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志彥
2012~2013年可以說是台灣酒類展覽最豐富時期,從規模上來分,超過上千人的大型酒展,起碼有四檔以上,還不含綜合性質的展覽,譬如「茶與咖啡茗酒展」;規模一千人左右的展會,也有三檔以上,譬如法國食品協會舉辦的「法國時光」;數十人至數百人的地區性小型酒展或品酒會,更是不可計數。
這些展會內容除威士忌、葡萄酒的大分類外,更開始有細分產區葡萄酒,以及較冷門的啤酒展會等等。不過這些酒展大多還是在北部地區舉辦;去年某策展公司曾將酒展移師到中部,但效果不如預期。而今年,挾著布魯賽爾世界烈酒競賽的光環,由高雄市政府主辦,高雄餐旅大學負責策劃與招商的酒類博覽會,三天活動下來,似乎沒有獲得台灣酒業與南部消費者足夠熱烈的迴響。
台灣酒展文化 小有雛型
早在十年前,聯合報系就曾經舉辦過綜合酒展,但似乎當年酒類文化並不盛行,所以第一屆就夭折;而近幾年來,台灣品酒文化開始萌芽,消費者也逐漸對酒有知的興趣,對於酒展的參與興趣也逐年提升。
從2009年第一屆「Whisky Live」盛大舉辦開始,緊接著本刊也號召葡萄酒進口商及愛好者,在世貿二館舉辦第一屆「台北葡萄酒生活節」,當年曾有超過5,000人次以上的葡萄酒咖參與。
爾後,陸陸續續開始有策展公司也投入舉辦酒展的行列,更有中南部地區的業者自行發起舉辦,頓時,讓台灣酒業有更多開拓消費者的機會,同時,也讓對酒有興趣的消費者,有更多地方可以學習品酒與以酒會友。
引進國際競賽 繁榮地方
在香港,著名的「美食美酒嘉年華」,就是以葡萄酒博覽會為號召,並帶動城市業者,如飯店、餐飲、夜店等的商機。而大陸歷史悠久的糖酒會,每年更有一次必須在四川以外的城市舉辦,據糖酒會辦公室表示,每年不論在哪個城市舉辦,都會湧入超過十萬人次的貴賓參與,這不僅僅可以促進酒業繁榮,更是讓各舉辦城市在有計畫的帶動下一起成長。
今年,高雄市政府引進布魯賽爾世界烈酒競賽,並同時舉辦國際酒類博覽會,原本應該是相當受到重視的競賽與展覽,但在招商階段,就開始處處碰壁。原因可能在於時間太倉促,而且宣傳力度不夠,許多酒商都不太清楚,展覽重點也沒有突顯出來,導致酒業對於南部舉辦展覽,抱持著觀望的態度。
另外我觀察到,高雄市政府採標案制,活動標中給予的預算有限,但卻要達到二倍的效應,第一次舉辦,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宣傳與動員力 有待加強
布魯賽爾世界烈酒競賽引進在高雄舉辦,並延伸出高雄國際酒類博覽會,在南台灣推動品酒文化,這是美事一樁,而在進一步加強動員招商下,台灣酒業龍頭還是投入預算參與,雖然其他外商顯得興趣缺缺,但一些參展常客還是依然有入列,綜合著烈酒、葡萄酒、啤酒及台灣農村酒,同時在博覽會出現,但卻沒有分類,顯得專業度有些許落差;而連續三天的人氣及買氣,似乎也不如預期。
參與本次博覽會的泰德利公司邱奕文表示,買氣的確不如北部展覽會,三天的營業額還不如北部展覽會的一天。高雄常瑞貿易董事長張揚名也表示,就專業部份,杯子就很不能認同;至於人潮的確與往年參與北部酒展的人潮差很多;不過,由於這次來的年齡層偏向年輕化,所以對於低單價的啤酒類,應該比較吃香。
據我觀察,眾多參與酒商並沒有熱衷在推廣酒類,反而是被動式地推薦,感覺得出來,真的只是展覽酒而已,尤其是台灣本土酒商,並沒有事前做好功課。建議本土酒廠可向外商公司借鏡,他們參展時多半會在自己的展位設接觸點,並試圖與參與者做深度的溝通,所以展位內多設有品飲室。
提昇品酒文化 南北並進
不過也有參展廠商持正面態度,山發企業協理郭啟磊就表示,「開發南部市場本來就是我們要做的,有展覽會也是很好的宣傳機會。就推廣酒類文化而言,這是很有正面效益的;但如果在事前規劃與宣傳上做足功課,想必會有另一番景氣」
平心而論,我還是期待南台灣能多舉辦類似的大型酒展,並從其他會展中汲取經驗,南北並進,才能全面提昇台灣品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