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全面地瞭解美劇,科幻類美劇是繞不過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幻電影已經成了好萊塢電影票房戰爭中最實力雄厚的主力軍,你回想一下那些票房大片,十有八九不是科幻就是魔幻,史上第一票房冠軍《阿凡達》就是一部科幻電影。科幻類美劇在美劇中的地位還不具備這樣壓倒式的力量,但在美國也早已融入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名聲最大的科幻類美劇應該是Star Trek《星際迷航》,很多電影中都描繪了《星際迷航》的粉絲和《星際大戰》的粉絲之間的恩恩怨怨,這些粉絲們都是一幫nerd(書呆子),像《生活大爆炸》中的那幾位。這可能是推崇“高、大、帥”的美國文化對科學迷們善意的取笑,不排除其中也包含了一點酸葡萄心理,畢竟在生活中,通常高大帥不得不為nerd們打工。科幻類美劇的創始人,肯定也多少具備nerd氣質,不然寫不出這樣的作品。《星際迷航》對航天科技的描述驚人地準確,而且有許多啟髮式的創意,也許真的影響了現代科技的走向。它的一位製作人Ronald D. Moore離開《星際迷航》后,在2004年製作了這部科幻類美劇的后起之秀Battlestar: Galactica《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共四季,73集。
這部2004年的美劇翻拍自1970年代的一部同名劇,說是翻拍,其實已經做了大幅度的改進,我看還是把它看做一部獨立作品更加合適。這部美劇講的是什麼故事呢?前些天神九上天的時候,我看到有人說,要是這時候地球毀滅,太空中的那幾位就是僅存的地球人了,這樣好的題材,應該拍成電影啊。我很想告訴他,這個題材已經有人拍了,而且做到了幾乎完美的程度,就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當然,故事不像上面那個概念那麼簡單淺陋,時間設定在非常遙遠的未來,那時人類的科技已經高度發達,遷居到了宇宙中的另一個區域,分別佔據十二個星球,以十二宮命名。在故事開始之前,人類早已造出了智能機器人(稱為塞隆人)作為奴隸,後來這些塞隆人像《魔鬼終結者》中的機器人一樣造了反,和人類打了一場大戰,兩敗俱傷之後,協議停戰,劃地為營,老死不相往來。又過了很多年,塞隆人在研發出了和地球人形貌特徵完全相似的高等生物塞隆人之後,突然對地球人執行了全方位毀滅式打擊,一舉摧毀了十二個地球人的殖民星球,只剩下一些在空中游弋的飛船。戰船卡拉狄加就是其中的一艘,和其他幾十艘民船組成了一座空中城市,共居住了四五萬人。他們作為地球人最後的倖存者,在茫茫宇宙中開始逃亡。這就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的故事概念,宏大、悲壯,預示著各種可能,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住了。
很多科幻作品展示了對人類末世的想像,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用偉大來形容,如阿西莫夫的《基地》、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威爾斯的《世界大戰》等。就像在某些科學實驗中,把實驗條件設定在某個極端,可以過濾掉不必要的干擾因素,觀察到最清晰最本質的結果一樣,“末世”就是一個極端的條件設定。人類在末世狀態下的表現,最能體現這個物種的本能,就是所謂的“人性”吧。描繪末世景象,可以從小處著手,像麥卡錫的《末日危途》,就寫一對父子的逃亡,也能驚心動魄;而另一類作品則對分崩離析的人類世界展開全景式描寫,如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和《三體》系列,電影《2012》和《火星人入侵》等等。《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算是后者,不過它的視角更寬廣一些,不僅僅是地球,而是宇宙。它描寫的人物也涵蓋各個階層,從總統到戰士到普通百姓,還有機器人。
在視覺上《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科幻劇集,雖然比不上《星際大戰》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但是對宇宙的展現、戰艦的設計、大場面的空戰,都是一流水準,拒絕粗製濫造,你能看到預算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鏡頭拍得很大氣,一點都不著急,一張一馳,大局在握,內功高手的氣派,把太空拍得廣闊、深遠,而且優雅,有些庫布裏克《2001太空漫游》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作品,不靠視覺奇觀和離奇幻想來吸引觀眾,實際上,全劇中沒有出現一個外星人或者怪獸(卡拉狄加艦長的扮演者、第一男主角在合同中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主創們用極大的雄心,把它做成了一部在科幻這個大概念下的政治劇、戰爭劇、社會倫理劇和愛情劇的合體。
就“科幻”來說,《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更接近于“硬科幻”類型,也就是說,在科技上力求符合物理規律,在現有科技的基礎上做合理準確、符合邏輯的想像。它每集的開頭都會顯示現存人類的人數,精確到個位,如有犧牲,就會遞減,這也是一種硬科幻精神。當然,它也有一些“軟科幻”的因素,引入了一些先知啟示和神秘力量,從人類的十二個殖民星球以十二宮命名就可以看出此劇暗藏的神話涵義。因為故事的主體是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後碩果僅存的四五萬人,他們之前居住的十二個星球,有的富足,有的貧瘠,也象徵了發達的西方世界和第三世界國家,他們重新組成一個臨時國度,當然會有很難調和的矛盾。有國家就會有政治,有總統,有軍隊,有對民主和專政的選擇,有競選、奪權和陰謀。與地球人和塞隆人之間的對抗相比,此劇對人類內部鬥爭的描述佔了同樣大的篇幅。如果拿掉所有的科幻元素,它也是一部合格的政治劇。關於戰爭,本劇的主要人物大部分是戰士,地球人和塞隆人的戰爭貫穿了全劇,幾乎每集都會有慘烈的空戰,在拍攝中還採用了大量真實的美軍尖端武器作為道具。可能所有描寫末世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會討論宗教,人類在面臨滅亡的威脅時,極易把精神寄託于不可知的神靈,如電影《迷霧》,在幾十個人中有一個宗教狂熱分子,也能吸引大批人倒戈。幾萬人組成的逃亡大軍,當然也少不了這一出戲。此劇的基調是慘烈悲壯的,愛情也有悲劇的味道,尤其是地球人和塞隆人之間的愛情。塞隆人雖然是機器人,卻渴望成為真正的人類,具有人類的有機繁殖能力,此劇甚至誕生了一個地球人和塞隆人的愛情結晶,當然,沒有詳細討論這個結果在生物學上是否可能。好萊塢是慣于給人希望的,這算是一個美好的希望吧。總的來說,《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不但宏大,而且哀傷,就像它的主題曲,如在茫茫宇宙中迴蕩的一首如泣如訴的詠嘆調。
科幻劇的迷人之處,在于它常常會重新構建一個世界,注意力要兼顧方方面面,需要極大的腦容量和極強的想像力,當然,這是nerd們的強項,然而他們還拍出了復雜的人性,可見nerd也是有情懷的。
(來源:《電視指南》2012年12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