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2 月28 日,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央黨中央與台商閉門會面的一次講話中,重新提及釣魚臺的歷史根源以及台灣的立場。這位曾經在1971 年就參加過叱吒風雲的學生保釣運動,1972 年當兵入伍的老兵,對於釣魚臺有近四十來年的關注與研究,這恐怕是外人所不曾知曉的。
從一個激進熱血的「保釣先鋒」,再到現在理性溫雅的「保釣總統」,馬英九的蛻變,也正是他走向成熟過程的映照。馬英九也於2012 年提出了富有內涵的「東海和平倡議」,雖然未獲多方響應,但也是如今台灣切實所能採取的合理做法。
回顧釣魚臺事件的百年滄桑,以及馬英九近半個世紀的保釣經歷,這些都無不感染了我們當代的每一個華夏子孫。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不讓後世子孫有所遺憾,保衛釣魚臺是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人的所應盡的義務。清代名儒顧炎武云:「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抗日時期,蔣中正在盧溝橋事件聲明中所說:「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的確當今天下,保衛釣魚臺,亦是地無分南北東西,人無分老幼病寡,黨不分派系類別,皆有守土之責任。
下面我們透過馬英九切身的保釣經歷,以及釣魚臺問題的始末,來瞭解那些激蕩在歲月裏的滄桑往事,以及那些不凡的傳奇……
馬英九重提釣魚臺
2013 年農曆蛇年的新春長假剛過完,國民黨為加強台商的聯繫與關係經營,便由專職培訓黨內菁英的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於2 月18 日下午邀集80 幾位大陸台商舉行工商建設研討會。馬英九出席晚間的便當會,親自聽取台商意見。
這場研討會下午在黨中央舉行,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經建會副主委吳明機專題演說馬政府的大陸政策與經濟政策。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與台商座談。馬英九晚間與台商聽取意見後再發表講話。全程采閉門會議,可見國民黨的重視程度。
對於與會台商關切釣魚臺主權爭議的發展,馬英九強調,早在十五世紀初年,釣魚臺就屬於中國所有。馬英九還在會上詳細介紹了釣魚臺的歷史,並強調了台灣在這個爭議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馬英九睿智幽默、溫文爾雅的描述,令在座的台商菁英們更清晰地瞭解到了釣魚臺的歷史根源。會場上,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不過,馬英九在講話最後表示,在釣魚臺兩岸合作保釣的議題上,兩岸並無過多的合作空間。馬英九指出,第一在法理基礎上,大陸否定台灣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約》,「讓我們不知道怎麼合作起?」第二,臺當局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大陸至今沒表示任何意見;第三是漁業議題,大陸不希望台灣與日本對談時觸及主權議題,但「沒有主權,哪會有漁權?」臺日不可能不觸碰主權議題。
馬英九對於釣魚臺爭議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也是目前各方中,唯一比較切實的解決方案。雖然並未獲得多方的響應,但是正如馬英九在會上所說,大陸有大陸的做法,而我們台灣也有台灣的做法。馬英九堅持「釣魚臺主權不會讓步」,他說:「我也不會只說打、打、打,那樣不能解決問題。」他指出,在國際社會要用和平解決爭端,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這個過程需要一點時間醞釀。馬英九最後表示,他留學美國時曾說,如果有一天釣魚臺問題可被送到國際法庭,他會全程免費為台灣辯護。
相比較此次講話,不久前訪問日本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提出了「美日韓臺民主同盟」的觀點。但相比較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此番觀點根本就不切實際。蘇貞昌希望因為四方具有「民主、自由、人權」價值,可結成同盟,共同防止其他勢力介入引起區域緊張。但他迴避談論釣魚臺主權誰屬。這種提法等同於間接承認,如果臺日得以同盟抗敵,釣魚臺爭議就可封口不談。如此委屈主權,企求同盟的軟弱立場,自然不能與「東海和平倡議」相比。而且後者對釣魚臺的主權主張清晰太多了。
馬英九在此次會上表示,希望通過先從三組雙邊會談過渡到一組三邊會談。但蘇貞昌卻想一步到位,這顯然也是不可能。蘇貞昌以為美日韓臺與大陸都有嫌隙,因此就能結盟,此種思維實在過於簡單。雖然南韓與大陸有蘇巖礁爭議,但與日本也有獨島爭議,日韓間不可能結成同盟,且南韓實際控制兩地,也不需要與美臺同盟。日本在釣魚臺爭議中所要拉攏對像是美國,好藉由美日安保確認自身勢力範圍,與臺韓結盟反成累贅之舉。而美國老實說,希望大家都閉嘴它想要的是人民幣升值減少美中貿易逆差,根本不想為幾塊石頭與大陸開戰。換言之,蘇貞昌想趁東海爭議重組冷戰結構,號召同盟圍堵中國大陸,根本不符各方利益。此與「東海和平倡議」符合各方和平期待,美日部分有識之士開始呼應自是大大不同。
馬英九的保釣經歷
參加過此次閉門會的台商們,一定會驚訝馬英九對於釣魚臺的熟稔。原來馬英九是一位擁有四十多年保釣傳奇經歷的急先鋒。
學生時代已是「保釣先鋒」
1971 年1 月,還是台灣大學學生的馬英九,獲邀參加為期70 天的台灣學生領袖訪美活動,這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70 天。
此時,在美國各個大學內,保釣運動已經風起雲湧。一年前的8 月12 日,美國駐日本使館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準備在一年後將釣魚臺與琉球群島一起交還給日本。在美國表態後,日本外相愛知揆一公開聲稱:「尖閣群島(日本稱釣魚列島為尖閣群島)屬於日本,日本政府不準備同任何政府討論其領有權問題」。此事迅速引起美國華僑以及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極大憤慨,並不斷舉行抗議示威活動,第一次保釣運動由此興起。
目睹了美國華人群情激憤的抗議示威活動,馬英九坐不住了。回到台灣後,得知台灣高校正以臺大為主力,籌備組織「6•17 保釣大遊行」,馬英九毫不猶豫地參與其中。活動當天,他義憤填膺地走在團隊最前列。他和臺大學生一起到美日駐臺領事館前抗議,宣讀並遞交抗議書。一路上,他們高喊「日本無理,美國荒謬」的口號。另外,他還到松山機場包圍日本特使車隊進行抗議。高舉標語與持槍憲兵對峙的他,隔天還登上英文報紙。
多年後,馬英九對這段經歷依舊刻骨銘心。他在2008 年2 月出版的《沉默的魄力》一書中寫道:「徹夜畫海報,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邊流淚一邊工作。爾後,甚至還參與街頭示威,拿起雞蛋怒砸日本特使座車……」在自傳中,馬英九曾如此描述年輕時的保釣經歷,稱自己「是一個參加保釣活動,在校園吶喊、在報端撰文、在街頭示威的憤怒青年」。
因為參與了「保釣大遊行」的部分組織工作,馬英九很快脫穎而出,為他後來迅速成為臺大學生代聯會秘書長奠定了基礎。馬英九1972 年從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當年就進入臺軍左營海軍陸戰隊服兵役,成為一名少尉軍官。馬英九1974 年以少尉軍銜退伍,並加入後備役。「保釣先鋒」,正是馬英九登上島內政治舞臺的第一個身分。
留美深入鑽研保釣理論
1974 年2 月,當年參與「保釣運動」的學生領袖,都取得了國民黨中山學術獎學金。赴美國深造,馬英九自然成為其中一員。可以說,是保釣的經歷成就了後來的馬英九。在美留學期間,馬英九加入了親國民黨的「保釣運動」學生組織。並在其機關刊物《波士頓通訊》任兩年主編、三年主筆,由此逐漸引起國民黨中央的注意。
這時,馬英九的保釣理論造詣已越發深厚,他在哈佛大學的國際法博士論文也跟釣魚臺有關——《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這在當年被認為是台灣地區首部研究釣魚臺問題的學術作品。返回台灣後,馬英九在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書時,又在這篇英文論文的基礎上,對釣魚臺問題深入研究。1986 年,《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一書順利出版。這本書引述了大量的國際司法判例及國際條約,指證了釣魚臺是中國領土的法理依據。「他的保釣情懷,以及在國際法上的認識都非常透徹。」和馬英九在上世紀70 年代一起投身保釣運動的王津平如是評價說。
在此後的日子裡,馬英九對保釣依然熱情不減。
台灣保釣行動聯盟執行長黃錫麟回憶說:「他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我們民間只要有一些大的保釣會議,只要有空,他都會來參加。有一年,我們做了保釣郵票,選了009 號送給他,他親手給我們題字:祝保釣成功。甚至當時,他還說要弄一個保釣博物館。」
馬英九不光是私下力挺民間保釣運動,在公開場合,他的立場也一直非常強硬。「釣魚臺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2002 年9 月,針對李登輝聲稱「釣魚臺是日本領土」的說法,他在接受台灣電臺節目採訪時明確反駁。
翌年,他更提出了要到國際法院訴訟日本的構想。2003 年,時任國際法學會理事長與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出席時任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主持的第二屆釣魚臺列嶼學術研討會,他發表一篇論文。在第10 頁接近結論時,他寫道:「30 年來我一直有個夢想,期望有一天能到國際法院訴訟,捍衛釣魚臺主權。這個夢想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這個準備。法律的、歷史的、地理的、地質的資料,統統要做好準備。」
從政未忘保釣使命
雖然在政治路上越走越高,但馬英九對保釣運動的熱情始終沒有減退。
2005 年6 月,日本挑起釣魚臺糾紛,陳水扁以「非主權爭議」為由示弱。時任台北市市長的馬英九罕見重話批評:「一個政府對外交涉不強硬,永遠會被人家耍!」他甚至公開宣稱,台灣應不惜一戰,逼日本談判。4 個月後,台灣光復六十週年之際,馬英九又在紀念活動中特地納入保釣內容——水祭釣魚臺。
台灣媒體在描述這一場景時寫道:「這天,霏霏細雨中,暌違已久的《台灣光復歌》再次響起。馬英九在致詞中說,歷史證明,釣魚檯曆來屬於中國,當年釣魚臺與台灣一起被日本佔據。台灣光復,釣魚臺自然應該迴歸中國,決不能對日本退讓。在農運詩人詹澈朗誦《島殤》聲中,馬英九與當年保釣人士一道,舀起一瓢瓢釣魚台海域的海水傾入光復紀念碑前的水池。」
2008 年6 月10 日,上臺僅僅20 多天的馬英九就面臨了釣魚臺問題的挑戰——一艘台灣船在釣魚臺附近被日巡邏艦撞沉。儘管日方很快釋放了被扣留的船長,並表示願意賠償。但馬英九立即嚴正抗議,並召回駐日代表。緊接著6 月16 日,「台灣保釣聯盟」派出「全家福」號海釣船前往釣魚臺宣示主權。臺「海巡署」出動四艘巡防艦、五艘巡防艇保護,幫助保釣船成功駛入釣魚臺水域並繞島一週。台灣海巡署護航漁船抵達釣魚臺0.4 海裏,這也是1971 年以來台灣官方艦船首次進入釣魚台海域。
2010 年9 月,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馬英九政府多次表達對釣魚臺主權宣稱,使大陸對日交涉,起到一定的策應作用。2012 年8 月7 日,馬英九又提出5條「東海和平倡議」,被外界視為在釣魚臺問題上力求有所作為的強烈宣示。
9 月23 日,馬英九指示國安會邀集台灣國防部、外交部、陸委會、海巡署組成專案小組,討論相關保釣問題,並計畫導演一出異彩紛呈的保釣大戲。在馬英九的周密安排與部署下,台灣宜蘭上百名群眾乘坐75 艘漁船,於9 月25 日淩晨抵達預定海域,台灣海巡署全程護航。在距離目標島嶼釣魚臺漸行漸近的過程中,日本海上保安廳出動艦船多達34艘,日本自衛隊也出動3 架偵察機、4 架直升機進行攔截。台灣海巡署12 艘艦艇如老鷹捉小雞中的母雞一般,死死護住台灣漁船,千方百計與日方艦船周旋。一時間人聲鼎沸,馬達轟鳴,水柱亂噴浪花四濺,場面極度熱鬧,場景異常壯觀。這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保釣行動,海岸巡防署的艦艇,離釣魚臺最近的距離只有2.1 海裏。
「(保釣)努力並不是沒有價值的,要讓這個議題保持爭議狀態,保留我們的權利,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來解決……保釣運動真正的意義,就是讓下一代也關心,這個問題才有一天會朝我們希望的方向解決。」這是馬英九在一次保釣學術研討會上的原話,也是一個「老保釣者」的懇切心聲。
釣魚臺的前世今生
釣魚臺自古就是中國的
釣魚臺列島(日本稱尖閣群島)位於中國台灣省基隆東北約102 海裏處,距中國福建、浙江沿岸174海裏。北邊就是日本的沖繩縣,即過去的琉球王國,南邊則是台灣本島。釣魚臺列島地處中國東海大陸架南側邊緣地帶,其西北側與台灣省處於同一地質構造,與日本的沖繩列島、八重山群島並無相同的地質聯繫。釣魚臺列島主要由釣魚臺(主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小島礁組成。其中只有釣魚臺、黃尾嶼、南小島上有植物。除棕櫚樹與熱帶矮樹叢之外,前二島上還生長著一種名叫石芙蓉( 或稱海芙蓉) 的植物。它是珍貴的藥用植物,對高血壓和風濕病有奇效。釣魚臺列島中只有釣魚臺含有淡水,島上棲息著大批海鳥。釣魚臺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閩臺漁民的重要漁場。而且海底是新三紀的沉積盆地,其附近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釣魚臺等島嶼早在中國明朝時期就已經在中國的海防區域內,是台灣的附屬島嶼,而不屬於琉球( 即現在的沖繩)。在永樂年間(1403 ~ 1424 年) 出版的《順風相送》一書中就有關於釣魚臺列島的記載。此書乃明代使臣往( 東) 西洋各國開詔時查勘航線、校正針路而作。這比日本聲稱的琉球人古賀辰四郎1884年發現的釣魚臺要早400 多年。年代清楚的有關釣魚臺群島的中國文獻有1534 年從中國福州東渡去琉球的明朝皇帝冊封使陳侃所著的《使琉球錄》。書中寫道:「十日,南風甚疾,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 舟)卻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接不暇……十一日夕,見古米山( 琉球記載為久米島),乃屬琉球者。」1808 年,《浮生六記》作者沈復隨同齊鯤、費錫章出使琉球。《海國記》中記敘著沈復出使途中的見聞。當船行中琉邊境時,沈復以55 個字簡潔生動地記載下在釣魚臺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臺,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由上可見,過古(姑)米山后,方進入琉球國界。
1602 年日本侵犯琉球,琉球從此遭日人監督內政40 餘年。1654 年清康熙帝冊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2年進貢一次,稱中國為父國,用大清年號。明清期間的多幅疆海圖,都清楚標明釣魚臺為中國的一部分,例如嘉靖四十一年(1562)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都把釣魚臺列入了防衛的疆域內。而日本在1895 年以前的地圖中,也多次將釣魚臺群島標示為中國領土,並採用中國對各個島嶼的命名。例如1785 年由日本人林子平編寫的地圖書《三國通覽圖說》中,裡面的附圖將釣魚臺列島歸入大清領土。釣魚臺、黃尾山、赤尾山等島嶼使用和大清帝國相同的粉紅色表示,可見釣魚臺並不屬於琉球,更不屬於日本。
而日本開始竊取釣魚臺乃至整個台灣的過程,可謂是精心策劃,步步為營,每一步都暗藏著貪婪的野心。
「牡丹社事件」爆發 大清國積極備防
1871 年10 月,一艘琉球宮古島民的進貢船在回那霸航行時遭遇颱風,漂流至台灣南端。船上69 名乘客溺死3 人,有66 人登島。但後來他們因闖入高士佛社台灣原住民住地,遭台灣原住民殺害54 人,逃過一劫的其餘12 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前往台南府城,然後轉往福州乘船歸國。
日本於1871 年日本明治政府「廢藩置縣」時,薩摩藩改為鹿兒島縣,原本為薩摩藩屬的琉球王國被改隸於鹿兒島縣。1872 年,日本政府單方廢止琉球王國,設置「琉球藩」,開始所謂的第一次「琉球處分」。1873 年日本政府外務卿副島種臣向清國總理衙門提起1871 年琉球宮古島民被殺害的事情時,大臣毛昶熙卻說:「琉球與台灣二島都是我的屬地,屬地的人互相殘殺,懲處裁決當然是歸我方管轄。我方撫恤琉球人,自然有相應措施,何必要讓貴國知曉,更何苦勞煩你們過問?」日本拿出被害者中有四位小田縣漁民的證據,又追問:「貴國既然已經知道撫恤琉球人,為何不懲辦台灣原住民?」毛以殺人者為置之化外的生番來搪塞,副島便說:「原住民殺害人,貴國置之不理。我國有必要問罪台灣島人,因為與貴國關係好,所以特地先來通告。」毛昶熙不覺察日使意圖,隨口回答:「台灣原住民系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任憑貴國處置。」日方遂抓住這句話柄,向「無主番界」(台灣)出兵。
1874 年(清同治十三年)5 月8 日,日本軍隊開始入侵台灣,史稱「牡丹社事件」。後因入侵士兵感染疾病及外國干預等,中日雙方簽訂《北京專約》,稱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日本據此認定清國不否認琉球是日本的屬地。1875 年,繼續進行「琉球處分」,令琉球終止向中國朝貢。又在1879 年迫使琉球國王尚泰移住東京,派軍警進駐琉球,廢止「琉球藩」改設「沖繩縣」。但清國並未放棄琉球宗主權,多次對日本提出抗議。而此時日本向中國提交的有關琉球所屬36 島如宮古、八重山群島地理範圍資料中內,未包括釣魚臺等。也就是說,當時日本官方認為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不屬於琉球群島,因此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並非在日本吞併琉球時,同時移交日方。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轉為積極治理台灣,增設府縣。1884 年爆發中法戰爭後,在1885 年建立福建台灣省,即台灣省,並對台灣東部及原住民地區進行開發,防止外國勢力以原住民治理問題進犯台灣。
日本三次秘密調查釣魚臺
侵吞琉球國土後,1883 年日本內務省國土地理局推行「輿圖竊土」戰略,在《大日本府縣分轄圖·沖繩縣圖》內,強行抄繪英國海圖內中國領土釣魚嶼、黃尾嶼等島嶼圖形而未敢填注島名,並故意漏繪赤尾嶼島形,為日本以後竊土賴地預伏玄機。
當時,日本的內務大臣山縣有朋是日本「天皇制軍國主義的最大推動者」,主張擴軍備戰,加緊對外侵略,為缺少資源的日本擴大生存空間。他不僅要攫取琉球,而且還圖謀侵佔琉球前方各島。為了實現這個野心,他秘密指令沖繩(即琉球)縣令對「散佈在本縣與清國福州之間的無人島嶼」進行調查,要求沖繩在釣魚臺的屬島黃尾嶼開墾可輸往歐洲的信天翁,並立國標。沖繩縣令奉命進行了調查,隨後於1885 年9月22日作了彙報稱:「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魚釣島(注:久米赤島是赤尾嶼,久場島是黃尾嶼,魚釣島即釣魚臺)為古來本縣所稱之地方名,將此等接近本縣所轄之久米、宮古、八重山等群島之無人島隸屬沖繩縣下一事,不敢有何異議。但該諸島與前時呈報之大東島(位於本縣和小笠原島之間)地勢不同,恐無疑系與《中山傳信錄》記載之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等屬同一島嶼。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這至少說明,日本沖繩地方政府當時已經確認,這些島嶼可能是中國的領土,並擔心佔領行為會刺激中國。
然而,內務卿山縣有朋仍不甘心,要求再做調查,以利建立日本的「國標」。為了提交太政會議( 相當於後來的內閣會議) 討論,他先在10 月9 日與外務卿進行了磋商。他在致外務卿的檔案中說:即使這些島嶼和《中山傳信錄》中所載島嶼相同,那也只能是為清國船隻「指示航路之用,別無任何舊屬清國領土的跡象」。至於「名稱之類,只是彼我雙方的叫法不同而已」,而且是「鄰近沖繩所轄之宮古、八重山等島的無人島嶼」,故擬在實地勘察之後立即樹立國標。
不過,再度調查結果反使日方不敢輕舉妄動。因為當時日本的這些動向已引起中國報界警惕。據1885年9 月6 日(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申報》「臺島警信」指出:「《文彙報》登有高麗傳來資訊,謂台灣東北邊之海島,近有日本人懸日旗於其上,大有占踞之勢,未悉是何意見,姑錄之,以俟後聞。」意在提醒清政府注意。做賊必心虛,日本明治政府一面為佔據釣魚臺而加緊進行秘密登島調查,另一面,通過中國報章報導等密切關注中方反應。
10 月21 日,日本外務卿井上馨回應山縣有朋欲於釣魚臺列島立國標一事時稱,這些島嶼雖然接近沖繩,但同樣也靠近中國「國境」( 指中國本土而言),中國方面對各島已有定名。中國人對於日本佔領台灣附近的中國島嶼( 釣魚臺等島嶼即是其中之一) 懷有戒心。此時公開將釣魚臺等島嶼劃為日本領土,會遭到中國方面的嚴重抗議。因此,他不主張立即吞併釣魚臺等島嶼,而主張先做準備工作。「可令該縣先行實地勘查,就港灣形狀以及土地、物產有無開放之前途等,詳明具報。目前行動,應止於此。至於樹立國標及開發事宜,應待他日相機行事。」他特別提醒內務卿要偷偷地幹,關於勘查釣魚臺等島嶼的情況,不可在報刊上登載,防止被一般日本國民和外國特別是中國知道。山縣接受了井上的這些建議,沒有向太政會議提出這個問題。
11 月24 日,沖繩縣令西村捨三稟報內務卿第三次奉命調查之結果並請示:「如前呈文所報,在管下無人島建設國標一事,未必與清國完全無關。萬一發生糾紛,如何處置好,請速予指示。」而就在同年,日本政府內部醞釀侵佔中國釣魚臺列島的時候,日本福岡縣有個名叫古賀辰四郎的人擅自登上了釣魚臺。古賀發現那裡成群的信天翁正處於繁殖期,他認為採集此鳥的羽毛可以獲得巨利。於是就非法地開始籌畫這一採集工作,並在以後幾年裡獲得暫時的成功。
甲午戰敗 割讓台灣
甲午戰爭前,日本內務省認為與中國爭奪釣魚臺的時機尚未成熟。1885 年12 月5 日,山縣有朋根據外務卿和沖繩縣令報告作出如下結論:「秘第128 號內,秘密呈報關於無人之島建設國標之事。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散在無人之島嶼調查,已如另紙呈報。然沖繩縣令申請建立國標事,涉及與清國間島嶼歸屬之交涉,宜趁雙方合適之時機。以目下之形勢,似非合宜。與外務卿商議致沖繩縣令。」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事實證實了以下內容:第一,至少在甲午戰爭前9 年,日本政府已知釣魚臺是「清國所屬島嶼」;第二,甲午戰爭前,中方報章關於日本擬佔據釣魚臺之「傳聞」對日本不利,日方只好暫緩公開建標;第三,日本蓄謀已久地秘密調查釣魚臺,目的在於日後伺機佔據。故直到1893 年,即中日甲午戰爭的前一年,沖繩縣令要求將釣魚臺劃歸沖繩縣時,日本政府仍以「該島究竟是否為帝國所屬尚不明確」為由,予以拒絕。當時日本正暗中加緊針對中國的備戰,擔心染指釣魚臺暴露其野心。
事實上,1887 年日本參謀本部便制定了《清國征討策案》等作戰計畫,決定在1892 年前完成對華作戰準備,進攻方向是北韓、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舟山群島等。7 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樣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完成了針對中國的備戰計畫並發動了甲午戰爭。
為了加緊準備對華侵略戰爭,原內務省社寺局長丸岡莞爾接任沖繩縣令。他在沖繩極力鼓吹天皇制國家的神道思想。1890 年1 月13 日,他向日本內務大臣提出書面請示,以管理古賀的「事業」為藉口,積極策動政府將釣魚臺等島嶼據為日本所有。1893 年11 月2 日,沖繩縣知事、著名的軍國主義分子奈良原繁,再一次提出與1890 年1 月呈文旨趣相同的報告,要求將釣魚臺和黃尾島劃歸該縣管轄,並樹立標樁。但是,此間日本官方因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所屬權而未作答覆。狡猾的日本政府知道侵略中國並非易事,在有力量打敗中國之前必須慎重從事。
日本等待的時機是1894 年末的中日甲午戰爭。1894 年7 月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後,於同年11 月底佔領旅順口。同年12 月4 日,首相伊藤博文向大本營建議,「講和之際一定要中國割讓台灣」。為此,最好預先進行「軍事佔領」。
在這一背景下,1894 年12 月27 日,日本內務大臣野村靖發密文給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稱:關於「久場島、魚釣島建立所轄標樁事宜」,「今昔形勢已殊,有望提交內閣會議重議此事如附件,特先與您商議」。1895 年1 月11 日陸奧宗光復函表示支援。翌日,野村靖便向內閣會議提出《關於在沖繩縣下八重山群島之西北久場島、魚釣島上建立航標之事文書》,其內容是:「秘別第133 號 關於航標建設之件 沖繩縣下八重山群島之西北久場島、魚釣島向為無人之島,然近來有人嘗試至該處捕魚。故該縣知事擬對該處實施管理,申請將上述各島置於該縣管轄之下設立國標。因上述各島歸該縣管轄已被認可,故應允其建設航標。呈請閣議。」
1895 年1 月14 日,日本明治政府不等甲午戰爭結束,便迫不及待地通過「內閣決議」,單方面決定將釣魚臺「劃歸」沖繩縣所轄,秘而不宣地竊取了釣魚臺。同年4 月17 日,中日簽署《馬關條約》,中國被迫將「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其中自然包括釣魚臺。根據此約,日本割佔了中國台灣,釣魚臺等島嶼也隨及被日本強佔並改名為尖閣列島。在日本強佔釣魚臺列島之後,並沒有多少日本人去島上生活。1897 年古賀辰四郎雖做了開發釣魚臺的嘗試。例如,他招募了一些季節性的工人前往,試圖在島上建碼頭、修水庫、試行農耕、設立鰹魚罐頭廠、收集信天翁的鳥糞和羽毛出售,但終因成本高而失敗。1915 年,古賀辰四郎撤出了該島。1918 年,他的兒子古賀善次又到釣魚臺經營罐頭業,收集鳥類標本,但生意並不興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古賀善次結束了經營,撤出了工廠和人員,此後,釣魚臺又無人居住了。
二戰結束 爭議產生
1943 年《開羅宣言》載明,日本應將中國的包括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台灣包括台灣本島及其周邊附屬島嶼,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為台灣的附屬島嶼,應據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迴歸中國。
1945 年日本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波茨坦公告》中第八條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中內容,將日本的主許可權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其他由《波茨坦公告》簽署國美國、中國、英國所決定的小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臺。1946 年1 月29 日,根據《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條,《聯合國盟軍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77 號》明確定義日本的版圖為「日本的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包括對馬諸島、北緯30度以北的琉球諸島的約1000 個鄰近小島」;其中不包括釣魚臺群島(釣魚臺群島最北的黃尾嶼的座標為25° 56′ N;123° 41′ E,遠在北緯30 度以南)。
1951 年日本與美國等48 國簽定《舊金山和約》,授權美國託管琉球群島及北緯29 度以南的島嶼(其中沒有明確提及釣魚臺,但後來事實上釣魚臺被交付美國託管)。美國擁有的僅是「all and any powers of administration,leg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的一切權利)中的「power」(施政權),而不是主權「sovereignty」。而後來1972 的《歸還沖繩協定》中,仍然是用「一切權力和權益」和「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的一切權利」來表達,所以這兩項條款都未涉及釣魚臺的主權歸屬。
當時,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無論是中華民國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被排除在《舊金山和約》協簽之外,更未參與簽署承認或批準。對於此款和約,大陸及台灣政府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大陸政府於1951 年8 月15 日和1951 年9 月18 日兩次發表聲明指出該和約的非法性,因而《舊金山和約》及相關規定無權產生將釣魚臺主權授予日本的法律後果。而當時蔣介石及大陸對於釣魚臺的事情並未重視,反對《舊金山和約》的主要觀點是和約將雙方都排除在邀請名單之中,以及對於日本賠償的問題。但而後1952 年日本與中華民國在台北簽定《中日和約》(即《台北和約》),第一一條載明,除本約及其補充檔案另有規定外,凡在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因戰爭狀態存在之結果而引起之任何問題,均應依照《舊金山和約》之有關規定予以解決。這等同於間接承認了《舊金山和約》相關內容。
1953 年,駐琉球美軍正式宣佈將釣魚臺等島嶼置於美軍管轄之下。美國海軍經常利用黃尾嶼和赤尾嶼進行軍事訓練,把它們當作炮艦和飛機轟炸的靶子。從日本投降到60 年代末的20 多年裡,中日美三國均未對釣魚臺等島嶼給予高度重視。中國方面認為主權在我,已無疑議,由美軍手中收回只是遲早的事情。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對釣魚臺等島嶼更是毋庸置喙。50 年代和60 年代,中國台灣省基隆和蘇澳等地的漁民常到釣魚臺等島嶼附近海域捕魚。一些漁民一年中有兩三個月在島上居住。采藥師們也常到島上採集石芙蓉等藥材。駐琉球美軍和日本政府對此,從來沒有提出過任何異議。
然而,到了1968 年,當聯合國一委員會宣佈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本立即對這個地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單方面採取了行動,並且愈演愈烈。1969 年5 月,日本沖繩地方當局派出水警和工程隊到釣魚臺樹立了水泥標柱,正面為「八重山尖閣群島釣魚臺」,反面為「沖繩縣石垣市宇登野城三二九二番地」,側面為「石垣市建立」等字樣。同時在其他各島上也建立了水泥標柱,謂之「國標」。台灣漁民建在島上的孤魂唐、天后宮等,也被日本人拆除。1970 年7 月10 日,日本軍艦在釣魚臺附近對台灣漁民進行恐嚇、扣押和驅逐。同年8 月31 日,日本沖繩地方立法機構通過法律,「確認」釣魚臺等島嶼屬沖繩石垣市。9 月15 日,日本水警將《中國時報》記者樹立在釣魚臺上的「中華民國國旗」拔下並撕毀。
近代釣魚臺大事記
1971 年1 月29 日,二千五名中國留學生於聯合國總部外舉行保釣示威,掀起全球保釣浪潮。1971 年,美國參議院則通過《歸還沖繩協定》,最終於1972 年5 月15 日連同琉球群島以及釣魚臺列嶼都交給給日本政府管理。當時,佐藤政府再三叫囂,「尖閣群島是日本領土」,揚言在沖繩「施政權」歸還後,要用武力「保衛尖閣群島」,並公然決定把釣魚臺等島嶼編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圈」內。
1978 年8 月12 日,在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的支援下於釣魚臺架構第一座燈塔。同年10 月25 日,大陸領導人鄧小平訪日,開啟大陸與日本關係正常化行程。他當時稱釣魚臺主權問題可待日後慢慢解決。至此后整個八十年代,釣魚臺也算風波平靜。1989 年之後,日本有動作頻仍。1996 年7 月,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台北小島上設置一座太陽能燈塔,引起了華人的強烈不滿。8 月,日本青年社又登島,放置日本國旗。日本加強海上巡邏,並炮擊台灣海釣船。9 月12 日,台灣《時報週刊》成功登上釣魚臺,發現台灣人立的石碑。9 月26 日,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召集人陳毓祥在釣魚台海域遇溺身亡。10 月7 日,臺港澳的保釣船隊突破日艦包圍,成功在釣魚臺上插上五星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後多年,釣魚臺衝突始終以這種情形持續進行。
2002 年10 月14 日,包括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內,二百多名在三十多年前曾參與保釣運動的臺港人士連署,抗議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指釣魚臺屬於日本。11 月12 日,台灣總統陳水扁表示釣魚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2004 年3 月24 日,早上6:26,7 名中國民間保釣志願者成功登上了釣魚臺,後即被沖繩縣警本部送到那霸員警署問話。2008 年6 月10 日淩晨,日本軍艦在中國領海釣魚臺列嶼六海裏處,公然撞沉台灣漁船「聯合號」。隨後內地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18 號在日本大使館朗讀了「抗議書」。
2010 年12 月17 日,石垣市宣佈將1 月14 日訂定為尖閣諸島開拓日,以紀念日本政府於1895 年1 月14 日時將釣魚臺以及周圍島嶼編入日本領土,而這項舉動隨即引起中國政府的譴責。
2012 年8 月7 日,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相關各方第一,應該自我控制,不升高對立行動。第二,相關各方應該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第三,相關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第四,相關各方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第五,相關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去年最近的較轟動的保釣活動發生在8 月15 日,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聯合澳門和國內共14 人( 包括2名鳳凰臺記者) 成功出海,並於16:40 分登陸釣魚臺。日方以非法入境拘捕全部14 人,中方就此交涉,8 月17 日,日方不檢控分海空兩路全部遣返。9 月11 日,日本行政機關向釣魚臺、南小島以及北小島的土地主栗原家族以20 億5 千萬日圓的價格購買,在完成所有權轉移登記後也意味著釣魚臺等島嶼改為日本政府所擁有,但這項將爭議性領土「國有化」的舉動亦引起中國對於釣魚臺議題的嚴重反彈。
中臺日美各方分歧不斷 「東海和平倡議」切實提出
釣魚臺的爭議不斷擴大,恐起戰火煙硝。聲稱擁有主權的中臺雙方,均抱持著強硬的態度。而日本以「無主地」先佔為依據,宣傳擁有對釣魚臺的主權。美國雖然表示不會支援任何國家自稱擁有釣魚臺主權,在釣魚臺問題上選擇不站隊,但是事實情況上,它又宣稱,與日本的《美日安保條約》,其中涵蓋對釣魚臺的保護。甚至它還為日本提出了《舊金山和約》及《歸還沖繩協定》包含所謂「潛在主權」。這種做法,實在看不出美國持中立的態度。
在這場各個大國的力量博奕中,台灣為了不捲入戰端,提出瞭解決方案。馬英九總統在出席《中日和約》生效六十週年紀念活動,主動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大陸、日本擱置爭議,透過和平方式解決釣魚臺問題。馬英九表示,不論從歷史、地理使用及國際法來看,釣魚臺列嶼都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不容置疑。對釣魚臺主權爭議,台灣一直主張以和平方式「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原則來解決。其解決方式乃是國家主權無法分割,天然資源可分享,提議各國研擬「東海行為準則」,建立合作開發東海資源的一套機制,共同促使東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馬政府在東海問題上以和平訴求採取主動出擊方式,消除釣魚臺爭議的危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中美的對立間選邊站。畢竟中美關係是台灣外交重中之重,因之「東海和平倡議」的提出,在尋求和平解決問題外,亦讓台灣有了話語權。
馬政府努力推動台灣是和平製造者的角色,也采此一路線來處理釣魚臺的爭端,展現了馬政府的所提出的「活路外交」理念,也算是切實可行的一個方案。雖然台灣在這四方中,是屬於較弱的一方,但是馬英九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也是各方中,所能拿出的最為和平的解決方案。
馬英九主動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立意良善,然而釣魚臺的局勢風雲詭譎,背後大國角力與盤算也是紛繁複雜。東海問題衍生,且越演越烈之際,大陸希望兩岸合作解決釣魚臺問題,但這正是台灣的禁忌。因為台灣仍需保持良善緊密的臺日關係,及其背後的美臺關係,台灣更擔心兩岸聯手的結果,讓中國大陸取得話語主導權。諸多的顧慮,讓台灣跨不出這一步。這也是此次馬英九講話中所闡述的,台灣與大陸的合作難以展開的原因之一。
不過如果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事先能取得大陸的默契,透過海基海協兩會的溝通協調取得共識後,強化共同的觀點,也不失為較可行的良策。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了中國大陸的附和,保釣才能取得圓滿的成果。畢竟和平解決爭端,亦是美國的倡議。兩岸的合作,就必須敞開胸懷,共同推進,彼此關心對方關切的事情,只有這樣,兩岸才能共同攜手保衛屬於中國的「海上名珠」——釣魚臺。
(文/ 本刊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