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倫
金馬獎為了今年的金馬影展開出超級片單,除了剛剛以《郊遊》拿下威尼斯評審團大獎的蔡明亮導演擔任開幕,另外還有兩位當今世界影壇最受注目的大師:2012年同為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和以《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獲得今年坎城金棕櫚獎的法籍導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台灣影迷的確有福了,將有機會看到這兩位導演的所有作品。但當大家引頸期盼這些影展得獎佳片的同時,可能不知道電影幕後的心酸和爭議。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今年的確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讓觀眾、影評和評審都一致認為是今年坎城最棒的作品,除了影評一面倒之外,連評審團主席史蒂芬史匹柏都公開稱讚這部電影,表示評審團表決時毫無疑問,全數通過,並且把最佳女演員獎頒給了兩位名副其實的女主角。頒獎晚會上三個人相擁的得獎照片,導演與演員之間老套但不失感人的彼此感謝,紅地毯上兩位女主角華麗耀眼的美豔,傳遍了全世界。
翻遍所有的媒體,找不到一條負面的評論。唯一一個小小的聲音,來自第二天記者採訪《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漫畫原著作者Julie Maroh,這部片子的英文片名雖然保留了原來的漫畫書名,但她遺憾地表示,柯西胥在致詞時沒有一個字提到她,而她最難過的是,從2011年她把改編著作權賣給柯西胥之後,柯西胥從來不回她的email,當她大老遠趕去拍片現場,柯西胥卻拒絕見她。連在坎城的紅地毯上,柯西胥看到她連招呼也不打。這是電影史上第一部以漫畫改編拿下金棕櫚獎的電影,她卻說不出是為自己的作品高興?還是為被柯西胥從頭到尾把她當空氣而委屈?
坎城的鎂光燈和紅地毯都結束之後,慢慢在法文媒體上有些不同的聲音。主要是參與這部片子拍攝的技術工作人員向工會提出告訴,他們甚至在坎城首映前聚集在紅地毯前示威,抗議柯西胥導演完全不遵守勞工法,不尊重工作人員,除了完全沒有任何工作班表之外,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6個小時,沒有週末,超出計畫整整3個月,拒付加班費,而且對待工作人員態度惡劣,近乎精神壓榨的暴君導演。
而且當坎城的觀眾在3小時的影片結束之後紛紛起立鼓掌的時候,可能沒有人注意到片尾根本沒有任何技術人員的名單,參與該片的工作人員覺得這是對他們公然的侮辱和蔑視。關於片尾,柯西胥當時只表示因為趕著首映,完全來不及製作片尾名單,如此這般。
當然這部片子引起討論的,主要是片中極為重要的性愛場面,在法國被列為12歲以下,北美市場被列為17歲以下不宜的限製片。兩位女主角一直到8月底,開始北美地區的宣傳,準備進軍奧斯卡,才慢慢對拍片經過有所鬆口。Adèle Exarchopooulos (法文片名為 《阿黛兒的故事》(La vie d’Adèle))和 Léa Seydoux 表示這段性愛場面一共拍了整整10天,她們幾乎被柯西胥導演逼得臨近崩潰的邊緣,原來3個月的拍攝延到6個月,兩個人一致用 “ horrible ” “ nightmare ” 來形容拍攝經過。不止性愛場面而已,兩人並且解釋,有一場兩人爭執的戲,拍攝時 Adèle 摔倒撞傷,血流滿臉,濺得到處都是, Léa企圖幫她止血,卻被導演制止,對她大吼: “ 我們還沒拍完,繼續!妳去親她的臉!舔她的血!...”
才剛滿19歲的Adèle,表示她拍戲的經驗不多,所以不知道甚麼是要求過分,但是全片的第一個她從家裡出門上學的鏡頭,就拍了90次!她才瞭解柯西胥是這樣一個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完美主義者。 Léa Seydoux是法國影壇目前最耀眼的女星,她則毫不客氣的回答美國Daily Beast的記者 “ 柯西胥是個天才,可是是個折磨人的天才”。再被問到是否願意再度與柯西胥導演合作時,兩人異口同聲的表示:NO!
柯西胥也沒有悶著接招,在多倫多影展的記者會上,就公開指責兩位女主角過河拆橋和不知感恩圖報,更尖酸的批評 Léa Seydoux 來自一個“ 如棉花般富裕 “的環境(Léa Seydoux的祖父是法國三大院線之一 Pathé 的老闆),“ 這些穿得光鮮亮麗走紅地毯的女明星,沒有資格說拍片過程辛苦!”
Léa Seydoux佔據了所有法國9月份的雜誌封面,柯西胥導演手法的爭議也繼續在法國報紙和北美的影視媒體上發燒,這雖然絕對不是發行公司事先擬好的行銷劇本,但也算是負面宣傳,只是對所有事情都要求 politically correct 的美國市場而言,進軍奧斯卡恐怕不會那麼順利。
不知道金馬獎執委會會不會邀請柯西胥和兩位女主角到台灣,但是各位觀眾可以注意在台灣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片尾是不是加上了工作人員名單?以台灣人的溫文敦厚,大概不敢問柯西胥關於拍片的經過及爭議,但也許可以問他,對於被改為《藍色是最醜的顏色》和《Palme d’Horror 》(原來是Palme d’Or 金棕櫚獎),可有什麼感想?天才和魔鬼,也許只有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