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北京製片動態─本土中等成本類型片攻破好萊塢城池

$
0
0

從去年到今年以來,好萊塢影片和本土影片的相互關係可以用此消彼長來形容。

去年5月,數部中小成本的內地電影影片在同一檔期遇到剛開放進口的幾部好萊塢強片,結果基本上是集體落敗。到了今年5月,好幾部本土類型片已屢創佳績,票房超越同期的進口大片。如《泰囧》12.66億人民幣,《西遊降魔》12.45億,《北京遇上西雅圖》5億,打敗同期的《奧茲大帝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與《A Good Day to Die Hard》;《分手合約》1.9億,《致青春》16天6億,打敗夢工廠動畫《The Croods》。馬上就要在內地上映的《中國合夥人》,看上去也“錢途”一片大好。

這些異軍突起的本土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等成本類型片。這些中等成本類型片的模式普遍是:3000萬左右投資,演員非一線且偏電視劇,愛情或喜劇類型,故事貼近百姓生活且類型化編劇,重視宣傳行銷。它們創造的令人驚歎的票房數字似乎在告訴人們,內地電影自從大片疲軟,武俠過氣之後找到了新的出路,那就是中等成本類型片。

電影業界人士分析,這幾部類型風格明確且優質的中等投資類型片崛起,很關鍵的原因是仰仗了二、三線城市電影院的增長。安樂電影公司總經理姜偉對內地媒體表示,由於一線城市影院的飽和,二、三線影院數量的增長對近年全國銀幕數實現每年平均35%的遞增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以前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不到10%,大部分是被忽略的,但是現在有的電影會佔到35%甚至更高,就無法被忽視。

資深內地電影業界人士不二也表示,隨著近年二、三線城市銀幕數的大幅度增長推動了本土電影票房頻創佳績,也導致觀影人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二、三線城市觀眾根本對‘霍比特人’和‘哈利·波特’沒概念,他們進影院一定會選擇熟悉的面孔和講述內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此他也認為,未來電視劇演員會在電影市場上產生更大的效應,“像徐崢、趙薇、黃渤、王寶強等其實都是因為電視劇積攢了大量人氣。”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非一線演員的電影也能那麼高的票房。

這些屢創佳績的本土影片也改變了內地檔期過於集中的問題。由於越來越多的優質中等成本類型片的分散上映,改變了以往只有賀歲檔人們才去看電影的習慣,現在除了賀歲檔,情人節檔、三八檔、清明節檔、五一檔票房均創下歷史新高,優質電影從擠破腦袋爭一個檔期變得“月月有錢賺”,觀眾也可以在平日看到更多優質電影,內地檔期趨向成熟。

內地電影市場歷經十年大導演、大明星、大投入的大片時代,如今終於走向新導演、普通明星、中等投入、故事類型化這條中等成本類型片之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沒人能說清,但相信如果只有愛情和喜劇片多產的話,類型過於單一,觀眾很快會厭倦。就像某位電影市場評論家說的“能夠撐起內地電影脊樑的,仍然是高品質故事、高科技製作的億元以上成本的市場大片。”他提醒製片人們不要被今年以來一系列中等投資的話題性電影衝昏頭腦。“這些電影可以在市場上頂一陣子,卻不會撐起一攬子。”電影有別於其他娛樂觀賞價值的,還是高知名度明星陣容的市場大片。(來源:幕後電影雜誌)

文/路那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