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上海自貿區吸引全球目光

$
0
0
上海自貿區吸引全球目光

9 月29 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作為「李克強經濟學」破冰一步,上海自貿區的引發諸多關注。首批入駐的25 家企業除了一些大陸重要的企業之外,也吸引了諸如美國微軟、美國花旗銀行、德國保時捷、法國巴黎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荷蘭世天威、芬蘭Almaco、義大利傑尼亞等一大批國外知名企業入駐,可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何等吸引全球的目光!本期來瞭解下上海自貿區的出臺背景及它的功能,以便台商更好地利用這個契機佈局大陸。

出臺大背景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WTO 杜哈談判陷入僵局,世界各國陸續洽談區域經濟合作協定,例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定(PSA)等,逐漸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由於地緣政治的考量,中國一直被美國排斥在TPP 之外。為了在全球貿易中不失去發展的契機,中國則努力與日本、南韓等國構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而此次上海自貿區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立的。

從李克強總理上臺,至上海自貿區設立僅六個來月時間。如此快速出臺,離不開中共最高決策層的堅定拍案。3 月28 日,李克強在全國「兩會」之後,將履新後的第一站調研放在了上海。「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李克強總理說,「30 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首先是從沿海開放的經濟特區帶動的。今天看來,用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和動力。而在這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將釋放巨大的制度紅利。」

7 月23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徵求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見和建議。他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 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習近平還從6 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的重大問題。這6 個方面,被輿論解讀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定調」。而上海市市長楊雄也出現在發言者的名單中。

8 月22 日,大陸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試驗區。8 月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域。必須堅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堅持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識、注重深化改革的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各項改革。必須充分認識改革面臨的矛盾和困難, 增強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勇氣,敢於啃硬骨頭, 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隨後的9 月29 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終於正式掛牌設立,10 月1 日正式營運。雖然該自貿區的方案名稱在今年年初還叫《上海自由貿易園區建設總體方案》,但國務院原則通過的草案,則改為《中國( 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不僅將立足上海,更成為整個中國下一輪經濟改革的試驗田。

30 多年前,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和標桿。10 年後浦東開發開放,鄧小平把「晚了」的責任擔在了自己身上, 但他當時就認為,深圳的開發是對香港的,廈門是對台灣的,但是「上海的開發可以面向全世界」。上海未來的抱負,應該是中國融入全球的入口網站,比照紐約、倫敦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圈參與全球合作。此次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可以說為上海走向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

四項重大使命

簡單來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如下四項重大使命:

1、貿易自由化

貿易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製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貿易中心,儘管有航運的優勢,但是比不過舟山和寧波, 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裝箱輸送量最大的港口, 而是做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倫敦不過就是幾百萬標箱)。這裡面最核心部件有兩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包括資金、運營和行銷),另一個就是構架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離岸貿易的最核心要點是解決跨國公司的資金管制問題,自貿區內企業允許搞一個國際資金池和國內資金池,當中設計有互聯互通的管道,力圖實現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便建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金管理中心。這樣的貿易就是訂單和資金環節是在上海完成的,貨物未必經過上海的港口。自貿區不會做成集裝箱的堆場,並探索同大長三角周邊地區的錯位競爭和有效協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進與自由貨物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配套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以及航運金融交易平臺,允許境內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和航運遠期交易。在自貿區內將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一旦建成,將替代南韓釜山和新加坡LME 倉庫的部分作用。

這些設計這不僅會促進相關的服務貿易、服務外包行業(包括出口信用保險、融資租賃、檢測維修、審計會計等)的發展,還降低了跨國企業進行全球資源調配和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的門檻和成本,將助力於自由貿易港的繁榮。

2、投資的自由化

投資的自由化,即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負面清單規定不能幹的,其他都可以幹。這特別針對的是服務業—— 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六大領域全部開放。實踐證明, 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凡是對外開放比較徹底、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競合的領域,都會發展較好、競爭力變強。因此自貿區內投資會大部分實行備案制, 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範圍等諸多限制。預期率先在試驗區範圍內改革投資專案管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管理、工商登記這三個環節。船舶運輸、資信調查、融資租賃、檢測維修、演出經紀、電信增值、娛樂文化、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眾多現代生產型和生活型服務性行業,都將對內外資實施公平的準入標準,歡迎國內民營資本和海外直接投資。

其實這應該也是正在進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 談判的預演,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實質性磋商。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準入前」,並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 用以交換美國對等的更透明的外資準入審核流程。這一點對於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來說也是意味深長, 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門的審批權以及相應的設租、尋租能力。

投資當然也是雙向的,鼓勵中國資本從自貿區向海外直接投資。可能未來在自貿區,對外投資只需要備案。鼓勵成立對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並提供相應的仲介服務,支援富餘產能向境外有序轉移,讓自貿區同時成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平臺,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此外,在區內有可能會創新外匯儲備的運用方式,例如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臺和商業銀行轉貸款管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援。

3、金融的國際化

事實上,金融的國際化才是自貿區的真正內涵, 其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過的一關是放開資本專案管制。預期在自貿區內,投資和貿易相關的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利率、匯率都是市場決定的,會積極探索面向國際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保險等領域的使用。

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鼓勵其建立綜合交易平臺, 全面放開產品創新。也允許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去海外發債,拿錢回來之後可以貸款給自貿區裡面的企業,並突破現有存貸比的限制。

這些資金完全可以對接區域內外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眾多需求,注意到這也是「金十條」和上海配套的金融「42 條」裡面的重要內容,例如可以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支援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資訊技術產業和資訊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滿足在建續建工程和專案的合理資金需求,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以及支援居民對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融資需求等。

預期未來自貿區金融方面的發展願景是很大的, 首先是初步實現香港、新加坡、澳門、瑞士、開曼、維爾京群島等具備的自由貿易和離岸金融等功能, 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同時考慮藉助類似紐約的國際銀行便利設施(IBF)、東京的JOM 等的設計,培育在岸離岸分離型的金融中心,例如可以設立現有各金融(要素)市場的自貿區版或者說「國際板」,建立起天文量級的人民幣「資產池」以容納海外人民幣和國際貨幣的投資(投機) 需求,再通過建立適當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額度、地域、帳戶類型、交易類別或者產品等),部分打通離岸和在岸市場,實現有限的互聯互通,允許資金在一定的範圍或者限額內相互滲透,建立分離滲透型(先單向再雙向)金融市場。在風險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開資本帳戶管制,最終形成類似倫敦的,全面滲透型和內外一體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4、行政的精簡化

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 「一線」指國境線,「徹底」被不斷強調。因此自貿區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現有的開放試點裡,化繁為簡,減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條整合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路徑。

可以預見,未來在自貿區內,質檢工商等所有的市場行政管理職能都會匯總到一個機構,而分散在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也可能都並在一起只有一個金管局,所以真正意義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試驗區裡實現了。其最終目的是——制度翻新,甚至整個管理體制的創新式再造,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履行投資者權益保護功能,並進行地方立法試驗。未來3 年自貿區暫停實施外資「三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文化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這即是實踐「小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高效的市場化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從一般投資審批轉到強調國家安全和反壟斷監管),有效的和審慎的風險管理,這是全新的執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場和政府最優邊界的最新嘗試。

由此可以預見未來在自貿區內更多的市場形成、經濟發展和金融深化方面的工作交給市場自己,例如自律的行業協會、同業機構和社會團體,去自行完成並形成規範。至於期望中的稅收優惠倒不是自貿區的重點,預期會給予註冊在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專業從事境外股權投資的專案公司,參照技術先進性服務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區內符合條件的公司從事離岸業務收入,也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僅此而已。其實自貿區真不需要什麼特殊政策,需要的是創新、放鬆管制和小政府。

可擴展性和複製性

那麼自貿區的可擴展性和複製性又如何呢?這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自貿區自身區域是否有擴展空間? 28 平方公里很小,現在做的很多文章其實是在28 平方公里以外的(例如臨港新城)。因此未來擴張是留有空間的,主要要看試點的效果。其實長三角的廣闊腹地,以致整個中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需求的支撐、以及上海對亞太和全球的貿易觸角、投資輻射能力,並且能夠使得境外境內兩種資源有效對接,才是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影響力能級,因此不排除未來自貿區會推廣到浦東甚至是上海全境。二是其他地方自貿區會不會跟上?目前等待加入自貿區試點的區域名單很長,例如前海(對接香港)、福建(對接台灣)、廣西雲南(對接東協),新疆(對接中亞),內蒙古(對接蒙古)、天津(對接東北亞) 等。也有傳言幾個地區已經在上報方案,但短期內可能還有一些難度,主要是這一次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的力度、尺度之大,難度之高,對於現有行政機構來說都有一個消化和適應的過程。

目前來看,因為有關法律停止實施的時限是三年,因此上海自貿區第一個試驗期和保護期應該最多就是這麼長,當然一旦試驗成功,就不排除會繼續擴大口岸開放,實現由點帶面的大規模突破。當然由於各自定位不同,探索之路必然也不盡相同。

未來前景和投資機遇

根據申報方案,涉及投資、貿易、金融、行政法制多項改革試點的上海自貿區,希望能夠用兩至三年的試驗,推進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和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快探索資本專案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以及綜合實現一系列創新改革目標。

因此在TPP、TTIP、PSA 的圍追堵截和二次入世的外在壓力下,在內生改革需要動力和推力的重要關頭,作為七大改革頂層設計,至上而下拉動新三駕馬車的核心抓手,以及自下而上的全面積極試驗和回應,上海的自貿區試驗意義非凡。它是一項真正的國家戰略,其意義絕對比肩甚至超越第一輪以開放促改革時建立的深圳經濟特區。這正是當下中國全力推進改革的一個縮影,它不是一兩項稅收優惠,也不是招商一兩家骨幹企業,而是機制和體制的真正全面創新和升級。這是一個完整的、從經濟體制到監管體制再到行政體制改革的綜合試驗區。它將創造出一個符合國際慣例、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市場經濟環境。在貿易方面,新一代全球規則將深入整個製造過程,這裡制定的規則將最終映射到整個中國製造。在金融方面,龐大的資產市場和財富管理商業機遇將不斷擴展,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機會在東方的地平綫上崛起。這也是上海的新機遇、新使命和新征程。

上海自貿區吸引全球目光

毋須諱言,儘管自貿區前途光明,道路則難免曲折,其中的難度和挑戰巨大。因為這是政府自身革新交出權力的過程,既是靈魂也是利益的改造, 均絕非易事。先前媒體報導的各部門的阻礙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可能央行是其中比較積極的,因為人民幣國際化是它內生目標,也可以競爭到目前僅屬於美聯儲這世界第一大央行的地位和話語權。但不幸的是,這又是技術上最複雜和風險最大的環節。中國的官僚科層體系高度等級化,如果對自貿區僅僅是做了地方層級的人事安排,而不配備國務院領導級別的協調機構的話,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可能還是會面臨窘境,繼而導致推進力度和效果有限。這也是未來自貿區發展的最大的風險之一。上海自貿區是全世界目光交匯的中國熱點,在某種意義上,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由此,上海自貿區將提供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深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眾多投資機會, 這對港口、物流、貿易、地產、金融等行業構成利好。建議關注三條主線:1、企業入駐需求增多,負責園區管理、建設以及周邊區域房產開發的公司或將受益;2、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以及相關稅收、匯率政策優惠,相關港口、航運、機場、物流、倉儲、商貿等行業發展將直接受益;3、離岸金融創新或將推動大量企業進入試驗區開展相關業務,離岸金融結算以及經常專案貿易融資、結算帶來金融服務業需求提升,可關注上海本地的金融企業。

(文/ 本刊研究室)

 (來源:《台胞好康月刊》11月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haokangMonthly/Series/2013111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