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29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
0
0

電腦視窗點開日本樂天網路購物商城(http://www.rakuten.co.jp/)網站,映入眼簾的是「日本樂天將商品送往全世界」大大的字樣,視窗下方再標註著「Rakuten Global Market」,這是這個日本最大網路購物商城和全球消費者對話的方式,而想要一窺日本樂天市場如何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為什麼日本樂天員工都說英語?》一書,有樂天市場社長三木谷浩史親手記錄。

此書於台灣上市後引起企業名人的注意,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即表示:「如同三木谷社長所說,英語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不論對於企業或是人才,想要拿到國際化的通行券,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中華人資協會理事長劉文章更直言,台灣企業的領導與人資人員應將本書視為推動「人才國際化」的參考手冊。

2010年2月,日本網路購物商城樂天市場社長三木谷浩史宣佈「下週用英語開會」,2012年7月1日,正式以英語當社內通用語。這是日本大型非外資企業首度全面實施英語化,三木谷浩史在這兩年內讓樂天集團內七千名以上的日本員工都精通英語。

如同很多台灣企業在要求員工要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會遭遇到的阻礙,樂天集團在2010年宣佈實施「企業官方語言英語化」時,難度非常之大,甚至掀起很大的外部爭議與內部員工反彈:在內部,英語不好的樂天員工,有的頻頻抱怨,表示自己的工作根本不需要用到英語;外部則有某大汽車製造商社長還曾就這個問題發言:「員工幾乎都是日本人,而且明明是在日本的公司,卻說只能用英語,真是愚蠢!」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制定了兩年時程,不但要求以階段方式逐步要求員工使用不同程度的英語,包括會議、報告、email 等,也要求樂天員工須在兩年內達到符合職務需求的英語能力,甚至表示,未達標準的員工可能遭到降職。

除了制定未來須達成的員工英語標準外,為了如期脫胎換骨,樂天市場也展開了一場為期兩年的「員工英語補救教學」計畫。為什麼是兩年呢?他參考樂天外 籍員工學好日語的時間,歸結出,要把一種語言學好約要一千個小時,因此每天若花上一兩個小時,那麼兩年的學習時間應該可以超過一千小時。

對於那些對樂天有所貢獻,卻因英語能力不足而影響升遷的員工,則規劃「升遷候補訓練計畫」,將他們集合起來接受密集式的訓練,邀請英語學校講師在每日從早上8:30 到12:00 為他們授課。

三木谷此舉,充分表達了他對「英文」這項工具的重視。他說:「參與全球化市場經營的企業,為了讓世界各地的員工能夠溝通,需要英語作為共通語言」, 因此,「英語化計畫,是企業全球化的初期投資。」這也是為何日本樂天會由企業投入經費,甚至讓部分員工在上班間學習英語的原因。

樂天這場「Englishnization(英語化)」改革大秀,從日本國會到美國CNN、華爾街日報都在注意,哈佛商學院的課堂上更將樂天列為案例讓學生們思考討論,並且下此評論:「在企業裡也好,在公司外部也好,要是那裡的人沒有能力 互相理解,加入世界大部分市場的可能性還會存在嗎?這問題的答案是無庸置疑的。語言能力是為了達成全球化所必備的最基本能力。」這也是當前正在努力開拓全球化品牌與市場的台灣企業們值得思考的方向。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日本樂天英語化成功案例 成台灣人資圈借鏡

【資料來源:TOEIC OK News 多益情報誌 http://www.toeicok.com.tw


日本樂天歐吉桑級員工學英文的爆發力

$
0
0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日本樂天員工都說英語?》

再介紹一個成功案例,這位男性執行幹部的年紀已經四十歲過半,他是在二○一○年一月進入樂天工作。

進樂天之前並沒聽說要英語化之類的消息。工作一個月後,公司宣佈決定英語化時,我為之震驚。畢竟距離當年考大學,我已經有二十五年沒碰英語了。因為對英語不拿手,還待在前公司的時候,如果聽到有人說「是個機會(opportunity)」之類的英語,我就會跟他回說:「這裡是日本,請說日語。」

二○一○年首次參加多益測驗,我考了四百分,距離我的目標分數八百分,還有四百分的差距。對我而言,要拿到這樣的分數,簡直是遙不可及。老實說,那時候我真的走投無路了。那年六月,過去老同事看到三木谷先生在《東洋經濟》雜誌的評論:「不會英語的執行幹部,我將在兩年後開除。」還擔心地對我說:「你可以再回來啊!」

我一邊期待三木谷先生會打消念頭,恢復使用日語,一邊為了應付多益測驗,開始在兩間英語會話學校上課。每星期上四堂課,採一對一教學,但耗了半年時間,我只考到五百分。投資了時間與金錢,卻還是沒看到明顯成效,我心想若繼續這種學習方式,只在上課時才開啟課本,也許行不通。

之後,我去上了特別加強多益測驗的英語學校,那裡的教學相當嚴格,這才讓我「認真學英語模式」的電路正式啟動。平日一至兩小時,週六、週日則是十小時,我每週最少花二十五個小時學英文。我有個孩子在念國中,但和孩子期中考、期末考前的讀書時間相比,我覺得自己還更用功,所以我曾生氣的對他說:「你啊,不覺得老爸比你還認真唸書嗎?」週末時,我跟家人說:「就當我不在這裡吧。」然後就開始發憤念英文了。

最後,他在二○一一年一月考了七六○分,然後在六月拿到了八三○分。

想在一天裡擠出幾個小時唸書,一定要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睡眠,或是犧牲私生活嗎?他的情況,由於擔任執行幹部,出席以英語進行的會議也格外地多,而且工作上用到英語的情況相當普遍,我覺得他之前很辛苦,但這次也是他一個好的學習機會。

樂天的員工和幹部們,每個人都各費心思,集中精神致力於英語化計畫。總之,大家真的都很拚!

學習語言最困難的,也許是教材及學校的選擇。大部分的人,為了找到符合自己程度的教材或學校都傷透腦筋。

尤其是英語的教材,參考書、綫上教材及應用程式等琳瑯滿目,英語學校也是形形色色。針對這個部分,英語化計畫團隊向分數有驚人進步的員工請益,分析什麼樣的教材或英語學校,實際使用或上過課是有成效的,之後再統計出結果,並以多益分數區別,整理出最適合的教材及學校資訊,依不同領域(語彙、文法、聽力、口語表達、作文)及媒介(參考書、E化學習、學校等等)分類,再將資訊分享給全體員工。

學習英語也許就跟鍛鍊肌肉一樣,給肌肉負荷過與不及,不是肌肉拉傷,就是達不到效果。選不會太輕、也不會太重的啞鈴做訓練,反而更能看到成效。所以,選擇難易適中的教材和學校,在英語學習上非常重要。

因為競爭原理、資訊共有,我們將員工的學習環境安排妥當,致力維持大家的學習動機。但是,員工開始積極學習英語的契機,可能是二○一○年十二月的定期人事升遷。

正如六月時預告過的,十二月定期人事升遷已將多益成績納入升遷要件。因此,達不到目標分數而無法升遷的員工確實有幾個人,而這情況讓不少員工驚覺到:「下次說不定連自己也會升不上去,這已經不再事不關己了。」

但是,在定期人事升遷發表的四個月後,二○一一年四月超越多益目標分數的綠色區員工,僅約占全體員工百分之二十九,而距離目標分數差距一百分以上的黃色區、紅色區員工合計達到百分之六十一點六(但與二○一○年十月相比,全體員工平均分數提高了四十分左右)。

也許是三月十一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影響所致。我們將企業官方語言英語化的正式切換日期,自原本預定的二○一二年四月延後三個月,從二○一二年七月開始實行。

【資料來源:TOEIC OK News 多益情報誌 http://www.toeicok.com.tw

日本樂天不靠翻譯 懂英文才能快速精準掌握網路最新技術

$
0
0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日本樂天員工都說英語?》 

其實在工程技術人員之間,早在二○一○年準備導入企業官方語言英語化之前,就已經有了「英語是必要工具」的共識。因為關於網路技術的資訊,絕大多數都來自歐美,尤其美國的資訊更是壓倒性多數,幾乎所有最新訊息都是以英語發出的。

例如,假設有一本關於尖端技術的教科書在美國出版,若這本書評價非常好,大概會翻譯成日文出版,但翻譯作業約需一到兩年的時間,而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那兩年技術恐怕又更新好幾代,翻譯的時間落差實在太大。

樂天是個網路企業,我們是服務業,不是製造業。樂天不是外資企業的日本分公司,而是個具有企圖心,打算不斷朝向海外躍進,準備要成為世界第一的網路企業。我們必須掌握的高科技情報,幾乎都是以英語發出的,若仍坐著等待翻譯出現,絕對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況且有許多資訊根本無法翻譯。

因此,在網路技術上若想要具備全球性的競爭力,最低限度一定要具備英語能力。

程式語言「Ruby」的開發者,現在擔任樂天技術研究所資深顧問的松本行弘是這麼說的:「日本的IT(InformationTechnology,資訊科技)業界已經進步成這樣,工作上竟然還能夠不用到英語,這件事本身就算是異常了。」

他又說:「據估計,單單美國的IT人員就有日本的十倍之多,而歐洲的IT人員大多數也都使用英語。這樣看來,我們面臨的現況是,IT方面的最尖端資訊幾乎有九成是以英語發表的。

「而另一方面,日本的IT人員竟然可以不必學習英語,只因為再深奧難解的科技資訊都有人幫忙翻譯。電腦科技的專業書籍,恐怕只有日本人是以『英語以外』的語言閱讀的。(中略)

「日本的IT人員應該明白,他們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最優渥環境下工作的一群人了。反過來說,只要會一點英語,在國內就算是佔了優勢。

「但是,可別認為這種像棲息在『箱庭』的情況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網路這麼普及、資訊傳播的速度這麼快,翻譯的時間落差,遲早會變成致命的延誤。」(日經商業雜誌二○一○年九月十三日號)

其實這個問題不限於高科技資訊,若不能直接連結上英語圈的資訊,就只能接觸到全世界正在流通的資訊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若只看日本的新聞,就無法即時瞭解現在世界上最受矚目的是什麼;流向相反的訊息也是如此,從發出訊息的角度來看,若不能以英語發聲,就不能讓全世界聽到。

因此,我接下來要介紹幾位樂天工程師所發出的心聲。

有些人是從英語成為企業官方語言的計畫開始以前,就已經「很想要到海外去工作」了。首先介紹的是廣告平臺開發小組的男性員工S,他說自己在學好英文以後,受到外國工程師們非常多的刺激。

得知企業內在公開徵求員工到紐約LinkShare(二○○五年成為樂天集團新成員的美國聯盟行銷廣告公司)工作時,我立刻就去報名應徵,但面談時選考委員指出我的「技術層面沒問題,英語能力卻不足」,因此那時候我沒被選上。這件事讓我非常懊悔,立刻如火如荼地開始學習英語。努力的結果,二○○四年只拿到五三○分的多益成績,到了二○一一年已經進步為八三○分。

我發覺到學會英語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直接與外國工程師溝通。

某次在Twitter上問了外國人一些問題後,忽然收到某人回覆:「要不要抽空來我們公司看看?」後來,我趁著澳洲旅行之便,到雪梨那個人任職的公司去拜訪,跟他們的工程師交換意見,在那裡聽到許多非常有意義的談話,也確認了日本工程師的技術能力,即使去到海外也足以與人一較長短。

出差到舊金山的樂天公司時,我也能和許多集團以外的工程師深度交流。當地辦公室周圍都是世界聞名的IT企業,Facebook 、Twitter、做Firefox瀏覽器的 Mozilla、經營管理 Wikipedia的Wikimedia Foundation等,這些赫赫有名的企業辦公室都近在咫尺。到了晚上,各知名企業的許多工程師還會開辦讀書研討會,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在那裡跟他們談話就會發現,日本的工程師若再不振作,處境就非常岌岌可危了。

Facebook 、Twitter這些企業的工程師都非常熱愛挑戰,只要是過去沒有前例的新技術,都會來者不拒地積極面對挑戰。而且只要新技術產生的服務一開始上軌道,他們就立刻又去找尋新的挑戰。除了這些工程師之外,還有一些專屬工程師負責將所提供的服務自動化或提高營運效率等工作。相對於此,樂天的工程師所處的狀況相當嚴峻,有限的寶貴時間被迫在系統開發與運用兩者之間拉扯,結果反而可能變成浪費成本的原因。

另一方面,樂天到目前為止經過不斷的嘗試錯誤,所累積出來服務運用的知識經驗,即使放在世界水準來看,品質也是相當高的。我們在服務精神上所展現的細膩程度,絕對不輸給任何外國工程師。因此,今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讓樂天集團內的所有海外工程師們,也都能學到這麼高品質的細膩服務,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英語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資料來源:TOEIC OK News 多益情報誌 http://www.toeicok.com.tw

南韓企業招募員工英語需求高於台灣企業多益150分

$
0
0

台灣企業只有2.4%滿意員工的英語溝通力!

台灣大專院校所培育人才的英語力,能滿足企業全球化競爭的需求嗎?根據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發佈的「2012台灣1000大企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報告」顯示,雖然台灣1000大企業對於新進人員英語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多益分數550分(滿分990分),但只有2.4%的企業滿意員工的英語溝通力,這數字如果再與南韓比較,南韓1000大企業對新進人員的多益分數基本門檻則為700分,遠比台灣及日本高出150分,充分顯示南韓大型企業招募國際菁英人才的英語力已領先台灣與日本,台灣大專院校所培育人才的英語力無法滿足企業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的需求。

強化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生英語力  可增強企業國際營運競爭力

依據2011年台灣大專院校的多益平均分數統計,私立科大學生為434分,國立科大為507分,普通私立大學567分,普通國立大學為638分。整體大學生平均為557分,無論哪一類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成為職場新鮮人之平均英語能力,與南韓的新進人員的英語能力相比較,都還有一段距離。從表一的臺、日、韓過去10年的GDP變化,也似乎能看見英語能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關聯性。

ETS台灣區代表王星威表示,台灣職場新鮮人英語力不足,將持續地影響其未來的國際營運競爭力,面對此一問題,企業與政府均應未雨綢繆。

他建議,企業可推動「國際化人才管理」政策,其基礎在於做好「員工英語能力管理與培訓」的實務工作;而政府可以面對大學生未來進入就業市場需求的英語能力標準,積極協助學校提升英語教學目標與企業接軌;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考南韓三星、LG等商社的作法,協助企業到大學辦理學程,將學員送到大學培養成下一代國際化人才。讓「英語教學及訓練管理」成為學校及企業經營者共同合作並積極面對的課題。

南韓企業傲視全球  上班族英語力是理由之一

2012年南韓及日本分別公佈「南韓1000大企業TOEIC & TOEIC Speaking運用現況」與「日本上市公司英語使用狀況調查報告」,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和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合作,委託中華徵信所,首次針對台灣千大營收企業進行台灣1000大企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並與上述日本、南韓企業的英語使用現況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發表「台灣1000大企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報告」及「臺、日、韓企業員工英語能力管理比較報告」,以協助政府及企業瞭解台灣的國際化人才的英語力現況,及其與日、韓企業員工英語力比較落差程度。

透過此次調查可觀察到臺、日、韓企業員工英語能力之間的落差頗大,而此一差異也確實反映在三國企業之國際競爭力表現。比較臺、日、韓在企業招募新進員工時所要求的多益分數門檻上,臺、日企業對於新進員工的英語程度要求均為550分(滿分990分),雙雙遠低於南韓的700分。

另由2011年臺、日、韓發佈的多益成績統計也發現,三個國家考生英語實力亦有重大落差,南韓多益平均分數為626分,台灣542分,日本則只有510分;南韓考生的多益成績高於台灣與日本的表現,顯見南韓政府推動提升國民英語能力的國家英語教育政策奏效,也成功地提升該國企業國際化人才的英語力,及南韓整體國家競爭力。

會說的贏!  韓企徵才重視英語口說能力

南韓企業征戰全球市場的企圖心,也可從其員工英語能力評量工具的選擇看出。在南韓1000大營收企業中,100%的企業採用多益測驗做為員工英語能力管理之工具;日本上市公司也有高達83.4%的比例採用多益測驗。然而,台灣企業使用多益做為員工英語能力管理工具的比例僅有27.9%,足見台灣企業如要在國際市場持續與韓、日競爭,在推動員工英語能力管理程度上,可以更為積極。

「臺、日、韓企業員工英語能力管理比較報告」中有高達81.61%的南韓大企業在招募時要求口說成績,甚至有49.3%的企業要求口說能力須達130分;而在台灣自去年才開始推動多益口說測驗,在本次調查中,雖然有62.7%的台灣企業過去三年來明顯地感受到英語口說能力的需求,但在招募人才時,普遍仍未要求英語口說能力。多益口說成績要求的普遍化,也能看到南韓企業向全球拓展的企圖心。

95.9%的企業對英語有需求  卻只有2.4%的企業滿意員工的英語溝通力

儘管台灣企業在使用「員工英語能力管工具」的比例還不高,但值得觀察的是,在這次「台灣1000大企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報告」,台灣企業表明公司在業務發展上有「使用英語需求」者,包括「僅在公司某部門使用」的45.1%、「無特定部門,有使用場合」的42.1%、「公司官方通用語言」的8.4%,合計高達95.9%,只有4.1%的企業表示「完全不需要英語」,顯見台灣企業已認識到使用英語在職場上的重要性,此一趨勢,值得大專院校推動英語教學管理者重視!

此外,調查也顯示,僅有2.4%的台灣企業對員工的英語溝通力感到滿意,但卻有25.5%的台灣企業不會投資員工英語培訓,而認為,「員工應自行進修」、「員工進入公司前須具備」。

臺、日國際化人才同中有異

從此次調查也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競爭時代,86%的台灣企業重視發展全球化人才團隊。而在台灣企業心中,所謂的「全球化人才」應具備的技能排序選項,「英語溝通能力」最高(25.9%)、其次是「執行能力」(13.6%)、「團隊合作力」(12.1%)第三、「跨文化理解力」(11.8%)第四。

但比對日本上市企業對「全球化人才」的基本職能選項,則以「英語溝通能力」(30.2%)、「跨文化理解力」(15.7%)、「執行能力」(12.1%)排行前三名。比較臺、日企業的選項差異,台灣的「跨文化理解力」占11.8%排到第四名。從日本企業對於員工「跨文化理解力」的重視程度,也可看出日本公司對於國際化人才應具備能力要求的細膩度。

此調查所發現之現象相當值得政府與台灣企業界深入觀察,希望此報告結果能協助台灣企業界脫胎換骨、培育出足夠的國際化人才,與日、韓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一爭雄長。

【資料來源:TOEIC OK News 多益情報誌 http://www.toeicok.com.tw

臺企應訂下多益750 分為招募門檻

$
0
0

全球化人力資本高峰會專家建言

臺日韓大鬥陣,南韓企業招募門檻多在多益成績700 分以上,台灣企業則平均為550分而日本的國際化人才重視程度則超出台灣將進30%。整整超出台灣150 分。對此現況,10 月5 日在臺舉行的全球化人力資本高峰會的專題講座也進行了一番討論,在主持人ETS 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的提問下,外貿協會培訓中心主任陳谷海、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以及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廖哲鉅皆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企業應負起培訓國際人才之責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台灣的英語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以教育20% 菁英的方式去教育其他80% 的非菁英學生,這種作法是錯誤的。」他以培養奧運選手做比喻,說明把大家的體育課都當奧運選手訓練課,並不是合適的做法,因此,他認為台灣英語教育的標準應該更多元。同時,台灣的英語教育應該更有生活與職場目標性,而不是以語言學家的標準培養學生的英文能力。

陳超明進一步提醒,台灣企業如果想要擁有大量合適的國際化人才,企業應負起對社會的責任,進入校園和學校合作,由企業提出明確的訓練目標標準,委由學校進行訓練。

此外,他建議台灣企業可以利用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的方式增進員工英語能力。職前訓練可以用目前在台灣漸漸為人所知的密集英語課程,針對企業可能遇到的情形進行情境類比,讓企業員工先訓練三到四周再就職。

至於在職訓練, 陳超明認為企業開的英語課程由於沒有和工作內容密切結合, 常常讓員工學非所用,他提議使用近來在歐洲流行的「教練制度」(Coaching)。

作法是企業針對某件case 請一位外籍人士進駐公司,由他在小組成員於case 中所遇到的英語問題進行討論指導,比如以英語完成簡報、以英語和國外人士溝通、以英語寄發email 等,最後下班前20 分鐘再集合組員,就當天遇到的情況做一次彙整。陳超明表示,此種半套式的英語教學法也可以活化公司英語氣氛,打造企業英語環境。

貿協魔鬼營 打造企業所需英語力

外貿協會人才培訓中心主任陳谷海相當認同陳超明教授的說法,他表示,在職前訓練的密集英語課程方面,外貿協會已有25 年的經驗,且訓練出來的學員評價都不錯。「有一位一年期的學生,進來時多益成績是550 分,一年後再測驗,多益成績已經是950 分;而英語組的平均分數則高達901 分。」

他並解釋貿協英語班的訓練方式:「一年期的學生,一年必須念950 小時的英語,從早到晚只能講英語,如果講中文就扣點,點數扣完則退訓,並沒收10 萬元保證金。

我們對學員英語能力的要求是要能夠應用英文,比如要能談判、要能進行簡報,要能聽懂各國口音,這些應用能力都比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重要。」

陳谷海表示,台灣企業不是沒有辦法超越南韓,只是一直以來沒用對方法。他相信貿協模式訓練出來的學生,絕對有超越三星的實力。

國際化關鍵:是否有決心?

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廖哲鉅表示:「其實台灣企業一直都有做培訓,但是往往投資了都沒有看到成效。」相對之下,南韓企業在國際化上則有破釜沉舟的決心,讓員工不得不正式自身的英語能力。

廖哲鉅以自己曾經待在南韓企業的經驗指出,南韓的作法是,老闆一旦決定要做國際化服務,那麼該企業的政策、方法、email 收發等都會全面英語化,也就是把英語做為企業的官方語言。「像LG 在2004 年就開始了,Samsung 則是在2008 年把英語定為官方語。」以Samsung 為例,即使是台灣分公司,台灣人主管寫信給台灣人部屬,使用的語言也得是英語,其企業官方語言英語化的執行程度可見一斑。

「目前的國際產業環境,尤其是企業內員工有外籍人士時,只有業務同仁的英語流利是不夠的。」廖哲鉅表示,上行下效,企業對英語的態度如果確定了,就決定了整體員工對英語的態度,員工面對英語培訓再也不能夠馬虎應對,如此培訓也將看得到成效。

因此台灣企業如果有心朝國際發展,他建議在員工語言管理上愈早定調愈好,只要度過初期不易招募到人才的陣痛期,未來進行國際化服務時將會愈走愈順。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他引用《易經》的話表示,台灣企業應把員工英語能力的標準訂在750 的高標,而不是550 分的低標,否則,招募到的人才水準只會更低下。

而針對廖哲鉅所定出的高標準,陳超明則讚同表示:「企業到底要不面對國際化進行投資,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需要很大的決心。多益750 分的標準,只要企業敢要求,大學也會因應配合。」

【資料來源:TOEIC OK News 多益情報誌 http://www.toeicok.com.tw

(文/ Tim)

傲馳巔峰 保時捷

$
0
0

按照傳統,保時捷推出的車型級別越來越高,馬力也是越來越大。眼前的這款C a y e n n eT u r b o S就是現行Cayenne車系當中馬力最大、等級最高的車型,4.5s的0~100km/h加速時間讓其堪稱SUV中的‘超級跑車’。

Cayenne(卡宴)的誕生,讓一些車迷嗤之以鼻,認為其“不務正業”,但最終的熱銷證明了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願意為這樣一款奢華的“大塊頭”買單。Cayenne雖然身為SUV,但由於生在追求極致性能的保時捷旗下,便成了一個不安分的“傢伙”,如今已有Cayenne S、Cayenne S Hybrid、Cayenne GTS和Cayenne Turbo等性能車型。2012年10月,保時捷確認了新一代Cayenne Turbo S的正式消息,這款旗艦車型將擁有550馬力(405kW)的最大功率。新款Cayenne Turbo S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起始售價為人民幣263萬元,將于2013年2月正式上市。

傲馳巔峰 保時捷
傲馳巔峰 保時捷

不只是保時捷旗下有高性能SUV車型,寶馬M、賓士AMG和克萊斯勒SRT旗下都有能與Cayenne Turbo S相抗衡的車型。下面這些車型都是“5s俱樂部”的成員,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猛獸”的性能表現。

傲馳巔峰 保時捷
傲馳巔峰 保時捷

Cayenne Turbo S的外觀和附加裝備無愧于頂級車型的高標準。進氣格柵、大燈殼體和后視鏡部件等眾多外部裝備均噴涂高光黑色漆。此外,保時捷為Cayenne Turbo S配置了專屬的21英寸911 Turbo II樣式輪轂與彩色盾徽,其輪轂表面同樣採用黑色高亮光烤漆。內飾方面,保時捷設計師專為新款Cayenne Turbo S打造了不同顏色組合的雙色真皮組件。儀錶板和前后車門上的裝飾件、中控臺飾板以及 Tiptronic S擋桿表面均採用了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內飾組件與真皮裝備相互搭配,彰顯了車輛的精細做工以及材料的上乘品質。

傲馳巔峰 保時捷
傲馳巔峰 保時捷

保時捷為Cayenne Turbo S配置了與Panamera Turbo S相同的4.8L雙渦輪增壓V8汽油發動機,能夠在轉速為6000r/min時輸出550馬力(450kW)的最大功率,並于2250r/min時產生750N•m的峰值轉矩。與Cayenne Turbo相比,Cayenne Turbo S 增加了50馬力的功率和50N•m的轉矩,而動力的提升也換來更快的加速以及更好的極速表現。這款車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4.5s,比Cayenne Turbo縮短了0.2s,最高時速能夠達到283km/h,較之提升了5km/h,完全展現出Cayenne旗艦車型的王者實力。雖然動力有所提升,但CayenneTurbo S的油耗仍和Cayenne Turbo一樣,僅為11.5L/100km。

(來源:《世界汽車》12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sjqc/Series/20121217/

納智捷MASTER CEO 正式上市

$
0
0

東風裕隆在今年的武漢車展上正式推出了納智捷Master CEO車型,此次共有納智捷Master CEO行政版和納智捷Master CEO專屬旗艦版兩款車型上市,售價分別為39.80萬元和41.80萬元。納智捷Master CEO是納智捷大7 CEO的第二代產品,這款新車型更加豪華,其后排採用的雙座VIP設計開啟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動力方面,納智捷Master CEO搭載2.2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28kW,最大轉矩為280N•m,與發動機相匹配的是5擋手/自一體變速器。

納智捷MASTER CEO 正式上市
納智捷MASTER CEO 正式上市
納智捷MASTER CEO 正式上市
納智捷MASTER CEO 正式上市

(來源:《世界汽車》12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sjqc/Series/20121217/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
0
0

對於一款家用轎車而言,得體的外形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簡潔溫馨的內飾以及輕鬆易駕的操控無疑是其重要的加分項,長安鈴木天語尚悅就是這樣一款秀外慧中的親民座駕。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提到長安鈴木,或許大家腦海中會閃現出眾多經典的兩廂車,其實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長安鈴木在天語兩廂版車型的基礎上還推出了一款三廂版車型,定名為“天語尚悅”。不可否認,時至今日,很多中國消費者在選購汽車時依然帶有很重的“三廂情結”,這主要與中國的汽車文化以及用車方式有關。天語尚悅的到來正是瞄準了這些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從這款車身上也看到了長安鈴木在打造家用轎車方面的努力。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熟悉的陌生人

初次見到天語尚悅,並沒有絲毫的陌生感,因為它在外形方面保留了天語兩廂版車型的主要特徵,包括帶有流動感的前大燈、A柱旁邊透明的三角窗以及要比一般轎車高的、175mm離地間隙。當然其外形也不是原封不動的複製,天語尚悅的一些新設計就為我們帶來了不少新鮮感。例如,原本天語兩廂版車型的進氣格柵造型比較方正,帶有幾分野性,而這種風格顯然不是天語尚悅的“范兒”,因此設計師將進氣格柵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居家氣息更加濃厚。車尾是天語尚悅最明顯的身份標識,其在天語兩廂版車型的基礎上增加了尾箱並去掉了車頂行李架,使天語尚悅立刻變得溫順了許多,而尾箱頂端造型優雅的“鴨尾”不但具有空氣動力學特性,而且看上去也很美觀。尾燈的造型與斯柯達明銳有幾分相似,與整個車尾結合得恰到好處。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溫馨的“小臥室”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車內空間更加寬敞,車內配置也愈加豐富,而且由於人們出行頻次的不斷增加,很多人都喜歡把車看成是自己的第二個“家”。既然是家,就不能缺少溫馨舒適的氛圍,雖然我們試駕的這款天語尚悅是一款低配車型,並沒有真皮座椅、真皮轉向盤或者車載CD等豪華配置,不過其簡潔而規整的內飾依然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馨。其雙色內飾設計突出了不同的功能分區,中控臺上各個控制部件也都樸實自然,簡約但不粗糙。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試駕的這款低配車型其儀錶盤仍採用的是“一大兩小”式設計,而高配車型則採用了最新的“兩大兩小”式設計,同時增加了藍色背景燈,看上去更加賞心悅目。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秀外慧中 長安鈴木天語尚悅

作為天語系列中的三廂轎車,尚悅的定位非常貼近普通消費者,它擁有合資車的品質,卻保持了自主車的價格,是目前汽車市場中性價比頗高的一款家用轎車。

(來源:《世界汽車》12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sjqc/Series/20121217/


ENZO的重生 EDO ZXX

$
0
0

Edo Competition,這家以提升發動機動力而聞名于德國改裝界的改裝廠在之前的兩個星期內,一直忙於一個特殊的改裝專案,那便是重新恢復一輛近乎于報廢的法拉利Enzo。

標題中“重生”的主角就是這輛報廢的法拉利Enzo,它屬於一位名為“Zahir Rana”的車主。2009年,這位車主將他的法拉利Enzo送進了Edo改裝廠,Edo在這輛車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裝,並且賦予改裝之後的Enzo一個全新的名字——Enzo XX Evolution。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因為這輛車是應客戶的需求而改裝,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像Edo以往的改裝車那樣具有一定的官方意義。但這輛充滿故事的E n z o兩次被賦予新的生命,因此對於Edo來說,也是不同尋常的。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兩年之後,這位車主帶著性能大幅提升的Enzo XX Evolution參加了加拿大的Targa Newfoundland汽車賽事。不幸的是,在一個彎道中,這輛重度改裝的Enzo因車輪打滑而失控,最終翻入賽道旁邊的大海中。

Targa Newfoundland汽車賽事是一項具有民間色彩的汽車拉力賽,參賽車輛大多來自個人改裝的賽車。比賽的賽道位于加拿大的Newfoundland島,賽道全長約2200km。每年9月,這裡都會舉行長達7天的汽車拉力賽,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級別的車手參加。有趣的是,因為這次墜海事件,這個比賽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事故發生之後,Zahir Rana表示,賽事中意外是常有的,而他也很慶倖自己與隊友能毫髮無傷。“It's only a car, it's not a big deal(就不過是一輛車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然而,在廣大車迷的心目中,這次事故卻因為法拉利Enzo的珍貴而被銘記。眾所周知,法拉利Enzo對於法拉利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款與品牌創始人同名的車型當年僅限量生產了399輛。比起那些週而復始的“限量”車型來說,Enzo的限量是貨真價實的,全球399輛,報廢一輛,“Enzo”的名字就隨之減少一個。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關於這輛“跌”入大海的Enzo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就與Edo有關了。事實看來,這位車主並不認為這輛Enzo XX Evolution“it's only a car”,他將打撈上來的事故車直接運送到Edo的改裝車間裏,希望這家改裝廠能夠拯救這輛特殊的Enzo。

當然,Edo所能做的遠比Zahir Rana想像得要多,估計Zahir Rana做夢也沒想到,他將得到的是一輛法拉利ZXX。

Edo首先對損壞的零件進行了更換,包括全新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排氣系統、輪轂等外觀部件。前端的車體被來自法拉利原廠的FXX車型的部件所代替,車尾則保留了Enzo原有的樣貌。原有的6.3L V12自然吸氣發動機經過維修之後,再一次進行了動力提升,最大功率達到950馬力(698kW),這一數值比原廠的法拉利FXX還要高150馬力。經過改進,這輛車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3.2s,最高車速達390km/h。Edo再一次賦予了這輛車一個新名字——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ENZO的重生 EDO ZXX

區別于真正的法拉利FXX,Edo出品的這輛ZXX的頭燈和尾燈一應俱全,各項配置也符合法律法規,可以大搖大擺地開上公路。相比之下,FXX只能由法拉利品牌代為保管,並且只能在法拉利指定的賽道上進行駕駛。

(來源:《世界汽車》12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sjqc/Series/20121217/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
0
0

P ZERO時尚系列滑雪套件

P Zero時尚系列滑雪套件是由倍耐力與滑雪裝備巨頭伯頓合力打造的高科技新品。這組滑雪套件包括:一款名為“Mistery”的獨一無二的單板,這是伯頓製造史上質量最輕的滑雪板,踩上去的感覺如同駕駛著配備了倍耐力超高性能輪胎的賽車在雪地上馳騁一般,黑色和金色的雙色搭配盡顯低調奢華而不失運動風格;以“ION”命名的伯頓滑雪板捆綁帶和雪地靴,靴底標有倍耐力的商標,象徵著倍耐力與伯頓的合作關係。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P ZERO滑雪服

P Zero運動系列運用的最新技術均來自倍耐力實驗室。眾所周知,倍耐力輪胎製造的基本理念是:使用高性能材料因“天”制宜,即為特定的天氣情況定制最佳的相應產品。倍耐力工業設計也沿襲了這一傳統。這款滑雪服採用了雙面彈力的高科技防水織物,具有超高的防水性能;填充物則採用了Termoactive的新型材料,即便是在寒冬,也很保暖。除了大膽運用各種高科技材料,在設計細節上也可謂精益求精,費盡心思,例如:縫飾處以高溫粘合,可謂“天衣無縫”;在滑雪板邊緣涂上橡膠保護層;衣領處內襯有可折疊式保暖層等。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2012—2013 P ZERO秋冬系列

2012—2013倍耐力P Zero秋冬系列服裝採用全新的“創意剪裁”理念,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與傳統風格的服裝剪裁相結合。該系列有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創意點:力求創造一種“無形的保護力”,即讓高科技性能“顯”,而讓高科技元素“隱”,其效果就仿佛從天而落的雨珠本身就是防水的,這可能嗎?當然!因為現實往往來自于想像,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冬季滑雪,你準備好了嗎?PIRELLI P ZERO

(來源:《世界汽車》12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sjqc/Series/20121217/

《義者無敵》隱藏情義

$
0
0

“仁義禮智信”一直是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的元素,當然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全部,擇其一做到極致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義者無敵》就著眼于一個“義”字,劇中人物的忠義、正義、義氣、情義、義無反顧都是對該劇名最合理的解釋。《義者無敵》的故事發生在盧溝橋事變前的北京城,主人公是有名的京城大少,看似是個花天酒地、荒誕不羈的混混,實則是用此外表瞞騙了日軍與國民政府,最後完成了自己的“義舉”。

在談《義者無敵》之前,不得不提石小克之前的“無敵”系列,我們可以從之前幾部的數據與成績中猜測一下這部劇。

《義者無敵》隱藏情義
《義者無敵》隱藏情義

《仁者無敵》2008年

江蘇觀眾最喜愛的十佳電視劇

上海綜合頻道電視劇排名前三

云南臺年度收視排名第一

“2008年度北京市廣播影視獎”優秀電視劇獎

《勇者無敵》2009年

北京臺年度收視三甲

上海臺年度收視三甲

各地方臺播出收視率名列前茅

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2009年度中國優秀電視劇”

榮獲2007—2009年度最佳收視貢獻獎

《智者無敵》2011年

精緻與智慧融合的諜戰劇,7月在北京衛視首播,取得全國同期收

視第一的好成績

《正者無敵》2012年

首播單集收視率從7.21飆升至7.78,並以平均收視率破7.5的成績,創下了北京衛視開年以來首播當日最高收視紀錄

9月3~5日,收視率穩居全國晚間時段電視劇類第一名

《義者無敵》隱藏情義
《義者無敵》隱藏情義

獲得北京廣電總局授予的優秀電視劇劇本大獎

秉承該系列的一貫風格,《義者無敵》融合了主旋律、諜戰懸疑、軍事戰爭、愛情等眾多商業元素。1935年的北平,風譎云詭,日本人繼佔領東北后,對華北步步緊逼,妄圖將華北變成第二個“滿州國”,而蔣介石“安外攘內”,執行不抵抗政策,對日步步退讓。繼《塘沽協定》后,又簽《何梅協定》,中央軍和憲兵三團退出華北,兩方協議,北平城變成了“非武裝區”,由29軍派兵入城組成憲兵團,團長由雙方認可的邱三奇擔任。邱三奇的父親是曾經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邱福林,邱福林退隱在家。邱三奇在外卻是有名的紈绔子弟,性格粗野,喜歡玩女人,到處沾花惹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流氓。日本人和蔣介石都看中他這一點,所以讓他當了憲兵團長,並賦予他“防共”的重任,命他破獲“犬”字之案,殊不知邱三奇就是共產黨。面對錯綜復雜的情勢和各種威迫利誘,他小心翼翼地應對著敵人的各種惡毒陰謀。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

偷窺狗仔隊

$
0
0

有一個論調,流行已久——“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我寧願遺臭萬年。”在這個“出名要趁早”的時代,這個論調的擁躉應該很多。然而它隱含一個不成立的前提,即遺臭要比流芳容易。事實果真如此嗎?當個匪兵甲乙容易,要成為土匪頭子,非人杰,亦得是梟雄。

狗仔隊亦是如此。

1960年,費里尼大師的電影《甜蜜生活》中有一個專門拍攝明星私生活的攝影記者,名字叫叫“Paparazzi”,為義大利語,指一種會嗡嗡叫、惹人煩的蚊子。不知道這是不是費里尼大師一種暗諷。可以肯定的是,自《甜蜜生活》之後,“Paparazzi”就專門用來稱呼那些讓名人討厭的小報攝影記者。“Paparazzi”傳入香港后,香港人改稱Paparazzi為Puppy(小狗),一來是讀音相近,二來此類記者的追蹤行為也和狗相似。隨后該詞逐漸演化成了“狗仔隊”。其實不管是被形容成“蚊子”還是“狗”,其修辭程度都不過是半斤八兩。

偷窺狗仔隊
偷窺狗仔隊

狗仔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行業。在做這個選題之前,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人放著大好年華不用,不分白晝地蹲點只為捕捉某明星和曖昧異性伴侶出入的鏡頭,我祝福每一個狗仔隊拍到的明星私密照能賣個高價錢,否則真的太不值當了。後來我看到日劇《工作狂》之後,大大改善了我對狗仔隊的看法。那個專拍明星緋聞的記者,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新聞戰地記者,可現實是他只能屈尊到一家小報館,做一份和理想無關的的職業。他在每次工作前,都會仔仔細細地調焦,認認真真地拍攝一張天空的照片,這似乎成了一種內心的儀式。當明星發現他不斷伸縮的鏡頭,怒斥他聲稱要砸爛他的相機時,他彎下腰,鞠了一個跟曲別針一樣弧度的躬。“對不起,請你原諒,但這就是我的工作。”

台灣著名報人黎智英說過,“媒體是魔鬼與天使的混合體:一邊是堅持新聞的專業主義、立場中立,敢于挑戰當權者;一邊卻以八卦風格、新聞娛樂化見長,重口味、標題黨的新聞包裝手法,也導致了其他台灣媒體跟風,改變了傳媒環境。”

任何工作,只要存在即是合理。至今,世界各地對待狗仔隊的“立法”都半推半推,模棱兩可——精確的法律尚不能繩之,何況是曖昧的道德?黎智英為《蘋果日報》取名的緣由,正是取其《聖經》之隱喻——“若當初亞當和夏娃沒有咬下蘋果,世界上就不會有善惡,也沒有新聞的存在。”

一旦甩開這些惱人的包袱會發現,即使是狗仔隊,做到極致也能成為藝術家。比如活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以為美國狗仔教父羅恩•格拉拉。他偷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太太杰奎琳,耗時20年,且兩度被告上法庭,他偷拍馬龍•蘭度時,被對方打落了五顆牙齒。有人說他是八卦文化教父、狗仔隊之鼻祖,有的人說他是具有個人風格的攝影大師;有的人崇拜他,也有的人想砸爛他的相機。然后,就是這樣一個“跟蹤狂”“討厭鬼”和“寄生蟲”的杰作被請進博物館和畫廊,狗仔隊搖身變為藝術家。

羅恩 . 格拉拉在做狗仔隊之前,曾是美國空軍是一名攝影師,但他的鏡頭不光是瞄準飛機大炮,也為訪問空軍基地的明星拍照留念。或許他是從那個時候起就愛上為明星拍照的工作吧,但我揣測他一定是不喜歡明星擺出來的姿勢和做出來的神態,否則以他的資歷做一個專職明星攝影也不成問題,但他卻選擇偷拍,想來是真心熱愛這個職業,並且希望能拍到明星最真實最自然的一瞬間。如果我的揣測足夠成立,那麼我有理由相信羅恩 . 格拉拉是真心熱愛他的工作——他有一句名言“只要拍到照片,不管旁人叫我‘寄生蟲’還是別的什麼,我都無所謂。”我尊重每一個真心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且用勇氣把這種熱愛堅持到底的人——儘管他的這種工作是以不尊重別人為成立的前提。麥當娜、索菲亞.羅蘭、邁克爾 . 杰克遜、波姬 . 小絲、馬龍 . 白蘭度……這些巨星都曾被羅恩 . 格拉拉攝入底片,儘管這些巨星的身邊都離不開特工出身的保鏢,但羅恩 . 格拉拉亦非善茬,空軍出身的他訓練有素,自然懂得對應知道,即使偶爾被逮個正著,他也有本領偷樑換柱,保住真正底片。聽上去挺像好萊塢電影吧?事實上,羅恩 . 格拉拉的故事確實被好萊塢看上,其改編的電影就叫《砸爛他的相機》。

他在影片說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職業極富爭議,因為有些名人非常注重隱私。但是,那些愛抱怨的名人往往很虛偽,他們明明很喜歡出風頭,越是抱怨,越是能贏得曝光率。事實上,公眾也很虛偽,他們看不起狗仔隊,卻又很想窺知名人的私生活。而一切針對狗仔隊的指控和抗議只會激起更多的新聞和好奇心。我們的價值在于,我們報導自己所見的事物,我們尊重事實。”有機會你可以上網看看他拍攝的《風中的杰奎琳》,到時候再給他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吧。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
0
0

年底了,各大電視台又在忙活跨年演唱會。除了當紅的《中國好聲音》中幾位翹楚,來自南韓的男歌手鳥叔也成為眾多電視台拉角戰的香餑餑。上半年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誰是鳥叔,但下半年,鳥叔已經成為全球最火的男歌手,不光亞洲火,連美國的唱片銷量榜,他都佔據一席之地,並且連續數周蟬聯冠軍。鳥叔憑一曲《江南Style》異軍突起,可謂是一夜成名的最佳典範。當年龔琳娜的《忐忑》也是這樣走紅,但差別在《忐忑》因其歌詞的生僻和曲調的艱難而成名,從明星到路人,無不爭相模仿——因為接近原聲的道路太過艱澀,以至於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紛紛落馬。但誰說這種“漏洞百出”的模仿秀不是一種敢于自嘲的娛樂精神?

但是《江南Style》不一樣。翻開媒體對他的報導,全都是削減了腦袋要理解它的走紅。有人說這是屌絲對高富帥的一次逆襲,也有人說騎馬舞非常搞笑,易于傳播,還有人說鳥叔的小丑形象非常符合西方人對東方男人的整體印象……貌似都對,但仔細一分析,完全經不住推敲。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就在媒體和各路公共知識份子紛紛擼起袖子,顯露聰明之際,“元芳體”又不脛而走,意外走紅。所謂“元芳體”其實是一種網路流行語言風格,其句式為前面陳述一件事情,在最後會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體”來源于《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劇中狄大人常對李元芳說:“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有網友截圖總結出四部劇中狄仁傑中一脈相承,簡直成了狄大人的口頭禪,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蹺。”“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

這本是一部陳年電視劇中的一個普通橋段,沒想到卻在微博的傳播下火得一塌糊涂。人們想找出走紅的內在邏輯,深入分析。幾千年前,孔子就教導我們要格物致知,于是各種牽強附會的版本出爐。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某位公知說,“使用元芳體的網民顯然不是在自言自語,而是像說這句話的狄仁傑一樣,也是在尋求李元芳的答案和看法,在網路上就是個體網民尋求其他群體網民的看法和態度,追求的是共鳴。尤其是面對背離正義、法制、公共道德的事件,元芳體的提問更具有力度和諷刺意味。這是草根階層以娛樂化的語言,對社會事件尋求共識,是對社會建設的參與,而不是在娛樂。只不過一些跟風者在使用元芳體時,扭曲了元芳體的本質,向娛樂化方向發展和轉變。”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鳥叔走紅,元芳怎么看?

乍一聽不免要佩服其才華, 但深入一想,這其實不過是從結果往前推理的一種思路而已。這種萬事一定要“邏輯化”和“合理化”的思路,體現了我們對於微博時代的無知與懼怕。——我們不能接受我們不能理解的事物的存在,必須把它們強制性地按壓在一個我們能夠理解的條條和框框內。這樣我們才能心安。

“鳥叔”和“元芳體”的走紅,就和當年的“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一樣。因此,不要深究鳥叔的這首破歌有那麼好?為什麼連Google老總施密特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在竭力模仿?一個面部表情極端僵硬的囂張傻逼在做極搞笑和淫蕩的動作,真有那麼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流行,你不一起玩,不隨著一起衝浪,你就浪費了隨浪一起上升的寶貴機會。有這些逐浪兒當前,問好不好,沒有意義,別人只是跟風而已。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

王扶林憶三國

$
0
0

提起導演王扶林,大多數觀眾都會想起87版的《紅樓夢》,卻容易忽略他的另一部作品《三國演義》。庇蔭于《紅樓夢》的光環之下,又有高希希等後來者復拍的恢弘浩大的《新三國》,1994年拍攝的這部《三國演義》雖然經典依舊,卻顯得不那麼打眼。

王扶林不如電視裏常見的老藝術家那樣和藹可親,一徑地微笑,語速很慢;也沒有因為拍過一兩部家喻戶曉的作品,而擺出一副“我我我,曲項向天歌”的驕矜姿態,走到哪都如中風般對牢眾人翻白眼,餘光還在掃射別人是否在默默為其鼓掌。

《三國》裏,王扶林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崇拜智慧。因勢利導,我們不難看出王扶林是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不卑不亢,對上對下,一以貫之。

他回答問題,不溫不火,有節有理。區別于有些導演講到興頭上,眉飛色舞,聲音陡然爬高8個度;他吐字謹慎,仿佛把果核細緻地吐進盤子裏。他的聲音,從始至終,正中平和。

王扶林憶三國
王扶林憶三國

採訪結束,我說謝謝,他說:“別急,我們把今天談話的重點梳理一下,首先……然后……接著……”就像我中學裏的地理老師在黑板前轉動地球儀的情形。 “你發稿之前,能否把稿子給我看一遍?”——他無疑又是強勢,有著導演天然的掌控力——不然拍《三國》,又如何能保證5個攝制組各自為政,又能同心協力?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任大惠請王扶林拍《三國》,只消三句:“我代表製作中心兩位主任張天民和阮若琳來找你。”

“《三國演義》正式籌拍,作為總製片人代表領導小組聘請你來擔任總導演。”

“你可以考慮一下,給你三分鐘。”

彼時的王扶林因為《紅樓夢》而聲名鵲起,然而《紅樓夢》和《三國演義》卻不能同日而語。前者籌拍時,人人望而生畏,爭相走避;后者剛放出風來,主動請纓者便絡繹不絕。王扶林本是沖淡之人,人爭之,他避之。現在領導主動上門——“縱有天大的困難,我王扶林識抬舉!”受寵若驚之餘,又深感知遇之榮。哪管是三顧,還是三句,能拍《三國演義》,都是三生有幸。

王扶林憶三國
王扶林憶三國

王扶林是慢工出細活的人,他深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開拍前,他曾花了10個月仔細研讀《三國演義》和相關史書。光是導演闡述就寫了長甩甩的2大本。大到三國的地理位置,商業情況,甚至打仗時如何佈陣、排陣、破陣;小到劇中器皿的樣式,貨幣的長相,乃至具體兵器的使用方法,王扶林可謂巨細無靡,用心良苦。畢竟,他從紅樓來,大觀園中丟塊手帕開朵海棠,戲就跟漣漪似的一層層來了,拍《三國》,他亦是從細微處入手——諸葛亮的帽子不能壓住額頭,這樣顯不出他的智慧;張飛的頭盔則反之,否則只剩下光溜溜一張臉,顯不出人物的草莽與唐突。

他曾為“曹耳”和“曹操耳”的一字之差,反復推敲,夜不能寐。后者顯然更為大眾,尤其是被沒讀過原著的年輕人所接受——要知道,拍攝四大名著的初衷,正是為了告訴那些在“十年浩劫”之後,只讀過《紅與黑》,卻說不齊四大名著的大學生: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學絲毫不遜!簡•奧斯汀不也是靠著BBC的劇集才獲得更大的知名度嗎?王扶林從接手《紅樓夢》到《三國演義》,始終不忘這一使命。主題曲他另辟蹊徑找來寫流行音樂的王建和谷建芬,有人看不下去,說這么厚重的題材,怎么能找輕薄的音樂人呢?但王扶林邏輯清醒,他認為主題曲一定要吸引年輕人,況且王建和谷建芬都是科班出身,曉得輕重厲害。王扶林是這樣的,看起來溫文爾雅,但堅持起來,誰也別想撼動。他當年力排眾議啟用“奶油小生”唐國強飾演諸葛亮,又有人像先知一樣預言詛咒,廣電部收到上百封“小字報”抵制唐國強,詆毀王扶林,還好當時的王楓副部長兼聽則明,王扶林就仔細講他用人的理由,從掛須可以解構“奶油”到“人保戲”的戰略方針。王楓副部長聽完,就把放在王扶林肩膀上的手用力向下壓了一下,無言的信任讓王扶林感受到藝術民主的重要性。

王扶林憶三國
王扶林憶三國

所以在分配5個攝制組的工作時,王扶林要確保100%的民主:對主要角色的演員選定到主要場景、造型、服裝等選擇上,5個分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必須達成一致;但是產生歧見時,最終由王扶林定奪取捨。《三國演義》的編劇之一的葉式生曾說:“王扶林總導演是一位具有高文化品味的導演,他從不做經院式的空虛論辨,既有見地又能搏采眾家之長,既有對藝術的執著認真,又能明快果斷地出主意。”

我問,“拍完《紅樓夢》,再拍《三國演義》,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

王扶林答,“宏觀佈局和控制力。”我卻以為王扶林的成功不止于此。他有原則,但不迂腐,信奉聽命哲學,但不惟命是從。回到前面說的“曹耳”和“曹操耳”,饒是要考慮受眾的理解,但他仍然選擇偏怪的“曹耳”,不僅是尊重原著,更是為了表現一代梟雄曹操的狂妄與自大。一個字的推敲與糾結,恰好佐證了一句真理:流水不腐。多少人刻舟求劍,缺乏創新,卻與經典背道而馳。

然而,我又能理解王扶林所說的宏觀佈局和控制力。劇組的足跡更是幾乎遍及原著發生的每個角落,此外,還建立了兩座巨大的影視基地,群眾演員計40萬人次,投資1.7億,歷時整整五年!不懂得宏觀佈局,又如何能運斤如風?劇中有三場宏偉壯觀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和“彝陵之戰”。以 “官渡之戰”為例,便動用了一個師的兵力。一萬多人,從上面俯瞰,密密麻麻的黑腦殼。劇組人員光是研究拍攝方案、畫地形圖、位置圖就用了半個月;拍攝當天,運送部隊官兵的汽車400多輛,道具則運了三天三夜,服裝發放了四個多小時;部隊官兵僅喝水一項,就動用了四噸的灑水車六輛,不到一小時水便喝光了。然而這一系列的浩繁工程都只不過是為了拍攝一天的五個大場面鏡頭而已。為了觀眾驚鴻一瞥,甚至一掃而過的一個細節,有人熬了多少時間,做了多少實驗,經歷了多艱難的創造?這些細節值得與人分享嗎?如何說出口又不像在訴苦?做這些事的人最不屑的,就是訴苦。但少了這些分享,這個世界就像一個熱鬧的派對,到處禮花綻放,但卻少了讓人震撼的靜場。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

末世交響樂《太空堡壘卡拉狄加》

$
0
0

如果想全面地瞭解美劇,科幻類美劇是繞不過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幻電影已經成了好萊塢電影票房戰爭中最實力雄厚的主力軍,你回想一下那些票房大片,十有八九不是科幻就是魔幻,史上第一票房冠軍《阿凡達》就是一部科幻電影。科幻類美劇在美劇中的地位還不具備這樣壓倒式的力量,但在美國也早已融入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名聲最大的科幻類美劇應該是Star Trek《星際迷航》,很多電影中都描繪了《星際迷航》的粉絲和《星際大戰》的粉絲之間的恩恩怨怨,這些粉絲們都是一幫nerd(書呆子),像《生活大爆炸》中的那幾位。這可能是推崇“高、大、帥”的美國文化對科學迷們善意的取笑,不排除其中也包含了一點酸葡萄心理,畢竟在生活中,通常高大帥不得不為nerd們打工。科幻類美劇的創始人,肯定也多少具備nerd氣質,不然寫不出這樣的作品。《星際迷航》對航天科技的描述驚人地準確,而且有許多啟髮式的創意,也許真的影響了現代科技的走向。它的一位製作人Ronald D. Moore離開《星際迷航》后,在2004年製作了這部科幻類美劇的后起之秀Battlestar: Galactica《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共四季,73集。

末世交響樂《太空堡壘卡拉狄加》
末世交響樂《太空堡壘卡拉狄加》

這部2004年的美劇翻拍自1970年代的一部同名劇,說是翻拍,其實已經做了大幅度的改進,我看還是把它看做一部獨立作品更加合適。這部美劇講的是什麼故事呢?前些天神九上天的時候,我看到有人說,要是這時候地球毀滅,太空中的那幾位就是僅存的地球人了,這樣好的題材,應該拍成電影啊。我很想告訴他,這個題材已經有人拍了,而且做到了幾乎完美的程度,就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當然,故事不像上面那個概念那麼簡單淺陋,時間設定在非常遙遠的未來,那時人類的科技已經高度發達,遷居到了宇宙中的另一個區域,分別佔據十二個星球,以十二宮命名。在故事開始之前,人類早已造出了智能機器人(稱為塞隆人)作為奴隸,後來這些塞隆人像《魔鬼終結者》中的機器人一樣造了反,和人類打了一場大戰,兩敗俱傷之後,協議停戰,劃地為營,老死不相往來。又過了很多年,塞隆人在研發出了和地球人形貌特徵完全相似的高等生物塞隆人之後,突然對地球人執行了全方位毀滅式打擊,一舉摧毀了十二個地球人的殖民星球,只剩下一些在空中游弋的飛船。戰船卡拉狄加就是其中的一艘,和其他幾十艘民船組成了一座空中城市,共居住了四五萬人。他們作為地球人最後的倖存者,在茫茫宇宙中開始逃亡。這就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的故事概念,宏大、悲壯,預示著各種可能,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住了。

很多科幻作品展示了對人類末世的想像,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用偉大來形容,如阿西莫夫的《基地》、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威爾斯的《世界大戰》等。就像在某些科學實驗中,把實驗條件設定在某個極端,可以過濾掉不必要的干擾因素,觀察到最清晰最本質的結果一樣,“末世”就是一個極端的條件設定。人類在末世狀態下的表現,最能體現這個物種的本能,就是所謂的“人性”吧。描繪末世景象,可以從小處著手,像麥卡錫的《末日危途》,就寫一對父子的逃亡,也能驚心動魄;而另一類作品則對分崩離析的人類世界展開全景式描寫,如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和《三體》系列,電影《2012》和《火星人入侵》等等。《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算是后者,不過它的視角更寬廣一些,不僅僅是地球,而是宇宙。它描寫的人物也涵蓋各個階層,從總統到戰士到普通百姓,還有機器人。

在視覺上《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科幻劇集,雖然比不上《星際大戰》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但是對宇宙的展現、戰艦的設計、大場面的空戰,都是一流水準,拒絕粗製濫造,你能看到預算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鏡頭拍得很大氣,一點都不著急,一張一馳,大局在握,內功高手的氣派,把太空拍得廣闊、深遠,而且優雅,有些庫布裏克《2001太空漫游》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作品,不靠視覺奇觀和離奇幻想來吸引觀眾,實際上,全劇中沒有出現一個外星人或者怪獸(卡拉狄加艦長的扮演者、第一男主角在合同中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主創們用極大的雄心,把它做成了一部在科幻這個大概念下的政治劇、戰爭劇、社會倫理劇和愛情劇的合體。

就“科幻”來說,《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更接近于“硬科幻”類型,也就是說,在科技上力求符合物理規律,在現有科技的基礎上做合理準確、符合邏輯的想像。它每集的開頭都會顯示現存人類的人數,精確到個位,如有犧牲,就會遞減,這也是一種硬科幻精神。當然,它也有一些“軟科幻”的因素,引入了一些先知啟示和神秘力量,從人類的十二個殖民星球以十二宮命名就可以看出此劇暗藏的神話涵義。因為故事的主體是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後碩果僅存的四五萬人,他們之前居住的十二個星球,有的富足,有的貧瘠,也象徵了發達的西方世界和第三世界國家,他們重新組成一個臨時國度,當然會有很難調和的矛盾。有國家就會有政治,有總統,有軍隊,有對民主和專政的選擇,有競選、奪權和陰謀。與地球人和塞隆人之間的對抗相比,此劇對人類內部鬥爭的描述佔了同樣大的篇幅。如果拿掉所有的科幻元素,它也是一部合格的政治劇。關於戰爭,本劇的主要人物大部分是戰士,地球人和塞隆人的戰爭貫穿了全劇,幾乎每集都會有慘烈的空戰,在拍攝中還採用了大量真實的美軍尖端武器作為道具。可能所有描寫末世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會討論宗教,人類在面臨滅亡的威脅時,極易把精神寄託于不可知的神靈,如電影《迷霧》,在幾十個人中有一個宗教狂熱分子,也能吸引大批人倒戈。幾萬人組成的逃亡大軍,當然也少不了這一出戲。此劇的基調是慘烈悲壯的,愛情也有悲劇的味道,尤其是地球人和塞隆人之間的愛情。塞隆人雖然是機器人,卻渴望成為真正的人類,具有人類的有機繁殖能力,此劇甚至誕生了一個地球人和塞隆人的愛情結晶,當然,沒有詳細討論這個結果在生物學上是否可能。好萊塢是慣于給人希望的,這算是一個美好的希望吧。總的來說,《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不但宏大,而且哀傷,就像它的主題曲,如在茫茫宇宙中迴蕩的一首如泣如訴的詠嘆調。

科幻劇的迷人之處,在于它常常會重新構建一個世界,注意力要兼顧方方面面,需要極大的腦容量和極強的想像力,當然,這是nerd們的強項,然而他們還拍出了復雜的人性,可見nerd也是有情懷的。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
0
0

整個中國大陸的烈酒(指所有蒸餾酒),其中包含中式白酒、保健酒和進口烈酒,一年的產銷與進口總量大約維持在4百多萬噸(4億公升)上下,在2004年《中國食品工業年鑑》官方資料的統計數字曾經有公開揭露過,但之後就沒有任何數據公開,所以近年來中式白酒的產銷量數據,都是根據行業內交流後的推算,不過差異也不遠。

中式白酒是中華文化和歷史的產物,建立在悠久的文化積累和社會基礎上,並發展出獨特的烈酒產銷體系。目前中式白酒在大陸的蒸餾酒類市場擁有絕對比例的市占率,大致在95%左右,雖然進口烈酒每年的總量都在成長,不過目前的市占率大約在1%左右,如蘇格蘭威士忌、干邑白蘭地等等。

從1980年代開啟的改革開放,讓大陸白酒行業有了重大變化,早期全部是國營企業,到現在的國有、私有,還有國外企業收購,形成多種形式並存的市場結構;而其內部管理方式,也從類似行政機關的模式,轉化到企業經營的模式,許多大型白酒企業都進入資本市場發行股票上市。

傳統產業行銷手法大躍進

在早期,中式白酒幾乎沒有任何行銷活動,不注重產品包裝(圖1),單價也不高,到了90年代,少數品牌開始買下中央電視台熱門廣告時段,獲得了豐碩的市場成果,因而帶動了第一波的行銷潮;接下來,每個酒廠根據自身情況,分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也發展出各自的企業文化。包括產品種類的多樣化、包裝的升級與美化、價格的提升等等,在這個過程裡,進口洋酒的包裝、價格策略和行銷方式,也給大陸白酒企業帶來不少的影響。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還有大陸的行銷方式,從搶標中央電視台熱門廣告時段,延伸到發展本身產品特色,譬如香型及製作工藝的強調(圖2)、不同酒精度數的區隔、價格定位的差異、酒齡和窖齡的突顯、酒廠歷史的追溯等等,隨著大陸民眾普遍收入提高,還有傳統的飲酒習性,與應酬文化的深入人心,以及行銷方式的演化,是現今大陸白酒企業能高速成長的原因;雖然國際烈酒集團早已將此行銷策略運用成熟,但大陸短短數十年能如此蓬勃發展,也是各界始料未及的。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五花八門的品牌在各省萌芽

早期的中式白酒,都是透過全國省、市、縣的國營銷售公司配送到各地,目前尚還有一些地區的國營銷售公司繼續扮演分銷的角色,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中式白酒經銷商,或者分銷商,都已經是以民營企業為主了。而不同品牌經營方式,亦有不同通路策略,但大致可歸納如下:

1.全國性品牌:直接發展各地分銷網路,通常會指定省一級的代理,然後透過他們再將產品分佈到省內下一級城市,近些年以來,酒廠也會在省內的重要經濟發達城市,另外再指定一級代理商,以配合國民經濟的成長,與滿足市場服務的需求,類似這樣全國性的酒品,以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郎酒最為明顯。

2.區域性強勢品牌:也採用上述通路模式,如江蘇省洋河大麴、河南省的宋河、江西省的四特酒等。

3.品牌運營公司: 又稱之為OEM產品,或者包銷某品牌的特定品種,中式白酒的OEM生意開始於90年代,也創造出成功的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品牌,甚至企業,這種模式以金六福品牌為代表。

4.品牌(品種)買斷型:也有個別地方的經銷商,針對某品牌的特定品種,取得獨家銷售權,當然需要完成一定的銷量,通常因為個別經銷商的資金、通路和人脈因素,對一個特定地區的市場有很強的影響力,他們就會想取得一個或者多個獨家產品,以確保經營利潤和成果。

5.專供酒: 某些知名酒廠專門為特定單位製造產品,例如:xxx酒人民大會堂專供,一般都是和政府相關係的單位,可以向知名酒廠提出要求,酒廠也都樂於配合,按訂製規格交貨,不過目前這種產品已受到限制。

華麗的包裝等於高檔次

就上述全國性和區域性品牌,其實都十分關注品牌的建設,每年投入大筆費用在廣告宣傳及活動贊助,在資源投入、創意風格,以及具體運作上,都和國際品牌洋酒不相上下。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就產品包裝而言,有人說大陸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通常一是靠著耳朵聽,二是眼睛看,也就是說,只要聽人家說過這個品牌好,同時看到它的包裝也好,就會買了。或許在外人看起來,甚至有點過度包裝,不過,大陸人認為這是品質和檔次的表現。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一年喝掉4億公升! 不可不知的大陸中式白酒市場

至於價格定位的運作,過去十多年,中式白酒的價格和房地產價格一樣地快速飛漲,尤其一些大品牌在價格大幅提升的同時,還能強化品牌價值又拉高銷量,我認為除了拜大陸經濟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外,品牌公司對市場的掌握與判斷,也有一定的功勞。

大陸消費者之所以非常在意品牌,因為許多的消費場合是為了應酬,不論是公務、商務或者親朋聚會,考慮到面子和主客之間的感覺,必須使用眾所周知的品牌,每個產品的屬性、特質與價值能夠明顯地傳達給消費者,這個要求對於任何檔次的產品都適用,而沒有明確品牌風格與知名度的產品,則很難在市場上長立久安,這點與台灣文化頗為相似。

不先瞭解市場 風險相當高

雖說中式白酒市場的總產銷量非常大,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單一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超過5%,現有的領先企業必須不斷攻城掠地,而地區性企業或品牌若是力爭上游,也是有無窮機會。當然國際洋酒集團,也不想失去這個全球人口最龐大的市場,例如帝亞吉歐收購濃香型的水井坊、酩悅軒尼詩收購文君酒,但未來的發展,還是需要步步為營。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內部(以省為單位)卻又是許多獨立的市場組合,各省的風土民情、經濟發展、消費習性,又有很大的差異性,企業或產品可以訂立明晰的策略與制度,但是在執行階段必須能夠做到把握原則,也要適當的因地制宜。

大陸人口多,人才也不少,如何聘用到合適的人,轉化成公司的資源,是一個挑戰;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品牌文化)的塑造,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尤其對於大型組織內的不同地區成員,這個問題更為迫切。

因為地域遼闊,各大品牌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管理市場,所以山寨產品(假貨) 難免出現在自己管控不到的地方,在法律上,應先做好智慧財產權的保障,然後在產品外觀與包裝上做一些防範措施,雖然會增加一點成本,不過站在保護消費者及維護自身權益上,是值得也必要的投資。

最後,在市場上有許多知名酒廠能夠快速發展,除了本身的條件具備外,當然還有市場強大的需求,由於餅夠大,所以亦會邀請其他非酒行業者加入經銷體系,並透過金融手段來發展通路,因為白酒行業是高利潤的行業,藉此讓許多新手加入,不過這種投資人的做法和傳統批發商不同,因此如何教育新手能否長期發展,是各酒廠的另一個挑戰。中國白酒市場的餅非常大,只要咬一口就是一塊相當吸引人的生意,不過這個市場水也很深,水面下看不清楚,不容易很快的就掌握住市場運作,不先深入瞭解市場,其實風險相當高。 

大陸中式白酒主要香型與代表品牌

中式白酒特有酒麴培養、固態發酵,以及瓦甕窖藏熟成的特點,造就出獨特的中式白酒。根據銷量的比重,在市場上,濃香型的銷量最大,其次為清香型、醬香型。

香型

省份

代表酒廠

2010年產量(公升)

2011年產量(公升)

濃香

四川省

五糧液

87,111,000

114,076,000

瀘州老窖

177,012,000

263,136,000

劍南春

43,581,000

53,464,000

醬香

貴州省

茅臺

45,348,000

52,316,000

四川省

郎酒

47,936,000

74,660,000

清香

山西省

杏花村汾酒

53,163,000

42,910,000

採訪/吳志彥

口述/蒯光復 在兩岸從事進口快速消費品、酒類行銷逾20年的資深從業者。

(轉載自WSD酒訊雜誌78期2012年12月號)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
0
0

「變成自己人就不是『秘密』了」—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許肇任導演的辦公室在長沙街,長型的空間裡,三個年輕人睡眼惺忪,或坐或臥,其中一人起身為訪問者開門,外頭正下著大雨。許肇任隨後也到了,一進門,甩了甩濕外套,看似兇狠的罵了三人一句「操!怎麼沒幫客人倒水」,隨即又溫柔的開始張羅大家的午餐。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許肇任面對鏡頭略顯嚴肅,私底下相當親切

這是許肇任,外表容易給人粗獷、千杯不醉的印象,但其實心思細膩、酒喝一杯就會吐。而或許人的內在跟外在本來就沒特定關連,如同愛情,光從表面判斷會失算。

許肇任十幾歲就在片場打工,剛開始做美術道具,曾拜師易智言,爾後跟隨張作驥十年,一路做到副導,也寫劇本。「我剛入行就遇到易智言、張作驥、曹瑞原這些人,他們都會丟東西給我看。那時候我才十幾歲,常常被他們拿給我看的片子嚇到。」許肇任說。

他回憶那段年少時光,接受電影的洗禮、成天與這群重感情的電影人「(攪)和在一起」,眼神中充滿光彩。台灣電影人熱情、相濡以沫的特質,許肇任似乎也有意橫向「移植」。

辦公室裡的這三位年輕人,是許肇任擔任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甜‧秘密》主角群──黃邵揚、溫貞菱及巫建和,三人現在分別是16、20、19歲。十月電影進入宣傳期,三個人就住進辦公室,過著與電影「和在一起」的生活。許肇任從三年多前拍電視劇《牽紙鶴的手》時,便開始訓練三人演戲。他帶著堅定又有點偷笑的語氣說,「拍《牽紙鷂的手》是替《甜‧秘密》做準備。」他又說「台灣電影需要更多明星。」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甜‧秘密》講述愛情結束又開始的本質

跨出那一步
《甜‧秘密》劇情採用多線敘述,除了黃邵揚、溫貞菱、巫建和以外,也網羅鍾鎮濤、隋棠、李烈、馬志翔、李千娜等人連袂演出。電影以黃邵揚飾演的17歲高中生的角度出發,觀察不同世代的愛情走向。爸爸阿斌(鍾鎮濤飾)與鄰居小莉(隋棠飾)擦出曖昧的火花;李烈演出的母親一角,似乎心繫裁縫師(馬志翔飾);同學日日上演劈腿又復合的戲碼,而姊姊(李千娜飾)則是在一場又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愛中打轉……本片呈現愛情隨著時間,如何夭折、又如何長出新芽的變化。


許多人誤會《甜‧秘密》是許肇任醞釀二十年的作品。他澄清,自己拍片拍了20幾年,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導演,確定想拍電影是這四、五年間的事,「很多人逼我逼了很久。拍《甜‧秘密》像是交了一門功課,是我跨出那一步。」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隋棠(右)與鍾鎮濤有精彩的對手戲

如同影迷在電影裡學到生活層面的知識或理解,許肇任也有同樣經驗。他說自己是從電影認識世界各城市的樣貌與人種,他喜歡台灣新浪潮時期的電影,佩服侯孝賢、楊德昌補捉台灣特有的生活方式。「讓人生活在環境裡,而不是哪邊漂亮就去哪邊拍。」於是大稻埕的果汁吧、萬華的印刷廠、理髮店都成為電影的主要場景。許肇任還拍了很多台北的小角落,包括師大的停車場、咖啡店、二手書店等,企圖呈現自然的生活片段。

為了使演員融入環境、呈現生活感,在拍攝現場,導演提供演員劇情、關鍵字、走位等,對白則讓演員配合環境、氣氛,即興發揮。許肇任透露,拍戲時攝影師常會一邊拍、一邊手發抖,因為演員自己編的臺詞太好笑。這種有機的集體創作、呈現寫實感的拍攝方式,有時也會有演員無法接招的橋段,比方說寫情書。

每段感情其實得來不易
許肇任說,「寫情書是一件蠻有趣的事,過程很有趣。情書送出去的心情也是很古怪,滿心期待又怕受傷害。」談起寫情書,許顯得神采奕奕。他說現在的年輕人表現方式不一樣,不寫情書了,大家都用臉書或簡訊告白,「但情感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喜歡一個人這種心情幾萬年都不會變。」貫串電影一封封帶點文藝腔又好笑的情書,原先許肇任請演員自己寫,後來他看不下去,開始一頁一頁翻著隨身攜帶的詩集,動筆完成情書。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許肇任稱讚隋棠是位認真的好演員

選擇以戀愛、感情的曖昧變化當做劇情主軸,許肇任說,「每一段感情其實得來不易。」然而當兩個人相處久了,時間長了,「淡了、習慣了,就麻煩了。」《甜‧秘密》刻劃夫妻各有心事、往外尋求情感慰藉。雖是探討婚姻變質的嚴肅話題,他刻意以喜劇呈現,輔以劇本的多線敘述觀點,期待觀眾能站在每個角色不同的角度去看愛情。


回應部份觀眾覺得小莉與阿斌之間的感情太過平淡、轉折不明。許肇任說,原先他寫的劇本,小莉、阿斌之間的戲份比較像失樂園,是非常壓抑、充滿張力的情感。但鍾鎮濤開始詮釋這個角色後,角色之間產生化學變化,感情變輕了。在接近尾聲一場戲,阿斌唱著歌步行到小莉家樓下,兩人相擁,「對我來說故事已經說完了。角色已經走在天雷勾動地火的前面了,如果我繼續說下去,『別人』就變成『自己人』,變成自己人就不是『秘密』了。」

許肇任說,《甜‧秘密》看似平淡,但許多觀眾反應電影後座力強勁。《甜‧秘密》藏著許肇任對電影的熱情,情感熱度也許不似初戀那般刻骨銘心,卻有失戀後再次找到對的人的那種甜蜜蜜感受。

【關於導演】

專訪《甜‧秘密》導演許肇任

許肇任出生於1970年,畢業後即投入影視製作幕後工作,曾與楊德昌、蔡明亮、萬仁、李康生、吳米森等多位導演合作,是張作驥多年的副導及得力助手。從做道具到當導演, 他熟悉拍片的每一個細膩環節,片場如同他的遊戲天堂,可以跟演員輕鬆而零距離的互動,抓住最細微的生活小細節,再把演員的性格帶入電影中,讓演員在作品中呈現出最不同以往的自己。


繼風靡台灣的偶像劇《愛情合約》、《我們結婚吧》後,許肇任首次執導的電影長片《甜‧祕密》,再次將生活的經驗自然地轉化成影像創作元素,用幽默風趣的獨特角度,重新探討情感世界裡的幽微心情與酸甜情事。

作品年表

電視
2003年 《用力呼吸》榮獲金鐘獎最佳導演、單元劇與最佳女主角
2004年 《愛情合約》入圍金鐘獎最佳導演
2005年 《再看我一眼》榮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
2006年 《我們結婚吧》
2008年 《小熊歷險記》
2010年 《牽紙鷂的手》榮獲金鐘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剪接


電影
2012年 《甜‧秘密》入選南韓釜山影展「新潮流單元」競賽片、德國柏林影展「青年導演論壇」單元、溫哥華國際影展Dragons & Tigers單元

文/編輯林巾秀,攝影、錄影/駱震嶽

紐約製片動態─淺談在紐約拍片-“Made in New York”(系列報導三)

$
0
0

筆者將繼續分享在紐約拍片的製片資訊。本期要談的是影視製作時十分重要的資金問題,特別是從紐約市及紐約州的在其影視工業的相關法令來看製片業如何從中獲得協助。  

三、紐約市(州)的拍片資金補助(Subsidy/Incentive Program)  

紐約州政府和市政府對娛樂產業的補助有長遠的歷史且類別繁多。紐約州有《紐約愛電影》(NY © Film) 計畫。自2005年起,紐約市電影電視市長辦公室(Mayor’s Office of Film and Television)也整合了原有零散的補助,而開創了《紐約製作》(MADE IN NY) 計畫。許多在紐約市(州)拍攝的電影及電視節目,依照其製作成本及與相關產業在商業交易的比例,而享有不同的優惠。這些優惠計畫不但把影視製片留在紐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來自外地的公司及製片人,為了獲得這些補助,而來到紐約搭景拍攝、外景取鏡或是完成後期製作。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紐約州政府的“抵稅“方案

根據現行的規定,任何在紐約州取景的電影或電視製作,只要在紐約州拍攝的天數達到總拍攝天數的百分之七十五,則製片的支出可以在報稅時報銷,最高可達百分之三十。同時若是以搭景拍攝,使用紐約州內上百個片廠及舞臺,也可以享受百分之三十的“抵稅“方案。  

這個方案立刻獲得製片業的歡迎,在預算上可以說馬上省下了一大筆開銷。甚至有些製片廠特別要求製片人及編劇寫一些可以在紐約開拍的劇本。這個“抵稅方案“其實是在 199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電影辦公室發起,他們提供抵稅優惠,吸引了好萊塢製片公司去當地拍片。在蒙特婁市,當地電影單位提供”貌似紐約市“的場景,一部關於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電視電影就是在那兒取景的。之後,許多美國各州政府電影辦公室群起效尤,提供優惠方案,電影就一部接一部的進入當地。這個優惠方案與國內各城市的“電影行銷”並不太一樣,吸引製片業並不是為了促進城市的文化宣傳,而是以活絡當地影視相關產業(攝影棚、工作人員、演員、器材商、後製產業等等)為目標,著重商業交易及實際的經濟成長,並留住相關產業的人才。  

第二個優惠就是百分之五的投資抵稅

特別是針對大型影視相關工程及器材更新上的投資,投資方可享有百分之五的抵稅優惠。  

另外,即使片子沒有在紐約拍攝,但後期製作在紐約州進行,也可享受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的抵稅優惠。  

在市政府的《紐約製作》方面,還有百分之一的宣傳經費補助。依照製作預算的多寡,分為二類,補助公車、地鐵以及計程車的廣告看板。  

紐約市政府及州政府竭盡全力地將影視產業留在本地,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這些政策樂見其成。因為這些抵稅政策讓州政府一年少掉了約4億美金的稅收。政治評論家認為在經濟仍然吃緊的時節,這些稅收本來可以用來補助教育基金、低收入戶社會福利等。只造福影視工業而讓其他方面失衡,是否值得引人爭議。同時,許多電影人也注意到,抵稅政策最大的受益人是好萊塢片廠的大成本製片,而非獨立製片的小片子。這個現象也開啟了討論的空間。

文/俞聖儀

巴黎製片動態─李安.巴黎.Master Class

$
0
0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將在12月19日於歐洲上片,是重要的聖誕賀歲大片,李安繼台灣和印度之後,也在歐洲緊鑼密鼓地展開宣傳,歐洲的第一場首映在11月26日法國巴黎香榭大道上的Gaumont戲院舉行。晚上8點才開始放映的電影,拿到首映票的幸運觀眾, 7點不到就在戲院前排隊準備進場,因為放映之後李安親自出席與觀眾交流。這場Master Class,將在星期三,由Allo Ciné, Gaumong Pathé 以及美國的Inrock全球同步上線,現場以法文發問,李安以英文答覆,讓全世界的影迷可以分享李安的寶貴經驗。筆者有幸在場,特將這場Master Class摘錄於此,讓台灣的影迷分享。  

 一個小時的問答毫無冷場,一開始主持人引用把3D電影推上高峰的《阿凡達》導演James Cameron對《少年PI 的奇幻漂流》的推崇,認為李安創造了一個3D電影的新革命。李安誠實地表示被稱讚讓他一方面忍不住覺得很得意,可是另一方面他自己很清楚,這不過只是3D拍攝的開始,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會到什麼樣的境界,他謙虛地表示,這不算什麼革命。  

1。請問這部片子的源起?怎麼想到要用3D來拍攝?  

李安:我在十年前就讀了這本書,當時根本不覺得有任何電影的感覺,真的。想都沒想過。因為我覺得這本書的主題是關於幻象,如何審視自我內心的幻象,而電影基本上全部都是幻象,讓你相信所有的劇情故事等等。所以我一開始覺得這本書不可能變成電影,完全相反的東西。一直到4年前,這個案子到了我的手上,我還是覺得不太可能,一條汪洋中的小艇,一隻老虎,一個男孩,怎麼拍?所以我建議拍書裡的第二個故事,就是除了男孩之外,還有他母親以及壞廚師的故事。但是Fox要的是第一個故事。他們給了一個預算,我知道不算少,但是我直覺上知道不夠,而且始終沒有靈感。  

一直到3年前,3D電影漸漸普遍,給了我一個新的角度,我想3D也許會是一個機會。我總覺得就是只拍水,我也希望可以拍一個水的劇情片(Tide Drama ),因為我從小是看劇情片長大的。但是敘事的角度和2D電影不一樣,3D的技術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所有技術和科技的進步,都是要逼著我們開啟心靈的眼睛,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學習經驗。  

 2。請問你是怎麼找到你心裡的PI,這個從來沒有演過戲的男主角?  

李安:我看了將近3000個男孩,就像原著作品的讀者一樣,沒有人看了書之後可以具體地想像男主角的樣子,我自己也完全不知道 少年PI該是怎樣一位人物。或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反射他自己的PI。我只知道必須是一張新的臉孔。一直到碰到Suraj Sharma,他那對生命充滿問號的深邃眼神,令我心動而震撼,整部電影才正式有了雛形。  

Suraj從來沒有拍電影的經驗。我記得當時考慮是不是他的時候,給了他一個只有2頁的指令碼,就是後來的第二個故事,關於PI的媽媽等,我只大概講了一下,我看見他在剎那間像是變成另外一個人,他的身體甚至開始顫抖,他哭了起來。這就是我喜歡的演員,其實不是甚麼演技,而是一種相信故事的能力,他自己相信,觀眾也就相信。沒有他,就不可能有這部電影。  

3PI和你其他電影作品裡的主角一樣,一直處在一個轉變的狀態,不論是文化的,地域的,家庭的,甚至性向的...都是在尋找轉變,或是面臨轉變。  

李安 : 生命不就是不斷的改變嗎?我們長大變成大人,我們的父母變成老人,所有的人事都在不停的變,這是唯一的不變。以我自己而言,唯一不變的常數就是我想拍電影。這是我22年來沒有變動的,這就是我生命的核心價值。  

4。還有一個一直出現在你的電影裡的主題,就是Identity。例如《Hulk》(綠巨人)是一個分裂的性格,《理性與感性》裡講的是女性角色的identity,《斷背山》裡講的是性的identity。為甚麼對你來說,identity這麼重要?  

李安:也許是我從小接受的孔子儒家教育,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子,找到一個平衡點。我早期的作品比較屬於社會的Satire(諷刺劇),現在還是有一點,比如這部戲就是對印度社會的一種反映,看起來一切都美好的不得了:動物園,看來和樂的家庭等等。外在的環境並不代表你真正的identity。  

5。你在台灣和美國,東方和西方兩種文化之間遊走,可不可以談一下影響你最多的電影大師?  

李安:我最怕這個問題,因為真的有好多。如果真的要提,我想還是史丹利庫柏力克,雖然我們拍的電影很不一樣。我也很喜歡義大利的新寫實風格,因為我真的是看melodrama長大的。但是我希望在melodrama之外,能有些metaphysique,形而上的東西。其實我真正開始拍起電影之後,是從其他導演的身上,以及我自己的經驗中學到最多。  

6。《臥虎藏龍》裡的功夫處理,是不是呼應了《少年PI奇幻漂流》裡的打鬥場面?  

李安:其實每部電影都會自然而然地帶我走到下一部電影。基本上,我每次開拍一部新片,一開始都很清楚我要甚麼,可是拍到一半,總會忽然很迷惘,問我自己,我在幹嘛?我通常拍完劇情片都會想要拍一點完全只講視覺的visual cinema,但是拍了visual,又想回去拍些emotional的東西,老是在這兩種電影之間來來去去。  

72008年的《斷背山》是不是很容易就找到資金?因為這個題材真的很尖銳。  

李安:Well,那時我剛剛拍完《Hulk》(綠巨人),票房表現不錯,賺了不少錢,可是錢對我沒甚麼吸引力。我又不想拍一部太消耗的戲,因為《臥虎藏龍》拍得我身心俱疲。但是我還不想退休,還想拍電影。Focus Feature公司給我看了《斷背山》,沒有太多預算,問我願不願意拍?我想反正是小製作,我覺得這部電影拍的很輕鬆,像一陣微風,一點壓力都沒有。拍的很低調,以為根本不會有人知道,直接就出DVD了,根本沒有想到會有後面的效應,反倒把我嚇壞了。我走在路上都怕隨時會被人攻擊。沒想到觀眾會這樣接受,這正是電影的魅力,電影的不可說。  

 8。請問導演是不是可以透露一下,下一部電影的計畫?  

李安:真的沒有。拍完《少年PI奇幻漂流》真的很累,想休息一下。而且每部電影都是一個謎,一個還沒有成型的祕密。  

9。導演的電影裡,主角常常都有很深的挫折感,為甚麼?  

李安:的確,挫折感是電影裡的一個大課題。挫折,憤怒,就像戲裡PI對那隻老虎一樣,PI那麼誠心的照顧它,伺候它,看守它,擔心它,期待一點點老虎離開前的眼神,結果一場空。甚麼都沒有。也許這就是上帝的一種呈現,難道不正是我們每個人追求信仰的寫照?PI正視老虎的那一刻,不正是上帝的眼神?  

10 。男主角片尾對父親教誨的懷念是不是導演自身的寫照?還有《 Odyssey de PI 》辛苦的拍攝,是不是相當程度上個人的《 Odyssey de Lee 》。  

李安: 有一點吧。我父親過世時我人在紐約,接到我弟弟電話時的遺憾....我很喜歡法文的片名:Odyssey,這部戲不僅是我個人的Odyssey 也是整個製作團隊的Odyssey。拍攝期間的每一天,我都在想,我今天的“ 老虎 ”假想敵是誰:水?天氣?每天都有狀況。  

結束後李安久久被影迷包圍在香榭大道上,要求簽名及合照留念。並且和他久違了的合作夥伴馴獸師Thierry Le Portier和楊紫瓊在街頭敘舊,直到夜深了才散步回附近的旅館休息。馴獸師Thierry和筆者聊起和李安拍戲的經過,表示他在影視圈30多年,拍過法國導演Jean-Jacques Arneau的 The BearTwo Brothers, 和許多法國的非常經典有動物角色的電影,但是李安是他合作過最愉快的導演。Thierry當天特別開了400公裏的車從諾曼第趕來參加首映,他和李安在台灣結束拍攝之後就沒有再見面,所以很開心,李安和他也因為這部戲成了很好的朋友。Thierry也非常想念台灣,希望有機會再來台灣。

巴黎製片動態─李安.巴黎.Master Class
李安和馴獸師Thierry le Portier

文/王雅倫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
0
0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上來吧咖啡廳」位於師大商圈的巷弄裡,以種類多樣的異國料理和比利時啤酒吸引饕客

電影是現實世界的魔法師,許許多多看似平凡無奇的角落,透過導演的雙眼以及攝影師的鏡頭,就會披上一層你從未發現的新奇面貌。正如11月底上映的《甜‧祕密》,許肇任導演以充滿生活感的影像,述說一個關於愛情及成長的故事,同時帶領觀眾漫步在台北市的街道巷弄,重新看見生活細節,領略這個我們身處其中,卻又時常忽視的城市。  

師大商圈裡的「上來吧咖啡廳」,連同旁邊的小公園與對面的停車場,在《甜‧祕密》裡扮演了轉折故事的重要場景,也就是小楊(黃邵揚飾演)找來Michael(張少懷飾演)和眼鏡仔(吳中天飾演)埋伏著,準備大演一場「小弟復仇記」的地方。據說《甜》片的編劇是「上來吧」的常客,由於他向許肇任導演推薦,才促成了這幾場戲的拍攝機緣。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通往「上來吧」的樓梯綴滿燈泡,營造出活潑輕鬆的氣氛,亦是電影《甜‧祕密》的場景之一

開業三年有餘的「上來吧」,店如其名,是個離地面有點遠的咖啡廳,你必須走上綴滿彩色燈泡的樓梯才能一探究竟。美術系出身的老闆娘將店面打理成半露天半室內的環境,不但沒有時下餐廳那種彷彿一揮手就會碰倒玻璃杯的危險感,反而藉由室內暖色調的光線和佈置,襯著吧臺、地上和櫃子裡的成堆的酒瓶,讓人不知不覺鬆下肩頭隨興了起來,想要大笑、想要大吃,想要約很多朋友一起聊天聚聚。即使獨自前來,你也不會感到寂寞,只要坐在面對交叉路口的戶外區,車來人往便是最好看的風景。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左上:椒麻皮蛋披薩、左下:孜然牛肉法士達、右上:奶油野菇時蔬焗烤飯、右下:雞肉沙拉

雖然名之為咖啡廳,但「上來吧」不折不扣的像間中南美洲的小酒吧,各樣的啤酒瓶是進門的第一印象,彷彿來到酒鬼的露營區似的,不過翻開菜單,餐點種類之多則會使你另眼相看,無論臺式、義式、美式、墨西哥式料理,燉飯、義大利麵、手工披薩、法士達(Fajita,墨西哥薄餅搭配烤肉)、恰巴提尼(Ciabattini,義大利拖鞋麵包)等盡在其中,難以想像小小的廚房竟能生出遙遠世界的食物,常令人一時之間不知該從何點起。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分成戶外與室內兩區的空間配置,讓整個環境富有流動性

老闆娘說,「上來吧」的每一道食物都由她親自料理,憑藉十餘年的餐飲業的經驗,她試著將台灣人的口味與西方的菜式調和起來,還自行研發了不少融和中西的菜色。因此你嘗進嘴裡的味道,並不會帶你飛到其他的國度,而是將你留在這裡,尤其當你咀嚼著一塊椒麻皮蛋披薩,皮蛋略帶苦澀的口感以及起司豐富的奶味同時刺激味蕾,該想像自己身在何方呢?於是,你只能告訴自己──我在「上來吧」。  

除了連不敢吃皮蛋的老外都喜歡的椒麻皮蛋披薩,例如迷迭香雞肉沙拉、紅醬番茄牛小排焗烤飯等等都是店內的代表作,而種類多樣的比利時啤酒,也是這兒最風靡的飲品,當你拎著一瓶黑啤酒坐在戶外區,似乎還能看見《甜‧祕密》裡的小楊就怒氣衝衝地站在對面的停車場,手持安全帽,丟向那個欺負他姐姐小蘭(李千娜飾)的玩咖呢。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吧臺與後方的廚房變化出各式料理,搭配種類多樣的比利時啤酒堪稱天作之合

【上來吧咖啡廳】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92巷46號2樓 電話:02-3365-1995

台北新發現:上來吧咖啡廳
坐在戶外區,可以看見樓下車來人往的風景

文/編輯何俊穆,攝影/駱震嶽

Viewing all 29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