒有最得意的拿手菜。如果問我的工作中,讓我最得意的部分是什麼,我會說,是由於我的工作,改變了一些人的餐桌質量。讓做飯的人體會到幸福,讓吃飯的人體會到溫暖。”
文怡微博摘選:
烤箱也好,微波爐也好,麵包機也好,廚師機也好,鑄鐵鍋也好,不粘鍋也好,工具只是一個基礎,最重要的還是使用的人和方法,以及慢慢積累的經驗。一旦喜歡一件事,就投入些興趣和時間,這比買了東西不做,閒置要強。比如,你買了一套畫筆,打算畫畫兒,但自己畫不好,是賴畫筆不好,還是自己不好呢?
這一期學員,有從貴陽來的,有從石家莊來的,有從濟南來的,有從美國來的。還有3個小姑娘,是馬上要去美國讀書的,14歲、16歲、19歲,也有和我一樣的中年人或年輕小夫妻。每次上課,我們會盡力教會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我更願意與大家分享的是,從做飯中,享受生活的樂趣,發現生活的樂趣。
生活家
翻文怡的微博,常常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她的微博總透著一股風趣幽默,讓人覺得她的生活特別有趣,願意繼續看下去。我們問她保持這樣的心態有什麼秘訣嗎,她不以為意,說這是性格使然。如果非要追究有什麼秘訣的話,文怡說就是多經歷事情,“心態這個東西,隨著遇到的事情多了,就從量變到質變了。”文怡經常組織網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她說:“身隨心動,我覺得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一定的閱歷,你的心會指引你去做很多對的事情。我們這一生存在的意義,是讓家人、周圍的人,認識甚至是不認識我們的人,因為我們的存在和努力,過得更好,至少是比沒有我們時過得好才對。”
對生活有愛的人,一定有自己的愛好。與其他愛好美食的人一樣,文怡也喜歡收藏一些好看的餐具。不論去什麼地方,她一定要做的事就是逛逛賣餐具的店,看到喜歡的就帶回家。文怡覺得每一件器皿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有故事的器皿對她而言,與其說是一件餐具,不如說是心愛的收藏品,所以日常生活中她並不太捨得拿出來用。
關注文怡的人都知道她喜歡畫一些自畫像放在網上,還自稱自己為“文大美麗”。在問到這個稱呼的來歷時,她說,之前和一位朋友開會時,那位朋友總是在紙上畫她,畫的豬頭豬臉的,特別難看。她當時就想,“與其讓他毀我,不如我自己毀自己。”于是,文怡第一次拿起了筆開始畫畫兒,並給自己的畫兒取名文大美麗。她坦承從小沒學過畫畫兒,就是順手瞎畫。
不過歪打正著,畫畫兒這件事,讓文怡非常享受,她說畫畫能讓她平時忙碌的心徹底靜下來,畫畫的時候腦子裏沒有任何繁雜的事兒干擾。春節的時候,她畫了一套年畫兒版的文大美麗,每張畫幾乎都畫7、8個小時。她說對於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大的人而言,畫畫兒真的是對心情、心態和心緒的一種調節。
文怡微博摘選:
剛去買菜,稱好后攤主說8塊。零錢花完了,給了100,她找了我82。我站那兒沒動地方想了有半分鐘。我問她,錢找錯了吧?她又立馬兒給我10塊。請問,我數學不好是掛相兒么?
昨兒有本兒雜誌找我約採訪:“您能談談您懷孕后,最大的感受么?”我答:“終于可以有尊嚴地胖了。”然后,對方就不理我了呢……
熊孩子來我家
文怡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熊孩子來我家”,主要說的是寶寶到來之後的事。說起來,文怡家的“熊孩子”來得真是不易。這之中的心路歷程,文怡也在自己的博客裏娓娓道來,讓很多粉絲看了之後唏噓不已,這讓文怡挺納悶兒的:“哎,你們怎麼都哭了?我寫了什麼讓你們都哭了?”
關於“熊孩子”的六問六答:
1.懷孕是計畫之中的嗎?聽您閨蜜講您對於公佈懷孕的消息還挺謹慎的,有什麼顧慮嗎?
文怡:這次懷上,是計畫之外的事兒。之前數次懷不上,都是計畫之中的事兒。由此我得出結論,精神緊張是除了身體器質性問題之外,導致不孕不育最大的問題。我是在懷孕3個月后才公佈的,很多地方的封建迷信都講究,懷孕頭三個月不說,因為孩子小氣,會流產什麼的。我後來想過這個事兒,其實還有很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頭三個月孩子確實不太穩定,比起中晚期更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不對外公佈,就少了很多人的過度關注、詢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應酬,能讓孕媽媽得到很好的休息。
2.您現在懷孕了,還是會堅持自己做飯嗎?懷孕后飲食習慣發生改變了嗎?有什麼適合孕婦吃的食譜可以推薦下嗎?
文怡:由於我的孕早期沒任何反應,不噁心,不吐,不難受,所以我能做飯,但談不上堅持。我有心情做,就自己做,我沒空時,就老公和媽媽做。他們為我做飯他們自己也覺得參與感很強,挺幸福的。我的口味沒太大改變,一日三餐更以前差不多,唯獨有幾天害口,喜歡吃一些小時候喜歡的各類麵食而已。說起孕婦吃的食譜,還真不好推薦,因為每個人在孕期的反應不一樣。我能為孕媽媽們做的就是建議她們去我的博客,我的網站,用我的App、微信,確認自己在某個階段能接受什麼食物,就輸入原料,然后根據菜譜的指導去吃,而不是簡單地推薦一個兩個菜。我們知道孕期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質高的魚類、蛋類等,但如果孕婦正值嘔吐期,看見這些就噁心得不行,推薦就是沒有意義的。
3. 看到您曾經說胎教要用劉寶瑞、侯寶林、馬三立、郭德綱、岳云鵬的相聲,關學曾的北京琴書,以及許巍的歌,這是開玩笑呢還是確實是這樣做的?
文怡:是真的,沒開玩笑,我個人覺得,孕期的準媽媽的心情最重要。什麼能讓我開心,我就做什麼。
4. 對孕產相關的知識瞭解的多嗎?會專門參加一些媽媽課堂、孕婦學校之類的課程嗎?
文怡: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隨時瞭解一些相關的知識而已,不過度學習。現在有太多自相矛盾的知識。由於個別不負責任的醫生傳播一些資訊,以及各種偽專家學者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教誨,再加上民間傳說、傳統習俗,這些內容交織在一起,還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可能無法判斷資訊的準確性,導致很多的中國孕婦每到一個階段,就跟沒頭蒼蠅似的,今兒怕這個,明兒怕那個,每天都被各種限制。環顧世界孕婦,唯我中國最累喲!
5. 懷孕后您的工作有沒有受到影響呢?現在有為人母的感覺了嗎?
文怡:工作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工作量和享受度和以前沒有明顯變化,但是也有改變,就是開始專注和從事與孩子有關的很多事情了。為人母的感覺,實話實說,現在還沒有,我估計得等孩子出來,我的生活因此而改變時,我才會有特別強烈的感覺吧。現在和以前一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工作工作,所以感覺不明顯。
6.從生活到工作,您先生是不是給予您很大的支援與幫助?您二位對寶寶的未來有什麼樣的規劃嗎?
文怡:是的,他對我所有的決定都很支援,不但在工作上,生活上也一樣。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一切。甚至他會為了保證我的生活能過得更好,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我們對孩子的未來有規劃,而且很多。但前提是,我們倆要做好榜樣,這比任何規劃都重要。
文怡微博摘選:
我把我醫生叮囑我的原話分享給你:正常飲食。生孩子,不是生病。
我真誠地問一句,你們難道真的覺得胎動和書裏寫的一樣,像什麼小魚吐泡泡,可愛的小魚在肚裏游來游去,或蝴蝶震動美麗的翅膀么?真的沒感覺到是吃多了豆子,肚裏脹氣,在安靜的會議室裏,不敢放,氣又倒流回肚子的感覺么?
(來源:《媽媽寶寶孕味》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