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活雜誌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29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李安的不安

$
0
0

第一次知道李安是看他的電影《飲食男女》,片中“忘年戀”等情節都讓人大跌眼鏡,導演是怎樣一個反叛的人呢?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會有此作為的吧?

童年生活,父親希望他將來能有個“正當職業”,後來違背父願選擇電影,孝順的他雖感不安,但依然按照自己內心的意志行事。“大學畢業后耗了六年,心碎無數,我若是有日本丈夫的志節的話,早該切腹了。剛開始還能談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歲走,依舊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理想。”李安是這么跟別人形容他的“煮夫”六年。無業,在外人看來火燒眉毛的急迫,一般的情況下已然就改了職業,他卻安心地相信自己的理想。

他是一個如此敏感的人,所以他很在意別人的任何意見。李安從“父親三部曲”后獲得很大的聲譽,即便有片子拍了,父親依然勸他改行。父親希望他有一個安穩的職業,安穩地過日子。即使面對父親和功成名就的壓力,他仍堅持做“自己的”電影。

李安的不安
李安的不安

《推手》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評審團特別獎。亞太影展最佳影片。《喜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飲食男女》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後來的《理性與感性》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冰風暴》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到2000年到達了李安電影生涯的第一個至高點,憑藉《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李安的天下。他被稱為最會講述社會關係,人與人相處的導演。

好多導演,包括很多大導,大都有一個創作鼎盛時期,那個時期部部精品,過了那個狀態,一部不如一部,這種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李安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

他在2003年,放棄自己擅長的電影題材,拍攝了《綠巨人》,結果票房一塌糊涂。面對慘敗,他依然沒有氣餒,緊接著2005年的《斷背山》讓他又迎來了第二春,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07年憑藉《色戒》再次或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一個始終有恐慌感的人,不是待在一個讓他認為安全的環境裏,而是不停地折磨自己。以他的資歷,上次《綠巨人》的教訓,他本可以安穩地拍攝一些自己游刃有餘的題材。但是,2010年他開始著手製作一部被稱為“最不可能拍成電影”的題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作品曾經有很多導演嘗試,大都失敗而歸。動物、孩子、水被公認為電影拍攝最難的三個因素,他全部都佔了,而且他更是嘗試進行3D拍攝。

面對質疑其做法的人,他的回答是:“沒有做過的才最有意思。做電影職業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如果一直重復自己,整個人就沒有了鬥志。”面對不安與恐懼,好多人都選擇了安穩的做法。但是李安卻恰恰相反,他去主動挑戰不安。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裏,如果沒有了老虎,派未必能活下去,對老虎的恐懼激發了他全部的生命力,這種力量是他生存下去的最好的動力。

面對藝術,如果不自己找罪受,不去受苦受難,精神就很難得到提升。如果一味地惰怠,一味地安于現狀很容易被淘汰。于是李安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給自己製造不安。這種不安造就了他旺盛的創作力,于是他有了更好的作品。

不安的狀態無法改變,恐懼不斷未必不是好事,每個人心裡都需要有一頭猛虎。我們行走世間,想要活得精彩可能更需要的是一顆勇于挑戰自我的內心。

(來源:《電視指南》2013年1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30116/


《中國好聲音》越眾難突圍

$
0
0

縱觀電視螢屏,2012年的上半場最火的要數電視劇《甄嬛傳》,下半場最火的非選秀類節目《中國好聲音》莫屬。

“好聲音”的走紅可不像鳥叔的神曲那樣莫名其妙,它的成功可是一步一個腳印——當然這個腳印也是從國外copy的——可不能再亂用“山寨”這個詞了,節目組可是花了天價購買的荷蘭著作權。這天價辣到什麼程度?據說當年連財大氣粗的東方衛視都望而卻步。不過,好在物有所值,該節目的宣傳總監陸偉說,“荷蘭著作權方專程帶著寶典到中國節目組進行培訓,從節目宗旨,操作流程,錄製時間表,到每天的工作計畫,選手招募方式,樂隊、觀眾的位置,甚至各種LOGO的顏色、大小,現場的攝影機、燈位等都事無巨細地進行指導……”這裡面就包括媒體津津樂道的“從荷蘭空運過來一把價值80萬人民幣的導師轉椅”“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音響總工程師金少剛擔任現場音樂總監”“攝影棚破天荒使用16個主音喇叭8個超低音喇叭”等令人嘆為觀止的細節。

《中國好聲音》越眾難突圍
《中國好聲音》越眾難突圍

“好聲音”的大熱,勢必會讓選秀業死灰復燃。據悉,各大衛視在2013年的重頭就是選秀節目。這裡面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就是:引進著作權。畢竟“好聲音”的成功也是複製的舶來品。業內人士分析,“引進國外節目的優勢不少,首先,能被引進的節目肯定是國外的好節目,在國外經過了長期的收視、口碑檢驗,在國內播出時自然心裡也更“有底”。再次,引進節目比研發節目要容易得多,只需要支付一筆費用,著作權方就會做到服務到家,這也比花費大量經費研發一檔不知結果如何的節目輕鬆得多。”

事實上,引進著作權的做法並非浙江衛視開的先河。就拿2012年的暑期檔開說,僅在上星頻道中,聲稱具有完整國外著作權的選秀節目就有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引自荷蘭The voice);遼寧衛視《激情唱響》(引自英國XFactor);深圳衛視《清唱團》(引自美國The Sing-Off);東方衛視《頂級廚師》(引自美國Master Chef);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引自歐洲節目True Talent)等數檔節目;這些節目目前都紛紛表示2013年將加播第二季的意願。

據悉,一向以電視劇為主打的安徽衛視表示,明年有意要引進一檔類似“好聲音”的節目;東方衛視也傳出明年要開播另一版本The Voice OfChina的消息,大有和浙江衛視一較高下的意思;就連今年暫停了選秀節目的湖南衛視也宣稱同樣購買了英國節目X Factor,並改名為《唱出我人生》,節目形式或接近“好聲音”。“選秀鼻祖”湖南衛視的迴歸肯定不是鬧著玩的。而湖南衛視殺了個回馬槍,也肯定會讓其他衛視有些措手不及。一場血雨腥風混戰,眼看即將發生。

說到底,這場混戰的源起還是因為《好聲音》太火了。在“跟風為榮、抄襲有理”的內地螢幕,它的火爆惹來無數眼紅。有國外血統的選秀節目將統領明年螢幕的這一趨勢也基本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兒,“好聲音”的火能否燒到2013年的暑假呢?能否讓它成功越眾再次掠奪人們的注意力?能否像當年的超女一樣持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呢?

答案比較悲觀。

拋開競爭對手不談,“好聲音”的成功並非一以貫之,而是高開低走。出現在這種局面,問題的核心還在于節目本身。盲選階段為它迎來了太多口碑和好評,當導師把轉椅紛紛面對學員的時候,黑幕說不脛而走,到最後的四強爭奪戰,已經完全失望。這一尷尬局面並非中國獨有。據我所知,多國的“好收視”都終止在“轉椅”之前,到了窩裏斗,均呈現出疲態。再次證明我的觀點:問題出在節目流程和賽制本身。所以我倒並不懷疑暗箱操作,因為明顯上漏洞就說不過去。導師一言定去留的賽制,與超女的簡訊投票相比,民主性相差太遠。因為在四強角逐中,觀眾與導師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許多最受觀眾喜愛的同時商演價格亦是最高的選手們紛紛落馬,比如李代沫、鄭虹。但不管怎麼說,這一環節選出的歌手至少是導師們的心頭好。所以即使是我聽不懂的小眾歌手吳莫愁被哈林一意孤行留到四強我也還能接受,因為我相信哈林的專業性和職業操守。但是到了後來的“99位”媒體投票環節,我認為評選到此,已經徹底失去公信力。這99位舉牌媒體究竟代表誰?代表他們供職的媒體?代表他們媒體的觀眾?還是只能代表他們自己?作為觀眾,我為什麼要接受這99人的選擇結果?我能想到的最道德的交易就是——這是節目組對相關媒體報導的一次答謝,一次廣告置換。

“好聲音”的四大評委是最大的亮點——這也是最能體現節目組智慧的環節。有網友說,“今年這四位評委給節目加分很多,他們之間的配合也讓人覺得很有趣,要是換人可能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四大評委,每個人的性格和角色分工都不盡相同。庾澄慶成為隱形的主持人在推進節目的發展。那英是團隊中衝動感性的動態元素,不斷插科打諢,打破臺上台下的距離感。比哈林還小三歲的劉歡一改往日嚴肅高端的形象,非常鬆弛地扮演成熟穩健的老大哥。導師中最大的贏家“楊32郎”則是標準的二逼青年。然而,比賽結束之後,那英承擔的罵聲最大。庾澄慶被指口味怪誕脫離大眾。劉歡聲稱退出第二季的比賽,雖然並沒有指責節目組,但一句“以后堅決不參加任何選秀比賽”就可見他的不平之意。“楊32郎”則遲遲沒有兌現32場演唱會的允諾。眼看年底了,演唱會還沒有影子,網友紛紛質疑:你要想演完真得3天就一場,可能么?楊坤用當下最火的“元芳體”在微博發表聲明:“元芳也知道我已經不止32場了!11.17貴陽11.24昆明……寫不下了。”據瞭解,楊坤的這次巡演還真就叫“32場演唱會”,不過時間顯然不是在今年了,而是到明年去了。也有網友吐槽,稱這是“32場全球鄉鎮演唱會”。

此外,選手爭議、炒作黑幕、廣告過多、決賽超時、投票造假、合約質疑等負面新聞接踵而至,甚至爆出節目組和執法人員的衝突等足以登上社會新聞版面的消息,雖說對娛樂圈來說“沒新聞才是壞新聞”,但《中國好聲音》后期負面新聞纏身的形象對品牌造成了一定傷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節目組除了花大力挽救公共危機之外,還需要靠不斷放大自身的價值來吸引更優質的選手和更多更廣的觀眾群。既有內憂,又有外患,《中國好聲音》越眾突圍愈發艱難!其實當年超女也面臨很多爭議和困惑,但好在它的民主投票機制為它迎來龐大的固若金湯的受眾群體,並且推出了李宇春似的極具號召力的人物。“好聲音”與其說發力均勻,不如說缺乏一個李宇春似的重磅選手來鞏固其地位。有可能衝擊春晚的16強選手平安被著名音樂人楊樾認為,“雖然很有特色,可我在唱片公司工作過,每天收到的樣帶,像平安這樣的聲音有成百上千,全國甚至上萬,怎麼能越眾而出就成了巨大的難題。”這不僅是歌手平安的困境,也是“好聲音”在2013年的困境。

(來源:《電視指南》2013年1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30116/

張謙:從無到有的魅力

$
0
0

“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就是無中生有,把一個頭腦裏的想法通過努力變成現實,這事挺過癮的。”——張謙

2012年接近年底時,幾部軍旅抗戰題材劇力挽狂瀾,以《孤軍英雄》和《戰旗》為典型,前者在央視八套創下今年收視第一的紀錄,后者在江蘇衛視獨播,從第一集開始就穩坐收視頭牌。兩部戲,再一次把張謙從幕后推到了幕前。採訪他時,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門口的茶室,張謙的座椅背後的墻上有一副書法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開頭的兩句。1987年張謙進入八一廠至今,廠裏那些泛著灰色的小樓,很難讓人想像這裡曾經引領過的時代輝煌,張謙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電視部主任,但幾乎他的每一部電視劇作品都是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這樣做很辛苦但所幸每次市場都給了他不錯的回饋。他因之前太過勞累身體透支正在調養中,讓他再去回憶做《孤軍英雄》的那段時光是痛苦的。但對於張謙這樣的職業製片人來說,做每一部作品大概都會這樣讓人身心俱疲,但他會拿做《士兵突擊》時遭遇的困難境地來說服因戲有各種難處想臨陣脫逃的導演。張謙覺得,把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想法變成一部生動的作品,是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創作的魅力是這個行業最吸引他所在。也許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繼續走的勇氣。

張謙:從無到有的魅力
張謙:從無到有的魅力

《孤軍英雄》和《戰旗》這兩部劇都達到了雙贏,觀眾買賬,口碑影響都賺到了。張謙說,光是做出好作品還不夠,還要有一點運氣,比如能不能播出和什麼時候播。面對張謙,不能不提《士兵突擊》。當年這個劇本在北京軍區晃了幾年都沒人敢拍,可張謙和康洪雷都認同它,這種共鳴讓他費盡心力融資拉班子上馬,但就是這部誰都不疼的作品後來成了一個“不能碰的東西”,張謙說沒有一部作品是完美的,可是只要有人說這部劇不好,馬上會有人出來跟你理論。《士兵突擊》沒賠錢,但它賺的是至今都“獨一無二”的影響力。

“製片人壓力相對更大一些,曾經有個山西做煤礦的人問我,製片人到底是什麼呢?我就一句話講明白了,我說就是跟你這種有錢人談藝術,跟搞藝術的談錢。比如一個導演跟我說今天這個鏡頭要拍五遍,我說不行,最多三遍。大家一起想辦法,達成一個不錯的結果。這是根本。”張謙說。做製片人其實可以挺省勁,比如找十個編劇,分七八個組拍,走捷徑。張謙沒走過捷徑,他說自己是最傳統的做法,先抓一個好劇本,等劇本的品相有了,找投資,再拉班子。2013年春天,有一部年代戲《天堂向左》(暫定名)在湖南衛視播出,改編自慕容雪村的小說《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改編難度極大,講述一群年輕人在成長中的愛情與背叛。張謙說他在深圳跟著劉惠寧做這個戲時,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似的天天帶著鄧超和董潔在濕冷的冬天繞著深圳周邊跑。《孤軍英雄》做得同樣吃力,編劇是第一次寫軍人戲,孟凡也是第一次獨立執導電視劇,李雪健只有半個月的檔期。“班子很多人都是臨時找的,有人開始抱怨說我破格用人,我火了,我說甭管破格不破格,這個戲弄好就行。你不知道能不能走到那一天,就那麼熬著,等到播出那一天。”

張謙:從無到有的魅力
張謙:從無到有的魅力

曲高和寡的困惑

電視指南:作為製片人,做《孤軍英雄》這種類型化的劇時最擔心在哪裡?

張謙:電視劇畢竟是給普通老百姓看的,但這個戲有一點曲高和寡,我害怕出現這種情況,我也一直困惑,如果太追求故事的神秘感和情節的復雜性,就很難。《24小時》當時在中國播了,翻譯成中文版,但收視率非常差,在電視上看這種片子,要動腦子才能看明白。《孤軍英雄》就有這個隱憂,跟編劇導演反復溝通,我說千萬不能皮太厚,播了4、5集觀眾還沒弄明白來龍去脈。這個戲首先要“成”,成的意思就是保證一定的收視率,讓電視台願意把這個戲播下去,我們的付出和價值才能得以體現,電視劇是個大眾的東西,口味對了,你才能有市場。其實是妥協觀眾。如果不這樣,從製作角度說,我們會傷害一個大局,這個妥協是必要的。

電視指南:所以還必須考慮市場需求。

張謙:我後來總結經驗,必須要考慮市場需求。這個戲我們的編劇和導演都是電影學院出來的,都是電影思維,不願意妥協,這很好,但作為電視劇有弱點和特點,這方面,編劇和導演得向我妥協,我是連勸說,帶嚷嚷,我說哥們,咱先讓它出去讓人能看見,否則錯過播出時機,再播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后期做了一年,剪了6遍,正準備要剪第七遍的時候,我堅決不讓改了。

電視指南:你是否開始思索一條不一樣的軍旅劇路子?

張謙: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歸根到底是找一個好故事,故事裡面有好人物,故事很飽滿,情節很曲折,這是我們最初對一個專案的判斷。《士兵突擊》是2006年做的,中間還做了《為了新中國前進》,《孤軍英雄》這個戲完全是按照傳統的人物創作,就是一個編劇有感覺了,挖掘了一個好故事,用了很多心血,做了幾年,弄出一個稿子來。他希望在他的作品裏體現出一種難得的對歷史人物的追究。我第一部軍旅戲做的是《軍歌嘹亮》,我當時就跟一幫創作者說,為什麼我們總做草莽和農民氣質的英雄?也有很多軍人經過軍事訓練,有智慧,對戰爭有深刻理解的軍人,其實很多仗是他們打的,當然李云龍也是英雄,但是戰爭不是這樣硬著頭皮就能大勝仗的,要有充分的謀略和人格的魅力,我當時就覺得我們可以寫一些這樣的英雄。

回到創作本身的市場化運作

電視指南:你發過微博說,對影視行業來說,再多的資金,若內容做不好,全是白搭。市面上那些粗糙的劇,大概也不全是資金的問題。

張謙:比如你挖個礦,有錢我投下去就能有用,恰恰創作不一樣,影視真不是錢的事,“娛樂界的航母”這個詞和概念聽了很多年了,但是沒過多少年,連個小舢板都見不著了。我們拍一個片子,要回到文化創作本身,還必須考慮投入產出, 一個電視劇投資幾千萬,一下就能讓一個小的影視公司垮了,負責任地講,做精神文化的東西,就是讓他盈利和社會影響兩個方面都具備。外界條件和環境也需要改善,最需要改善的是創作,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創作的問題,

電視指南:《孤軍英雄》裏的車道寬和《戰旗》裏的金戈,以及《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他們是順應時代誕生的,還是電視劇創作發展的產物?

張謙:我覺得是一種順應,我們做影視行業有一個感受,其實真正的好舵手是能藉助水的力量,怎樣省力氣,怎樣選取角度,這是一種感覺,你不能馬上理性分析,做這個行當,比如《士兵突擊》,大家無形中就有那麼一種認知,當時覺得社會是在一個缺乏信仰、浮躁,永遠沒有滿足的感覺裏,但是部隊裏還是有這樣的空間,蘭小龍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他有很多的感悟在裏邊,否則他不會去寫。他當時在部隊,有感而發寫了這個劇,這種感而發又引發我們的共鳴,于是我們本身也就帶著觀眾進去了,我們也是觀眾的一員,于是決定做。

電視指南:現在的創作條件比《士兵突擊》那時候強多了?

張謙:當時我做《士兵突擊》,民營公司和國營體制的都沒人敢投這個戲,一幫小兵的事,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否則這個劇本不會再北京軍區晃了那麼多年。好多朋友替我擔心,可是做這個戲之前我算過,雖然不會掙大錢但不會把身家性命搭上去,有了這個基本把握,大家就干吧,起碼完成大家一個心願,但結果很好,我好幾部戲都是這樣。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就是無中生有,把一個頭腦裏的想法通過努力變成一個現實,這事挺過癮的。

電視指南:有人說好演員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接爛劇,好導演也會因某種原因執導爛劇,但好的製片人不會,他不會把辛苦找來的投資用在垃圾專案上,這樣說對嗎?

張謙:對的。就目前來看,我們還沒有捆綁式概念,大家按集拿錢,但製片人一旦搞砸了,業內就會有多顧慮。到目前為止,我所有戲都掙錢了,但壓力很大。導演演員他是情緒化的,我們是左右衡量。那年拍《幸福像花一樣》,請四家電視台領導來看片出意見,結果四個電視台四個意見,聽一家的就得得罪另外三家,最後我就是誰的意見都不聽。現在條件好點了,壓力大了,要求更高了,東西再好,確實有幾分運氣問題。沒趕上好的播出時機,這種情況很多。

只要畫出的是好畫,怎麼畫的不重要

電視指南:做個好片子有什麼捷徑可循?

張謙:政治上沒問題,藝術上有追求,市場上走得通,觀眾又歡迎,這四點做到了,其他都不是問題。我們為什麼愛看美國片,儘管很多前提是假的,但細節真實,情感真實,我們明明是真實的片子,為什麼覺得假呢?就是細節和情感、在人物動機上覺得假。現在我們都想找一個捷徑,規律性的東西,做法很多種,但是在創作上必須是這樣的,甭管什麼畫,只要這是個好畫,證明你的方法是對的,如果你做的不是個好劇,說明你的方法是錯的。

電視指南:探索一些新的類型的電視劇,對行業很重要。

張謙:現在都是拿著定金簽了合同,編劇才去寫,不像以前了,這種競爭的態勢對一個專案設計的含量越來越大。從公司角度來講,他不會讓你去追求標新立異,風險太大。

電視指南:從製作的角度,你怎樣看當下的電視劇行業?

張謙:以前是沒條件製造條件也要上,現在是沒條件等條件具備了再上,前浪死在沙灘上的事看得太多了,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有序的生產環境,一年兩萬多集,電視台正常播出的五六千集,我看了一個統計,說今年電視劇收視率沒過1的占90%。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個小公司一部戲就可能砸了。這么多年,最初的預想和最後的結果都沒有一樣的,完全不一樣。在投入和決策階段,我們不能留餘地,這樣會降低風險,製片人要對資方負責。

(來源:《電視指南》2013年1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30116/

《抑制熱情》

$
0
0

我曾經鼓吹過, 《宋飛正傳》(Seinfeld)是美國情景喜劇的里程碑。它有兩位創始人,一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劇集的Jerry Seinfeld,另一位是幕后大佬Larry David。劇中的重要人物George就是以Larry為原型的。《宋飛正傳》讓Larry名聞天下,為他帶來了超過兩億美元的報酬,直接送他上了福布斯排行榜。2001年,《宋飛正傳》結束兩年后,Larry在HBO開發了一部新劇《抑制熱情》(Curb Your Enthusiasm),這次他親自上陣,擔當主演,講述的就是他本人在獲得了名聲和財富之後的故事。在HBO做電視劇,Larry表示很痛快,因為終于可以隨口在電視上說fuck了。

此劇的中心人物就是Larry David本人,採用的拍攝方式也有點偽紀錄片風格,劇中經常出現真實的好萊塢名人。比如,Ben Stiller和《老友記》中的David Schwimmer都被使勁編排了一通,在劇中和Larry成了“仇人”。不過幾個主要配角,他的老婆、他的大胖子經紀人夫婦,都是虛構,否則就真成了紀錄片。《抑制熱情》拍到現在一共八季,每季十集,講的全是Larry生活中的尷尬,鑒于Larry在生活中確實有點二百五,這些事兒說不定都是他的親身經歷。

《抑制熱情》
《抑制熱情》

Larry David生于1947年,今年已經65歲了,是個乾瘦老頭。在做《宋飛正傳》之前,和宋飛一樣,也是Stand-upComedian,說單口相聲的,不過事業很不成功,這大概和他的性格有關。有次他去演出,先走到臺上打量了一下觀眾,可能感覺到了什麼莫名其妙的氣場,嘟囔一句“這不成”,就轉身走掉了。若不是有《宋飛正傳》,他只怕已經當了流浪漢。實際上他還真在紐約看了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打算以后流落街頭的時候在那裡安身。可惜後來他發財了,這個夢想沒有成行。

在《抑制熱情》中,Larry這個性格在他成了名人之後也沒有改掉,他不善偽裝,喜歡說煞風景的真話,是個非常稱職的社交殺手。比如到朋友家做客,別人都毫無保留地讚美飯菜怎麼可口,他偏要實事求是地說“肉有點干”,非常破壞祥和氣氛。這對於通常一團和氣的美國社交場合來說,屬於教堂裏放屁的另類行為。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愛說真話,甚至會專門求他來當那個戳破真相的人。比如,怕老婆的朋友求他向老婆指出她一個讓人厭煩的口頭禪,或者指出某位厲害角色喝飲料時發出的咂嘴聲實在不雅等等,他總是把這些麻煩攬到身上。因為《抑制熱情》,在美國大眾文化中甚至誕生了一個說法,叫做“Larry David Moment”,專指社交中的尷尬時刻。

雖然《抑制熱情》在拍攝風格上完全不同于《宋飛正傳》,但內在氣質一脈相承,當然,都具有Larry的基因,最少也是近親。不過《抑制熱情》具有更加純粹的Larry David氣質,一方面是個社交尷尬大集合,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被我們不經意或者經意忘掉的尷尬。比如,男人偶爾會遭遇這么一個尷尬,有時穿著褲子坐下,襠部的布料會撐起來,如果本人發現不了,對於坐在對面的人來說,實在是個視覺挑戰。Larry就很勇于把自己放在這種超級尷尬之中。另一方面,把生活中我們深有體會又不願明言的小事情歸納總結,公之于眾。比如在街上偶遇不熟的人,總要寒暄一番廢話,Larry專門給這個讓他深惡痛絕的文明規則起了個說法叫Stop and Chat(這個說法就是非常純正的《宋飛正傳》風格),別人滿臉堆笑地湊過來,他答應一聲抬腳就走,因此得罪不少講究禮節的文明人。然而,他並不反對所有的文明規則。比如,停車時大咧咧把車子卡在兩個停車位中間的行為,只要他看到了,就一定要上去說兩句,最後經常以雙方破口大罵收場。所以說,Larry並不是通殺所有的社交規則,他簡直是個很有原則和正義感的殺手。

《抑制熱情》
《抑制熱情》

作為誠實的人,Larry對自己也不留情面,他最喜歡拿自己開涮的有兩點,第一點和伍迪.艾倫相同,他們的猶太人身份。不過他不像伍迪.艾倫那麼敏感,也缺乏“民族自尊心”,常拿這事兒開玩笑(甚至非常葷的玩笑),揶揄那些把猶太身份看得嚴肅莊重的同胞。我想一個沒有幽默感的猶太人看到《抑制熱情》,可能鼻子都要被氣歪了。不知道伍迪.艾倫對Larry的“忘本”行為怎麼看,既然他還找過Larry主演自己的電影WhateverWorks,我想他大概沒那麼生氣。我感覺這兩個老頭在某些程度上,具有著相同的幽默氣質。另外Larry經常自嘲的就是他“地中海式”的禿頂,對於禿頂,他倒比猶太人身份要敏感得多。在劇中,他宣稱所有禿頂男人都屬於一個彼此心照不宣的聯盟,在街上碰見一個,立刻對豎大拇指相互鼓勵。Larry曾說,頂著滿頭烏髮誰都覺得自信,但是一個禿頂卻還自信的男人,簡直就是璞玉未開的鑽石。如果伍迪.艾倫是禿頂,我覺得他也會這么說。

(來源:《電視指南》2013年1月)更多精彩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dszn/Series/20130116/

「一定只有某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很好,那是什麼?」──專訪《親愛的奶奶》導演瞿友寧

$
0
0
瞿友寧導演認為《親愛的奶奶》是最像他個性的作品

瞿友寧導演認為《親愛的奶奶》是最像他個性的作品 

去年10月,瞿友寧導演以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風光奪下戲劇節目最佳導演等七項金鐘獎,挾著大好的氣勢,他在三個月後推出了自己的電影作品,我們容易理所當然的聯想,這部電影可能會和《我可能不會愛你》有關,可能以都會愛情做主題,或許跟「李大仁」、「程又青」有一些呼應。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部電影叫做《親愛的奶奶》,光從片名就表現出親情、私密、柔軟等特質,顯然切割了男女之情的命題,甚至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部電影與近年國片時常重複的本土、熱血、喜劇類型截然不同。而最耐人尋味的是瞿友寧的一句話:「這部電影可說是我所有創作中,最像我個性的一部電影」。 

「40歲對我而言是個重要的創作關卡,你覺得自己該學習到的東西都已經學到了,你的體力、狀態也都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候,接下來可能就要走下坡了。」瞿友寧笑著說,因此他希望在能量最充沛的時候,作一個自認能發揮得最好的東西。回溯自己的生命經驗、在單親家庭長大的生活背景,瞿導找到了「奶奶」這個切入點,他發現奶奶/外婆往往是生命當中第一個被拋棄、被遺忘的角色,她們最溺愛孫子,但當孫子長大,卻反而覺得奶奶是最難溝通的,完全忘記自己小時候受到她們多少的照顧與疼愛,因此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提醒觀眾多留一點時間給家人。 

《親愛的奶奶》以瞿友寧自身的故事為藍本,在倒敘的結構中,表現出順敘的情感(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親愛的奶奶》以瞿友寧自身的故事為藍本,在倒敘的結構中,表現出順敘的情感(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雖然是以自己為藍本發展出這部電影,但瞿友寧並非只是將目光定焦於他的故事,他觀察市場的現狀,相信觀眾在看了太多腥羶色的戲劇節目後,將會期待純真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當然是故事好看,但也是返璞歸真。」瞿友寧說。愛情是一個面向,親情可能也是一個面向,當大家對生活愈來愈懷疑不安的時候,或許內心就需要比較純淨的東西。比如日片《佐賀的超級阿嬤》(2006)、韓片《有你真好》(2002)、港片《桃姐》(2012)都是極佳的例子,瞿友寧認為「感人的東西還是有它的市場。」只是台灣太久沒有這樣的作品了。 

「創作過程當然辛苦,免不了要分析自己、剖析自己,有些事情是你一輩子都不會想讓人知道的。」瞿友寧指出《親愛的奶奶》故事太特別,很難說明是從哪裡得到的靈感,所以只能說是自己的故事,然而,他期待觀眾不把這個當作他的故事,「因為我沒有偉大到需要拍一部電影來講我或我奶奶的故事。」瞿導說。他透露《親愛的奶奶》的劇本經歷了3、40稿的過程,寫法就像回憶一個人,通常會從比較近期的記憶再往前回溯,正如他回憶奶奶的過程一樣,這是非常有趣的敘事結構,但這麼做也伴隨著不小的難度,「因為大家習慣的故事是順敘的。」瞿友寧說,他仍舊必須保留這個一般觀眾的觀影習慣,對他而言,這部電影在創作上的挑戰,就是必須在倒敘的結構中,經營順敘的情感。 

林美秀曾向瞿導要他母親的照片,幫助自己的演出(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林美秀曾向瞿導要他母親的照片,幫助自己的演出(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畢竟《親愛的奶奶》這個故事與自己的關係太密切,瞿導憶及在拍攝的過程中,演員柯宇綸一來就問「我是要演你嗎?」林美秀也問「我要演你媽媽,那照片給我看一下。」而瞿導則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觀的距離,維持「導演」而非「瞿友寧」的身分,他便告訴演員「故事歸故事,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詮釋」,而演員也會提出各自的回應和理解,促使瞿友寧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之所以挑選柯宇綸來飾演長大後的自己,瞿友寧讚美柯宇綸是他心目中的戲精,在每一部電影裡都會展現出不同的面向,而且絲毫沒有違和感,這代表柯宇綸對每個角色都做足了功課,並非採取同一種方式進入不同的人物。至於本片最重要的角色「奶奶」,瞿導說他在2009年原本想請《童年往事》的唐如韞奶奶跨刀,但後來唐奶奶不幸過世,過世前床頭邊還放著《親愛的奶奶》劇本,瞿導難過之餘,也只能另覓演員,後來在王小棣老師的提醒下,瞿友寧往傳統戲曲界和劇場界尋覓,最後終於在高雄左營找到了近90歲的豫劇大師張岫雲奶奶,雖然她沒有電視、電影的表演經驗,且戲曲的訓練讓她舉手投足也比較誇張,但經過表演課的「歸零」,瞿友寧從她身上挖出了最真實、自然的情感,實際拍攝時,更數度看著張奶奶的表演而不能自己。

瞿友寧認為柯宇綸有梁朝偉的特質,坐著不說話都有戲,眉宇之間也散發出神秘感(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瞿友寧認為柯宇綸有梁朝偉的特質,坐著不說話都有戲,眉宇之間也散發出神秘感(劇照提供:氧氣電影) 

當然,《親愛的奶奶》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以親人為主題的作品,而面對「全世界這麼多電影,那麼多題材、手法都被使用過了,你要如何做到『創意』?」瞿友寧回答,去找出自己的情感和個人特質,將之放進創作裡頭,那是最新的東西,全世界沒有人跟你一模一樣。「你有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或者觀點,它就會跑出新的創意。」瞿友寧以這部電影揭露了身為創作者的必經之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一定只有某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很好,那是什麼?」瞿友寧慢慢發現或許親情、溫暖才是自己最能掌握的,而《親愛的奶奶》便是這麼一部他用來回答「我是誰?我和其他導演有什麼不同?」的電影。 

【關於導演】

「一定只有某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很好,那是什麼?」──專訪《親愛的奶奶》導演瞿友寧


瞿友寧的影視作品涵括劇本、電視、電影與紀錄片;他共得過四次新聞局「最佳優良劇本獎」;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假面超人》(1997)入圍當年釜山影展「新浪潮」競賽單元;之後他在電視以及電影圈的作品,如《薔薇之戀》、《殺人計畫》、《惡作劇之吻》、《我的爸爸是流氓》以及《我可能不會愛你》都讓他在亞洲享有極高知名度。 

【作品年表】


電影 

2013《親愛的奶奶》2006《英勇戰士俏姑娘》2003《殺人計畫》1997《假面超人》 

電視

2011《我可能不會愛你》2010《我的爸爸是流氓》

(1)第45屆金鐘獎(2010)迷你劇集-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獎

(2)入選2011年國際公共電視大展INPUT(南韓首爾)「相互學習-戲劇中的世代衝突」單元

2009《桃花小妹》2007《惡作劇2吻》第43屆金鐘獎(2008)電視劇-最佳女主角獎

2006《美味關係》2005《惡作劇之吻》2003《薔薇之戀》    第39屆金鐘獎(2004)最受歡迎電視劇獎

 (文/編輯何俊穆,攝影、錄影/林巾秀)

洛杉磯製片動態─離開政治圈,阿諾再戰影壇

$
0
0

阿諾史瓦辛格不太風光的離開美國加州州長辦公室之後,大家都紛紛臆測他會繼續挺進政壇?還是會回鍋好萊塢大銀幕吸金? 不過在爆出婚變醜聞之後,這位當初被美國共和黨收編以吸引女性和少數族裔選票的性感新好男人,英雄的形象大大受損; 即使後來他透過「完全回憶錄」Total Recall自傳表達悔意,從銷售成績看來還是大勢已去,重回好萊塢也成為他退休做慈善之外的唯一選項。 

話雖然這麼說, 不過這位出身於奧地利小村莊,後來成為國際巨星、又當上美國加州州長的現代傳奇人物可不是這麼輕易就打退堂鼓的。十多年前第一次訪問阿諾時,這位“魔鬼魔鬼終結者”因為演出《蝙蝠俠》片中的反派大受影評嘲弄,接下來一連串的電影怎麼演都不賣座。即使如此,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和當時身邊刁鑽的經紀人比起來平易近人不說,這個大塊頭本人經常自我嘲諷,風趣又誠懇,而且反應超快,很討人喜。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他在宣傳《魔鬼魔鬼終結者第三集》時傳出他被相中去終結當時民意直線下墜的加州州長戴維斯時,不少長期跑娛樂的媒體記者都不自覺的幫他造勢。  然而有了「執政」的經驗、受過權勢的洗禮,再回到影藝圈的阿諾,真的能放下身段挿科打諢嗎? 


在新片《THE LAST STAND》(重擊防線)中,六十五歲的阿諾扮演小鎮警長,面對跨國毒梟大陰謀,他被迫重新站上火線不說,還得扛起重型槍枝和壞人拼體力。

前美國加州州長、好萊塢大明星阿諾史瓦辛格(右)接受筆者採訪

前美國加州州長、好萊塢大明星阿諾史瓦辛格(右)接受筆者採訪

問:在電影裡你被壞人修理的時候大嘆自己老了,不過這幾年資深動作英雄不但回鍋還大受歡迎、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阿諾:第一、年紀大可不是壞事。再說,一把年紀了還可以上場,觀眾也認同,表示我們還有發揮的空間。我離開演藝圈七年去從事公職,重返最初確實很擔心觀眾還能不能接受?我會不會被取代?所以我在《THE EXPENDABLES》(浴血任務)第一集只參與4個小時演出,還好我一出現觀眾就大聲歡呼,所以第二集我的戲拉長到四天,就這樣慢慢的回來。現在我準備好領銜演出。


問:你在片中的角色黯然離開紛亂的洛杉磯到小鎮去過平靜的半退休生活。你個人呢? 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

阿諾:說實在的,我工作的時候才是我最能放鬆的時候。我從小到大的教養是要做個有用的人,所以我一天睡六個小時,早上醒來要賴床都有罪惡感。所以我工作的時候最快樂.這就是為什麼我想「退休」這個字眼永遠不會出現在我的字典上,因為那太浪費了!再說,退休我要幹麼? 我要繼續演戲、繼續投入公共事務,八十九十歲都不是問題。

問:你從健身演藝、到從政都大有成就,接下來呢?你希望留下什麼樣的傳奇?


阿諾:我在三個職業生涯都很成功,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經驗連結起來產生合成能量並且彼此互補。舉例來說,我在美國南加大成立智庫,我可以用我的影響力去募款;南加大有我做為大使,也可以在美國內外得到支援,因為只要我出馬,大概會獲得迴響、座無虛席吧。所以我說,我的三個事業都彼此連結。至於別人要這麼看我,那要由他們決定。


問:你談到成功,那失敗呢?你一生多采多姿,有什麼遺憾嗎?
阿諾:我的失敗經驗可多了,我認為成功和失敗是相輔相成的。我記得第一次環球先生比賽我失望透頂!因為我只拿到第二名!我也拍過可以直接沖下馬桶的爛片!就我個人,大概沒有比最近發生的事(指婚變)來說更大的挫敗了。這是我一生中最大最愚蠢的失誤!!不過就如你所說,我的成功多於失敗、而我也總是往前看,在哪失敗在哪站起來。就像你今天還在採訪一樣,因為你沒有停止工作。我的問題是我自找的,我絕對不自怨自艾,也不會把失敗推給別人。

筆者與阿諾史瓦辛格合影

筆者與阿諾史瓦辛格合影

(文/左敏琳)

北京製片動態─《泰囧》瘋狂大賣,為大陸電影打雞血

$
0
0

2012年底,最令大陸電影界津津樂道的現象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賀歲檔電影作品《人在囧途2之泰囧》。這部3000萬元人民幣的成本的電影,上映一週半便奇蹟式創造4.5億人民幣票房,讓片方開慶功會之後,片子就已經成了一個口耳相傳的現象,好像不看就落伍了,紛紛到電影院,看看它好在哪裡。大陸的戲院業者說,觀眾排隊看《泰囧》,就像過年前火車站大廳排長龍搶票的盛況一般,只能用嘖嘖稱奇來形容。 

結果,截至1月上旬,這部電影像脫韁野馬似的締造了12億人民幣票房,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而它的觀影人次也超過3200萬,擊敗當年《阿凡達》創下的2700餘萬紀錄,成為華語地區近十年來觀影人次最高的一部影片。 

2010年《人在囧途》推出時,曾被指出有抄襲美國影星史蒂夫馬丁1987年主演的《一路順瘋》(Plains, Trains and Automobiles)的嫌疑。片子講述一個平凡上班族(徐崢)在回家過年路途上遇到一位死纏爛打的土包子(王寶強),造成兩人一路上麻煩不斷的故事。也有人指出很像小勞勃道尼主演的 Due Date。當時《人在囧途》就成為票房黑馬,並積累不小的粉絲群。 

而2012年這部續集把地點移到泰國,很有《宿醉2》(臺譯名:《醉後大丈夫2》,Hangover 2) 的味道;同時兩個倒楣鬼還不夠,又增加黃渤這個角色衝擊喜劇張力。人物安排得宜加上王寶強的突出表演,讓同檔期的大片,馮小剛的《溫故1942》遭到了慘敗。馮小剛在微博上恭喜導演徐崢“我買票看了,也樂了,恭喜徐崢贏了票房。我也是打那兒過來的,路還很長,再接再厲。”  這句話還被大陸網友評論為“酸溜溜”。

嚴格來說除了地點相同,《泰囧》與《宿醉2》在故事上並沒有類似之處,可以算作一部原創作品。同時本片的成功也代表著電影觀眾對於草根、小市民心聲的情懷,與對悲情大片的反彈。《人在囧途2之泰囧》這樣的一部影片作為2012年和2013年承上啟下的代表作,其實對2013年大陸電影市場的展望也有一定的意義。 

2012年,中國大陸因為多開放了14部好萊塢3D或IMAX格式電影,華語片與本地製片發行業者一時招架不住。先是檔期混亂,然後是票房大敗,還有“偽合拍片”、“分賬之爭”的亂象。《泰囧》奇蹟式的成功為電影界帶來了一股“打雞血”一般的振奮,或用另一大陸流行語,帶來一股“正能量”。 

《泰囧》帶來的行業啟示也是極具正能量的,一、《泰囧》告訴製片方,只要以觀眾需求為本,新導演低成本也能帶來高票房回報;二、大陸市場一個月的票房容量達到了20億元人民幣,而且還有很多上升空間;三、市場瞬息萬變,發行策略需與時俱進。 

《泰囧》同時讓投資的製片公司光線影業賺到了一筆豐厚的票房收入。過去該公司投資發行的片子不少,以香港合拍片或中小型電影居多。但知名且賣座佳的並不多。如今不但片子大賣,其公司的股價據說也應聲上揚了20%。光線影業會不會在2013年崛起,並造成內地幾家製片巨頭的洗牌?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文/路那琳)

 

巴黎製片動態─傑哈德巴狄厄出走,引發法國影壇內外大震撼

$
0
0

奧斯卡入圍名單才剛剛揭曉,可惜最佳外語片的入圍名單裡真正的漏網之魚,是一部結合了法國悲劇,比利時超寫實鬧劇和俄國喜劇等豐富元素,並同時在法國、比利時和莫斯科同步上映的跨國大片《傑哈德巴狄厄出走記》。 

從2012年年底開始,法國國寶級演員傑哈德巴狄厄就自導自演一齣出走法國的戲碼,如真能拍成電影,這部電影當能在奧斯卡上引起關注。這齣戲碼日前幾乎天天佔據了法比俄三國的頭版,非常熱鬧,而且卡司陣容之堅強,前所未見,除了所有法國的大明星,包括凱瑟琳丹妮芙加入演出外,上至法國總理,比利時政要以及俄國總理普丁,都爭先恐後地加入這部越映越旺的由大鼻子影帝自編自導自演的《傑哈德巴狄厄出走記》。 

這戲碼是從去年12月初,傑哈德巴狄厄正式落籍在離法國只有一公裏距離的一個比利時小鎮尼津Nechin的消息被證實了之後,就如火如荼地在法國媒體上吵得不可開交。 

63歲大鼻子影帝傑哈德巴狄厄毫不諱言,他是因為抗議社會黨政府對有錢人將近75%的課稅新高,才決定退還法國護照,申請成為比利時公民。雖然他不是唯一因為高稅制離開法國的富人,但是他和法國首富LVMH Bernard Arnaud不一樣,他雖然有許多除了演藝事業以外的商業投資,但在法國人的心裡,他不只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大明星,而是整個法國電影的代表。不管你喜不喜歡法國電影,你不可能不知道德巴狄厄。 

他的選擇讓整個法國都震撼不已,傑哈德巴狄厄不肯當法國人!?是法國病了,還是他瘋了? 

法國受傷了,從總理開始,到文化界電影圈,每個人都有話要說。或者是滿腔憤慨的責備,覺得傑哈德巴狄厄背叛了法國,背叛了40年來養他讓他壯大的法國電影;或者是同情,認為這是他個人的悲劇性格,永遠在誇父追日。這是一個反映法國的縮影,連傑哈德巴狄厄都不肯當法國人了,法國還剩甚麼? 

沸沸騰騰地鬧了一陣,是一篇由Wild Bunch的老闆,現在還負責WB的國際市場的Vincent Marraval 12月28日在Le Monde 世界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嚴厲的批評法國電影以過高的價碼,點名幾個bankable的一線明星,他們一直水漲船高的片酬,使整個法國電影的製作費用大幅膨脹,再藉由政府及影視產業的保護制度,黑箱回收資金,讓一半以上的電影無法回收製作成本,也讓法國電影的製作費用越來越高,和市場完全脫節。

眾所週知,法國電影享有令全世界電影工作者羨慕的保護政策,包括強迫電視必須將營利所得的3%(專門播放電影的Canal +的付費電視,則是12%)投資到法國電影,還有每張電影門票的10.6% 回交給專門管理影視產業的CNC(國家影視中心),作為輔導基金。而且每部電影的票房回收的稅制優惠,得以立刻投資到下一部電影等。這是特別為保護法國電影量身打造的政策,而這一直也是法國電影引以為豪的 “ French Exception ”。 

但是法國電影貴得越來越離譜,也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法國一部電影平均的製作費用是540萬歐元,相當於2億台幣,除了好萊塢的大型製片之外,誰能負擔這樣的規格?而一部美國非好萊塢的獨立製片也不過300萬歐元的預算。更何況法國片再夯,也無法在全球發行市場上和美國片競爭。去年10部最賣座的法國片裡,只有2部(《Le Prénom》, 《Taken 2》)算是賺錢的,前者有超過330萬人次的票房,後者是因為海外票房的回收。而且,更荒謬的是,法國一線明星在任何好萊塢大片裡的片酬,還遠遠不及他們拍法國片片酬的四分之一。 

2012年有240部法國長片,如果只有少數電影可以回收成本,那為甚麼每年還有越來越多的法國片?以每部片子7%-12%作為薪資的製片,當然有充足的理由盡可能地膨脹製片預算。但除此之外,不被市場機制左右的保護機制,也的確養大了法國電影的製片胃口,明星過高的片酬,只不過是這個政策出現問題的冰山一角。法國文化部長Aurelie Filipetti 和 CNC的總監也不得不跳出來為既有的電影政策辯護,並承諾將舉辦影視圓桌會議,徵詢產業界各方意見,讓現有的制度可以更為精準的被監督。 

傑哈德巴狄厄已經從普丁手中接過了俄國的護照,比利時移民局霧煞煞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已經不是歐盟公民的特殊案例,而且男主角又意猶未盡地表示 “ 雖然拿了俄羅斯護照,可是我還是法國人”……看來《傑哈德巴狄厄出走記》還有更精彩的劇情。倒是法國電影界,像是颱風過境,災情慘重。《傑哈德巴狄厄出走記》讓觀眾看到,華麗的電影保護政策之下,納稅人的錢,特別是在這個99%的人都需要縮緊腰帶的時候,需要更多的監督和透明。

(文/王雅倫)

 


寶寶站不住,小心足內翻

$
0
0

寶寶出生后發現左腳向內拐,腳底向內勾著,而且左腳比右腳薄,左腿相對沒有勁。現在4個月了,左腳向內拐的狀況雖然好一點了,但還是明顯沒有力量。這是什麼情況,還能恢復嗎?

這位寶寶的腳部異常為足內翻,正常人的腳心朝向下方且腳掌完全著地,但有些寶寶出生后腳心卻向上向內翻轉,稱為“足內翻”,又叫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小兒常見的足部畸形,大約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2名出現一側或雙側足異常。男孩多見,可以單足或雙足發病,雙側者居多。發病原因還不清楚。

寶寶站不住,小心足內翻
寶寶站不住,小心足內翻

足內翻,寶寶的腳會這樣

這種孩子出生后,腳有三種畸形外觀:

1.內收:腳尖向內轉;

2.內翻:腳心向內翻轉;

3.馬蹄樣:站立時腳背著地。同時腳內側呈凹面,而腳外側呈凸面;腳有時小,單側發病者更明顯。步行后步態搖擺,因腳背外側著地負重,可出現骨的變形。

治療越早越好

從出生后即開始,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治療方法根據年齡和畸形程度而不同。

1.手法矯正法

一般適宜6個月以內或較輕型者。從出生后即開始,愈早愈好。由媽媽及一名助手共同協助進行手扳法矯正,寶寶屈膝(使跟腱鬆弛),助手固定寶寶的膝關節,媽媽一手握著寶寶踝關節的上方,一手托扶足前部跖面,用力使患足外翻,外展及背伸,每日2次,手法輕柔,免致骨傷,矯正適度即可。每種矯正位置保持10秒鐘,每次10—15分鐘。每日運算元次,一般主張餵奶前進行。

2.石膏管形外固定矯正

適于3月至1歲的寶寶,每2—3月更換一次。

3.手術治療

適用于6個月以上,手法無法矯正者,手術方式按年齡而異。

Tips

發現此病,應從出生后7-10天開始治療,愈早愈好。早期以手法按摩矯正為主,3個月后需行長腿屈膝石膏管形矯形術,6個月后需手術治療。術后需加用矯形支具,定期門診檢查,直至14歲以后,以防復發。

如何給寶寶的小腳做康復

3—6個月為寶寶的翻身發育期,家長們可以做一些翻身的訓練,來幫助寶寶下肢包括足部肌肉的鍛煉。

寶寶取仰臥位,媽媽握著寶寶兩腳的踝部,向左翻時,右腿曲向左側扭動,並同時逗引寶寶的頭向左側旋轉,這樣身體的重心就隨著頭,腿的帶動翻過來,這樣很好得訓練了肢體的轉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協調。

Tips

給新生寶寶按摩時應屈膝90度,一手握住足跟、另一隻手推前半足向外展,矯正前足內收。然后握住足跟進行外翻,最後用手掌拖住足底進行背伸,矯正馬蹄,每日多次手法矯正直至畸形矯正。

手術后應該注意哪些?

1.皮膚壓瘡

寶寶經過石膏固定治療后多少均會出現皮膚壓瘡,一旦石膏壓迫解除后壓瘡均可以通過換藥、消毒等措施經過1周時間治癒。無需特殊處理,一般無需應用抗生素治療。

2.馬蹄足復發

如果出現復發情況,術后需要嚴格佩戴支具至4歲,使復發率降至最低。一旦出現前足內收等畸形復發情況及時門診就診,指導進一步治療。

3.皮膚壞死

使用外固定支架、軟組織松解術等手術方式可造成皮膚壞死,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局部外敷用藥,暫停延長。

(來源:《媽媽寶寶》1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mmbb/Series/20130124/

孩子撒謊?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
0
0

即使是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家長,也會選擇《狼來了》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許撒謊”被看作是孩子不可逾越的道德雷池,一旦撒謊就會遭受懲罰,比如被狼吃掉。接下來,最有代表性的訓誡便是:“好孩子都不撒謊”、“這么小就開始撒謊,長大了還了得”。

孩子撒謊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大家不妨反思一下:我們能保障自己句句都是實話嗎?如果我們大人不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從來沒有撒過謊,那就不應該苛責孩子一個謊不撒,事實上,從來不撒謊的孩子也是不存在的。大人表現出來的緊張,並非完全出于道德潔癖,更重要的是一種對孩子未來不可控的焦慮,認為孩子撒謊是變壞的開端。

我們大可不必如此,因為謊言背後隱含著孩子的許多成長秘密,撒謊並不直接對應道德敗壞。順便說一句,《狼來了》在《伊索寓言》的原文裏,結局是羊全被吃了,小孩安好。

孩子撒謊?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孩子撒謊?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關於撒謊的若干真相

無論如何,撒謊都不應該是一種受到鼓勵的行為,只不過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判斷之前,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關於撒謊的一些秘密。

大體說來,孩子的撒謊可以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大類。

無意識撒謊是孩子特定成長階段的產物

思思媽:

在手口足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就不再帶思思去小區游樂場玩,不能玩秋千和滑梯的思思實在是很嚮往那種和許多小朋友一起追逐打鬧的生活,有一天,她站在陽臺上對我說:“那些玩秋千的小朋友都生病了,只好回家吃藥去了”……思思的表情十分認真,語氣十分肯定,仿佛真的看見了一樣,顯然,這不是真實情況。

媽媽看法: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詛咒,也不為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她只不過把一系列的資訊點:人多、得病、吃藥等等按照她的理解連綴起來,用自己能夠操控的語言表達出來,至於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是事實,一個2歲7個月的孩子想不了那麼多,這更像是一種語言遊戲。

專家解析:

如果非得糾纏于概念的話,孩子的這類行為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撒謊,因為撒謊一定是說者為了讓聽者相信自己的話,並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有人甚至不主張把孩子這種想像性的撒謊劃入撒謊之列。

有意識撒謊一定是為了某種特定目的

1、逃避懲罰

維維媽:

有天我正在寫篇報告,突然聽到維維大聲哭了起來,很凄厲——通常這種哭聲一定是被嚇著了,我趕緊去看發生了什麼事。沙發上散落著一管502強力膠水,他舉著自己的手很急切地說:“快去洗洗,快去洗洗!”等到我走到他手邊,他一個勁兒地說:“沒摸沒摸!”毫無疑問,他一定是摸了膠水,我趕緊帶他去處理,事后他怯怯地看著我,我一直等他情緒平復下來才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可以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我們好一起去處理。”他點點頭。

媽媽看法:

如果說這是一個摻雜著“害怕受到懲罰”和“希望壞事情沒有發生”等很多因素的撒謊的話,那麼很多時候,當維維偷偷摸了不該摸的東西,或者吃了不讓吃的東西時,總是邊掩飾邊說:“沒有沒有,我只是看看。”有的時候他乾脆說:“我在喝水呢,聽不見媽媽說話。”一方面他完全明白自己做了違背我們約定的事情,我可能因此而不高興;另一方面,他又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白來掩飾這一切,這就是有目的有動機的謊言。

專家解析: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關注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也需要通過人際交往來實現自己的一些目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于是就有可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意識地撒謊。

2、滿足關注

可可媽:

可可在幼兒園說自己家裡有一屋子芭比娃娃,每個假期,父母都會帶她去迪士尼樂園,引得同學好一陣羨慕,但當問到一些細節的時候,或者讓她帶一個芭比娃娃來給大家看的時候,她總是支支吾吾。這完全不是實情,可可自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也沒有能力給她買一屋子芭比娃娃,更沒有能力每個假期帶她去迪士尼樂園。

媽媽看法:

其實這又是一個為了滿足虛榮心的撒謊,小女孩並無傷害他人之心,這跟所謂的坑蒙拐騙有本質的區別。不能一下子把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專家解析:

有些人撒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心理需求,比如受到重視,滿足虛榮心等等。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曾經向大家宣稱,自己的父親是花旗銀行的董事,事實上,他來自農村,並且家境貧寒,他之所以說出了如此誇張的謊話,完全是想借此彌補心中的自卑,從而獲得大家的重視。類似的心理在孩子中也會有所體現,只不過銀行董事可能換成某種英雄職業。

對於撒謊,我們寬容而不縱容

孩子撒謊並沒有我們曾經預想的那樣可怕,比如皮亞杰就認為,撒謊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有能力撒謊說明孩子已經成長到一定階段了。而名為《說謊:你所不知道的一切》的書走得更遠,作者認為,兒童說謊是他們在學習說真話的過程中必然遇到的一種現象,通過說謊,孩子逐步意識到:原來父母並非無所不能,于是他們慢慢意識到自己必須獨立承擔一些責任,也正是在這個歷程中,孩子發展了自主性,逐步消除對父母的依賴。

 

即便如此,也這並不意味著我主張任意寬恕孩子的撒謊,任何時候,誠實都是一種值得讚揚的品質,同時,家長的對謊言的態度也一定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誠信度。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謊言是必須引起我們重視的呢?

一般來說,偶然的、孤立的某一個謊言並不意味著孩子變得不誠實,我們不必緊張,而當撒謊成為經常性的行為,或者成為孩子處理問題的主要手段時,那就必須得採取相應的措施,嚴重時甚至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而針對兒童常見的謊言,家長應該首先弄清楚他們撒謊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處理。

想像性撒謊可以適當引導 

素兒媽:編故事培養想像力

在素兒成長的這個階段裏,我和她一起編了很多故事,最初是她點某個名詞,我就開始編故事,家裡的“門”或者“空調”都成為題材,甚至有一回她要求講一個“圓圓的三角形”,這看起來是一個違背數學常識的命題,但我沒有拒絕,最終講了一個三角形打磨掉棱角變成圓形的故事;再過一個階段,我試著讓她參與故事,從最簡單給人物起個名字開始慢慢讓她自己編一些情節;再往后就直接讓她自己自由編故事,長短隨意,繁簡隨意,能展開想像就好。

專家解析:

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像說出一些並不存在的事情時,我們大可不必當場揭穿,冷處理就好,如果孩子當面描述,我們不妨用“是嗎”之類的話表示回應,只不過最好不要使用諷刺或者懷疑的語氣。

既然這種撒謊來源于想像力的發展,那我們完全因勢利導,通過一些遊戲促進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有意識的撒謊要區別對待  

清清媽:小豆豆媽媽的啟示

我在讀《窗邊的小豆豆》時,常常被小豆豆的媽媽感動,只有這樣一個尊重孩子的媽媽才會四處打聽,最終把孩子送到一個適合她去的學校。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小豆豆穿著一條媽媽最喜歡的裙子去鉆鐵絲網籬笆,結果當然是把裙子弄了好幾個大洞,當媽媽問起來的時候,小豆豆竟然說:“我在路上走的時候,別的孩子往我背上扔刀子,所以才成這個樣子。”這是一個多么明顯而誇張的謊話啊,但媽媽並沒有當面揭穿她,而是讓小豆豆帶著她去鉆一遍籬笆,最後由小豆豆自己說出來是怎麼回事。

專家解析:

對於為了逃避責罰的撒謊,可能我們會困惑,既然孩子害怕受到懲罰才撒謊,那我們還敢懲罰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一旦孩子發現撒謊可以成為逃避責任的手段,就可能時常使用這一招。只不過,我們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責罰的程度,二是責罰的重點。

如果說責罰程度過重,孩子可能會甘冒撒謊的危險來逃避懲罰,所以,家長的責罰一定要適度,“你再撒謊就把你舌頭剪下來”之類的恐嚇實在不可取,首先這種因錯誤而傷害肉體的懲罰就沒道理,其次,事實上這種懲罰最終難以實現,于是,家長為懲罰撒謊而當面撒謊了。

責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在哪裡,而對孩子來說,撒謊因過失而起,所以,我們可以先責罰過失,后責罰謊言,否則當責罰重點變成撒謊時,真正的過失就被掩蓋了。

對於為了滿足某種心理需求而出現的撒謊,處理起來更簡單一些,那就找準孩子心理的需求點,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滿足。以吸引大家注意力為目的的撒謊意味著孩子受到了忽略,家長多關注一下即可;為了獲得尊嚴而進行的撒謊意味著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

當然,任何時候,多獎勵孩子的誠信行為都會比責罰更有效。

 

家長真的一個謊都不能撒嗎?

仔仔媽:別當著孩子的面撒謊

有天仔仔和爸爸正在家裡看電視,敲門聲傳來,爸爸對他說:“誰要找我,你就說我不在家”,仔仔按爸爸說的做了,但他很迷惘,明明爸爸就在家,為什麼說自己不在呢?爸爸給他講了一些道理,諸如來了客人就看不成電視了,或者是來的客人可能會托爸爸幫忙,而這個忙又很麻煩等等,但無論爸爸怎麼解釋,仔仔都不能弄明白為什麼爸爸要撒謊,不是說好孩子都不撒謊的嗎?

孩子很難理解家長的一些應對技巧,他完全可以忽略掉父母找來的若干理由,只留下“大人撒謊”的印象,這無疑是消極的,更可怕的是,他還有可能會因此得出結論,原來撒謊是可以為自己免除一些麻煩的,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錯誤。

專家解析:

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孩子生病了不願意吃藥,家長就騙他們,這不是藥是糖,騙得孩子張開嘴,灌進去了事;還比如說為了防止孩子多吃零食,家長把零食藏了起來,騙孩子說沒有了等等。真相大白后,損害的都是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對誠信的信仰。

幾乎所有育兒指南都會指出家長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因為在一個充滿謊言的家庭裏,孩子可能也會將撒謊當作生活的常態,但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有的時候很難做到句句都是實話。這裡麵包含了家長的各種生存技巧,比如善意的謊言,自我保護。對於孩子,我認為家長一定要傳導出誠信無價的理念,但不要武斷地灌輸“一個謊不能撒”的理念,比如涉及到孩子自我保護時,面對壞人並不是要句句都講真話的。

有的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配合,常常會許下一些諾言,然而正因為這個諾言下得輕率,所以往往也忘得乾淨,一旦孩子發現家長的許諾最後落空,他們可能會覺得受騙,也會覺得撒謊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家長首先不要輕易許諾,尤其要避免用物質去誘導孩子做某件事情,其次,不要心存,“孩子小,他早忘了”的僥倖心理,無論孩子是否忘記,大人的這種想法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一旦孩子某次沒忘,他將會受到深深的傷害。

我現在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給暢暢許下一個滑板車的生日禮物,等她3歲生日的時候,我一定買給她。

(來源:《媽媽寶寶》1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mmbb/Series/20130124/

一觸即發的險情

$
0
0

這絕對不是好萊塢驚險大片的廣告語。大人們坐在孩子身邊看他們入睡時,常會在心裡叨叨:小傢伙啥時候能長大呢?可一旦他們稍大點,活動半徑大了,問題就接踵而至了。

“咣當!”

“啊——”

在我們遭遇第一次大型事故時,承敏剛剛4個月大。小傢伙本來在大人的床上玩得好好的,突然一個翻身,砸在床頭的燈上了,然后緊接著,“咣當”一聲掉在了地上。剛開始,估計承敏被突如其來的一切嚇壞了,沒顧得上哭,待我們把她抱起來,可能感到疼了,她開始抽泣起來。

一觸即發的險情
一觸即發的險情

時刻提防突如其來的危險

說實話,她剛開始會翻身的時候,我們怎麼也沒想到會遭遇這樣的事。不過想想,所有的亊故往往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承敏越長越大,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遭遇危險的系數也越來越高。

為了避免類似的亊故,我們清理了一下承敏的床鋪,把她挪到地板上睡。所有承敏能夠得著的危險物品一律拔高。一般家庭裏的危險品主要是煙頭、電源插座、藥品等。我們也不讓地面上有亂七八糟的雜物,一有空就清理打掃,準確地說,不是清理,而是移動。

爸媽的“危險過敏癥”

幾個月后,承敏開始“研究”機械類的東西,我們的心又懸了起來。我們不僅在每個危險的按鈕上裝上安全裝置,還特意把浴室的門關上,把垃圾桶清理乾淨,把音響撤掉……整個事態好像變得復雜起來。我甚至養成了撿東西的習慣,一看到地板上有小東西就無條件地撿起來放口袋裏。

到了承敏能自己一個人坐著,碰碰這,摸摸那的時候,我就趕緊給抽屜裝上了安全設備,在門上也安上了掛鉤,生怕它突然關上。浴室為了防滑,墊上了防滑墊……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有備無患。

等孩子會走路了,一切都擴大化了。生怕她會去碰桌上的東西,怕她去摸鉛筆、鋼筆,我恨不得買個書包,把那些她不該碰的東西全都背著,特別是鉛筆之類的,這些危險品可不是兒戲。

孩子就是“不定時炸彈”

“干嘛弄得這么緊張?孩子豈不是壓力很大?”

“太危險了,小孩子就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啊!特別是現在她會走路了!”

可不管我們怎麼上心,要來的還是來了。

小傢伙居然把腦門給撞了。

“是她運動神經沒發育好還是腦袋太大?”

“顯然是運動神經比較笨拙啊。”

3個月后她還是時常會碰到腦袋.但我們已經不那麼在意了。她自己也百煉成鋼,不像先前一碰就哭了。

藥劑師媽媽說

從孩子會翻身、會爬,到孩子會走、會跳,我們的心都一直懸著,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一個意外掉下來砸在我們頭上。一個朋友更是苦不堪言,他開著筆記型電腦出去一會兒的功夫,孩子就在上邊吐了很多口水。更倒楣的是這口水真是切中要害,把電腦的主板給毀掉了。之後,他見人就說:“小心筆記本啊,小心筆記本啊……”唉,哪裡僅僅是筆記本,我的育兒經驗告訴我:若想和孩子和平共處,最好是把所有可能導致危險的東西都從家裡撤了!

醫生爸爸的醫學筆記~應急措施先知道

1.突然吞食異物,呼吸受到抑制時

這個時候父母要當機立斷,在撥打急救電話等待的時候不要慌張。對嬰兒(10kg以下)可實施哈姆立克手法。嬰兒吞食小的物品也容易窒息。如果孩子突然喘不動氣,臉色發青,應趕緊把他的嘴撐開,看看他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如果是確信能弄出的趕緊弄出來:如果已經難以清除的話,就要用哈姆立克手法。

哈姆立克手法

※一手固定嬰兒的頭頸正面,讓他面朝下趴在前臂上。頭比胸低,前臂可放置在大腿上固定嬰兒,另一手掌根拍打嬰兒兩肩胛骨之間,連續5下。

※拍打5下后,一手固定嬰兒頭與頸背,翻轉使其面朝上,頭比胸低,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三指置于嬰兒兩乳連線中點的下方,翹起食指,用中指與無名指兩指再按摩5下,速度放慢一點。

※推壓5下后,檢查孩子口中有無異物,食指彎曲深入勾取。

2.從高處掉下來的話

萬一孩子從高處掉下來,根搪孩子的年齡和掉下來的髙度的不同,頭部受損程度也不同。頭部傷到什麼程度,頭上到底有沒有傷,意識有無變化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看上去孩子沒什麼異常,但是意識模糊或沒有意識,或認不清媽媽,或突然失語或痙攣,嘔吐得厲害,嘔吐三次以上或者已經有十多分鐘了卻一直在哭,或者是有肉眼看到的外傷,應趕緊送往醫院。

3.吃藥的時候

萬一孩子大量進食了常備藥,例如退燒藥或腸胃藥等,如果是藥丸立即讓孩子吐出來;如果是沖劑,發現的時候趕緊餵牛奶讓孩子吐出。如果吞下去30 分鐘後才發現,藥物已經在一定程度被吸收了,這時應該讓寶寶多喝水並趕緊送醫院。

4.被火燒傷的時候

手、臉、性器官、喉嚨等被火燒傷,或燒傷面積大于手掌面積時尤其要注意。

一度燒傷

皮膚上有紅色痕跡,有些腫脹,且疼痛。用流動的涼水沖洗燒傷部位10分鐘或套上冰袋。

二度燒傷

皮膚腫脹,發紅,且疼痛難忍。起水泡的時候,不要把水泡弄破也不能把貼皮膚的衣服脫掉。用流動的涼水沖洗燒傷部位10分鐘或套上冰袋。然后特別小心地把衣服脫掉,別用毛巾擦。注意將受傷的部位置于心臟以上。如果附近沒有醫院,應該在起水泡的部位涂抹上消炎藥膏,防止感染。

三度燒傷

由於火災高壓電導致皮膚發白或者和碳一樣黑的時候屬於三度燒傷。如果皮膚和衣服都著火了,應該立即讓患兒在地上打滾把火滅掉。打電話叫救護車,不能把緊貼皮膚的衣服脫掉。*用涼水清洗燒傷部位,將受傷的部位置于心臟以上。

5.流鼻血的時候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上面。為了避免血液和其他分泌物進入喉嚨,要用口呼吸。這樣堅持10分鐘如果還在流,應趕緊送醫院。

小貼士

※嬰兒突然喘不動氣,臉色發青的話,要交替試用背部敲打法和胸部壓迫法

※孩子從高處掉下來的話,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掉下來的高度,頭部受損程度不同。

(來源:《媽媽寶寶》1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mmbb/Series/20130124/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內部世界

$
0
0

——有人問泰勒斯“何事最難為?”他應道:“認識你自己。”(《哲人言行錄》捲一)

我們生活于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認識我們自身之外的世界,一是認識我們自己的內部世界。

外部世界——總怕教得不夠多

對於第一點,大多數的父母們都非常關注,我們會買許多早教讀物、各種知識卡片、學習機,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去科技館、去博物館,讓他們上學學知識,帶他們去旅遊,教他們做家務……做的都是同樣一件事情——認識世界,獲得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經驗。

場景一:有一次,我去朋友家裡做客,看到他們家的家具、家電上面,都貼著大大的紙片,寫著關於這個物件的名稱,冰箱上面貼著“冰箱refrigerator”、空調上面貼著“空調air conditioner、沙發的靠背上貼著“沙發couch”,要知道,他們的孩子那個時候才不滿1歲!這令我非常震驚,我們父母們是多么關注孩子對這個外部世界知識的學習啊!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內部世界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內部世界

內部世界——是否也曾忽略過

與此對應的,我在生活中觀察到一些現象,同樣地令我震驚,那就是,我們對於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內部世界,所花的功夫完全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可以說,是幾近于無。比如下面這個常見的現象:

場景二:10個多月大的嬰兒在爬行站立的過程中頭碰到桌子,哇地哭了起來,媽媽(或者外婆等等)這樣勸慰:“寶寶不哭,不哭,乖。”或者會佯裝拍打桌子,說:“打它,就是它不好,把我們寶寶碰哭了。”或者說:“好了好了,沒什麼,一會兒就不痛了。”或者轉移嬰兒的注意力:“嗨,寶寶看,哥哥在笑你了哦。”

感受,也需要學習

對於小嬰兒來講,這個世界是完全陌生的,要認識它,需要學習,需要人教。同樣陌生的,還有嬰兒自己的內在狀態,他的身體的感覺、他的內心的感受,無一例外都是巨大的、無以名狀的,有的時候甚至是混亂的。

桌子碰頭所產生的感覺對於嬰兒來講,意義非凡,難以承受,但他並不知道,那一瞬間額頭“嗡——”地一下,之後那個火辣辣的、刺激的、痛苦的感覺是什麼(我這樣描述的時候,已經是用成人的語言,對於小嬰兒來講,並沒有所謂的“火辣辣”和“刺激的痛苦”),他對此一無所知,除非他通過某種途徑獲得這一知識。這個感覺是內在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父母沒有借此機會一邊輕拍他的背,一邊輕言細語道:“寶寶,哎喲,好痛,好痛,痛,痛。”他就不知道那碰頭后產生的復雜而不舒服的感覺是有名有姓的,那個名字就是——“痛”。

當然,類似于“疼痛”、“難過”、“舒服”這樣的心理感受和軀體感覺來說,我們家長們即使沒有直接地告訴孩子,在小嬰兒長大成人的過程中,還是會藉著各種各樣的機會,去學會它們的名稱,當自己產生這樣的感覺和情緒時,會用這些詞彙去標定這些感知覺。但對於那些復雜的情緒情感呢?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

外部世界的豐富≠內部世界的清晰

事例1:一位海龜博士給我講起一件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經歷。他說,他與人在電話中發生了衝突,對方掛了他的電話,放下電話后,他的頭無法下垂,只能抬著脖子,稍微一低頭,就會覺得氣出不來。我問他被人掛電話時心裡的感覺是什麼,他說:“沒什麼感覺。”

他在軀體層面是有感覺的,只是在大腦皮層,無法把這些內在狀況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單元,並且給它一個名稱——“憤怒”。據我對他的瞭解,在他的生活中,處處為自己的軀體不適而痛苦,他把在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心理層面的不快,統統都轉化成軀體的不適了,當他為軀體的癥狀而痛苦的時候,也就迴避掉了內心的各種痛苦感受,那是他無法去感知和言說的。

 

不過,對於外在世界,他的知識已經相當豐富了。相較于他對外在世界的瞭解,他對於自己內在世界的認識實在是太過于貧乏了。他見到的外在世界雖然是有條有理、清清楚楚的,但內在世界是那樣模糊不清、甚至混亂不堪,他能幸福嗎?

事例2:牛牛2歲的時候,我帶他乘飛機回老家,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他顯得很不舒服,哭了起來。來接我們的阿姨問他:“牛牛,坐飛機什麼感覺呀?”他停頓了幾秒,沒有說話。那時,我感到這個問題對於一個2歲的孩子來講,太復雜了,因為他的詞彙量並不足夠去命名這樣復雜的內在狀態,而認知能力的發展也許尚未到可以整合這些內在狀態的水準。但接著,牛牛回答:“怕”。

聽到這個“怕”字,我是多么欣慰。

在我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經歷中,看到我的來訪者們,對於自己的內在世界是那樣陌生,受困于這樣的一種能力上的匱乏,而反復經歷自我挫敗的生活,不由得扼腕嘆息。

How to do it?

尼采說過:“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知者’”——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自己尚不能為自己的內在情緒情感命名,也許我們也不習慣、或者缺乏能力去幫助嬰幼兒為自己的內在世界命名。在這樣的父母養育下長大的孩子,或許多半會“離自己最遠”、“不知道自己”。而如果我們做父母的,意識到“認識自己內部世界”的重要性,那麼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就只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了。有以下幾點可供借鑒:

1. 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並用詞語標明;

2. 對於孩子的狀態感同身受,並且用語言表達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3. 情緒、慾望、感覺沒有對錯、好壞,所有的感覺都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

4. 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在狀態,尤其不壓抑和迴避負面的感受;

5. 當孩子處於焦慮、憤怒或其他不良狀態時,父母不以責罵、攻擊、批評、冷淡來回應,這樣做只會在孩子本來已經糟糕的內在狀態基礎上再疊加其他的負面內容,父母應保持情緒穩定而溫暖;

6. 父母先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增加父母對於自己情緒情感、感知覺的認識。

(來源:《媽媽寶寶》1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mmbb/Series/20130124/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
0
0

理想媽:

記得前兩年有一篇報導,一個美國媽媽狀告孩子的幼兒園,因為在老師教字母“O”之前,孩子會把這個字母想像成蘋果啊、小嘴巴啊等等,結果老師教了她之後,就只能說這是“O”了!這個官司引起很大的關注,最後,法院竟然判這位媽媽贏了!我覺得這在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沒有適用的法律來支援,還因為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我們只要一個標準答案。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專家說:

在這個故事裏,老師和媽媽都沒有錯。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老師傳授的是知識,而媽媽關注的是孩子的思維。我們知道,知識並不能代替思維,如同思維不能代替知識一樣。在大多數實際生活中,知識從來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們需要思維。

知識和思維有密切的聯繫,但絕不是同一個東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創造力,但在學校的考試成績可能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好,但不善于獨立思考,沒有創造力,所謂“高分低能”是指這類學生。

為什麼任何問題都只能有一種答案呢?為什麼圖畫上的月亮永遠是白色的?為什麼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就過著幸福的生活?為什麼大灰狼就是奸詐兇殘的?很多很多為什麼充斥著孩子充滿想像力的小腦袋,在他們的好奇心裡,世界的畫捲一頁頁地被揭開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多么需要我們保護和開發的呀!

創造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而是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適應環境的能力。相對來說,並不是越聰明的人,創造力就一定越高。事實上,歷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書也不一定讀得呱呱叫,但因為他們點子多,心思巧,遇到問題不放棄,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春春媽:

我們從小就是被傳統的教育灌輸出來的,自己就缺乏創造力,怎麼可能培養好孩子的創造力?

專家說: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首先我們要做到2點——

1.樹立信心

兒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行為方式甚至教養態度對兒童的精神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但父母和孩子的創造力並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有些研究甚至表明,如果父母的創造力測驗成績低,孩子的創造力成績反而更高。很有趣吧?或許這個調查可以幫助你建立自信。

2.停止過度溺愛或者過度激勵孩子

這兩個極端的方式都是對孩子創造力的傷害。對孩子過分溺愛、對他的要求一味遷就,孩子的要求很快能夠得到滿足,原本可以通過自己解決的問題全由父母代勞,這樣的教育只會造就躺著啃麵包的“懶漢”,卻在面臨適應和解決問題的時候無計可施、手足無措。而過度激勵孩子則可能會使孩子的心理長期處於緊張、欲求不滿的狀態之下。

文文媽: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專家說:

父母能做的是這幾個方面——

1.延遲評價

父母、老師的評價就是給孩子一個思想的框框。“延遲評價”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者說出一種想法之後,不要急于對他的言行進行評價、做出結論,而是讓它處於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對於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來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家奧斯本曾經提出過一種“頭腦風暴法”,其根本就是讓人們頭腦中新穎的“想法和觀念”在沒有“看守”的情況下,蜂擁而出。但是如果人們一旦產生一個想法就遭到評價,那新的想法就不會緊接著出現,原來的想法本身也不會變得更加深入。

媽媽確實比孩子懂得更多的東西,因此總會有一種給孩子“指點迷津”的慾望,孩子干任何一件事,總要評價一番。最後孩子可能很“聽話”:如果你在他的身邊,那麼他每做完一件事情,都會瞪著可愛的眼睛看著你,徵詢你的意見。此時的你會不會感到一種莫大的寬慰?

Tips:

你的孩子有這樣一種“聽話”的習慣嗎?如果有,那這對於孩子創造性的發展可能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孩子對外界評價已經形成一種穩定的依賴。如果你不在他的身邊,他可能會因為這樣一種對評價的依賴和對權威的服從傾向而變得無所適從。

2.控制語言模式

由於在引導孩子創造力發展的時候,很難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富于創造性的。因此,鼓勵孩子的創造慾望,養成孩子的創造習慣,可能顯得更加重要。在這一點上,控制語言模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什麼是控制語言模式呢?它是指外部的語言表達代表著內部的心向,影響內部的心向可以通過外部的語言控制來實現。比如下面的A類句子可能是我們通常都能聽到的,如果你用B類來表達,將是非常有益的。

A:老師畫得貓是灰色的,你卻畫成紅色的,你得改過來。

B:老師畫了只灰貓,你畫了只紅貓,讓我們來看一下哪隻更可愛呢?

A:這樣的事情等你長大了自然會做。

B:你也可以試試,如果需要什麼幫助就招呼媽媽一聲。

你一定已經清楚A類語言和B類語言的不同了吧?所以中國有句老話“話要巧說”,同樣的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效果就不一樣。

3.鼓勵孩子“隨心所欲”

孩子在玩耍時,最令人頭疼的事情就是他們常常“胡鬧”。這種情況下,父母通常會對他們明令禁止,要求他們“好好地玩”。這其實就是要他們按照某種通常的規則來進行遊戲。如果孩子只會按通常的規則玩,又有多少創造性可言呢?

4.讓孩子有獨處的機會

媽媽可以嘗試一下:下定決心在一天甚至兩三天的時間裏不去過問孩子的事情,即使孩子沒有同伴在身邊也是這樣。試試這樣做,看看你和孩子會有些什麼新穎的感覺呢?

5.善對孩子發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性,媽媽可以多掌握一些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當然媽媽既要有關於發問的技巧,也要學會聽孩子發問。這不僅有助于增進親子關係,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音音媽:

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簡便易行的小遊戲或者有趣的問答,讓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隨時隨地地訓練我們的孩子呢?

專家說:

開發兒童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必須圍繞創造性的認知特徵和情感特徵,以多種科學方法訓練兒童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想像力、好奇心、冒險精神和挑戰性等品質。

1.類比法:

比較類似的各種情況,找出事物之間的相似處,引導兒童將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類事物,以啟發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努力為他們創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一定的條件,同時也幫助兒童發展歸類、類比的能力。

遊戲連結——趣味問答:尋找“圓伙伴”

家長問孩子:“世界上圓形的東西真多,平時你看到的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形的?”等孩子列出一些回答后,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一起來給這些圓伙伴排排隊好嗎?”比如吃的、用的、玩的等等,然后再繼續問孩子:“在這一大群圓朋友中,誰和誰有相似之處啊?”鼓勵孩子任何形式的聯想和回答,只要是適當的都對,越多越好。

2.辨別法:

發現事物的不足,尋找各種遺漏的環節,探索知識中的未知部分,以培養兒童的辨認能力、觀察力和注意力。

遊戲連結——尋找缺失處

展示各種圖案,指著每一幅畫問孩子:“這是什麼?你仔細看看,缺什麼?”讓孩子去發現缺少的部分,再讓孩子說明,實物中如果缺少這些部分,將會出現什麼結果。家長可以對著圖中的各種圖案,邊看邊與孩子交談,幫助孩子找出欠缺部分。

3.追問法:

提供各種困擾、懸疑或具有挑戰性的情境,讓兒童思考並提出各種開放性、無固定結局的情境,就兒童的上一回答繼續“打破沙鍋問到底”,從而發展兒童的發散性思維。

遊戲連結——趣味問答:如果……

家長問孩子:“如果迷路,你怎麼辦?”

孩子回答:“找警察叔叔。”

家長:“如果找不到呢?”

孩子:“問馬路上的人。”

家長:“如果剛巧問到騙孩子的壞人呢?”

孩子:“我跑。”

家長:“如果他把你抓住了呢?”

孩子:“我哭,大吵大鬧引起別人的注意。”

家長:“如果他把你關起來呢?”

4.重組法:

將一種結構重新改組創立一種新的結構,在凌亂無序的情況下,發現並提出新的處理方法。

遊戲連結:擺棋子

用圍棋盤或象棋盤做遊戲,按“黑白黑白”、“黑黑白白”、“白白黑黑”有規律地擺棋子,先讓孩子模仿著擺,再讓孩子模仿擺出三角形或四邊形。家長可教給孩子有規律性的擺法,並試著使擺法漸漸復雜,讓孩子邊提問邊試著自己創造性地擺放,以增強孩子的位置感、立體感和知覺能力。

5.視像法:

以具體的方式表達各種觀念,具體說明思想和表達情感,透過圖畫描述經驗。

遊戲連結:小小設計師

家長問孩子:“中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首都有一個最著名的建筑叫什麼?”給孩子看天安門並向孩子介紹天安門的特徵。引導孩子從各個角度觀察天安門的特徵,如大小、造型、顏色、裝飾等,然后讓孩子想像並畫出一個更加宏偉、壯觀、現代化的建筑,請孩子展示並講解自己的畫,訓練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力。

(來源:《媽媽寶寶》1月)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cn.mag.cnyes.com/Magazine/mmbb/Series/20130124/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
0
0

很多車友都希望愛車能與眾不同,又或是騎車出門時,能看起來和別人有些不一樣!其實想要突顯個人風格,可以打造一輛專屬愛車,也能藉由零件或配件的點綴,來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輛好的自行車可以陪伴車友數十載,走過萬里路,如果能夠量身訂做一輛專屬自己的愛車,相信騎乘的過程也會更愉快。

要打造一輛具有個人風格的車,可以訂製完全符合自己身型的車架,也可以從現有的車架,搭配上符合自己需求的零件,很多品牌都有提供客製化的服務,甚至連烤漆顏色都能選擇,還能在車架上加入自己的簽名,如果覺得這樣還不過癮,那就乾脆連塗裝都自己彩繪吧!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單車誌專題報導 居家單車完全收納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單車誌第70期》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
0
0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眼看登山車領域成為三強鼎立的態勢,彼此之間互不相讓、各有所長,究竟三種輪徑有何差別?單車誌帶你找答案! 

為瞭解不同輪徑的騎乘性能,單車誌特別找來KHS的26吋、27.5吋與29吋共三款XC單避震登山車做為測試車款,避震行程皆為100mm;同時為了兼顧「兩性平等」的測試觀點,分別邀請江勝山以及南寶樹脂Novatec車隊黃合旬等兩位男女專業選手,以輪徑為核心,針對不同路況進行測試心得分享。測試場地選擇在桃園市中福宮,這裡提供各種障礙物、鵝卵石區、盤根錯節的樹根、穿梭於林道之間的賽道與高速彎道等條件,可以讓兩位車手充分感受不同輪徑之間的差異性。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MTB三輪徑誰領風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單車誌第69期》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
0
0

新年到除了穿新衣、戴新帽,還要買輛新車出遊「趴趴造」!不過隨著台灣騎車的人口多了,單車失竊的案例也就跟著增加,由於單車容易扛著走,也沒有車牌,所以特別容易被偷,而且還不容易尋回。當車友們放年假,開開心心地要騎車出遊時,難免會遇到需要短時間離開愛車的時候,要如何有效防止愛車被竊呢? 

確定要暫時離開愛車時,首先要把車儘量停放在光線明亮、有監視器、有人看得到的地方;接著為愛車上鎖,記得不要只鎖輪子,一定要鎖車架,以免輪子被拆下來,而車架被帶走;並且將車子和堅固的固定物鎖在一起,像是柱子、護欄等,才不會讓上鎖的單車整輛被扛走。

萬一不幸還是被偷了,有可能找回來嗎?訪問負責該業務的彰化縣刑警大隊一組偵查員林佳宏說,一定有機會,因為好車不可能當廢鐵,一定會被轉賣,像是上網賤賣。但有時就算車主自己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車,卻也沒辦法證明是自己,所以林佳宏呼籲車友們,一定要「登錄車籍資料」。

在市面上有品牌的成車,BB位置的正下方就已經有車架號碼,所以車友只要帶著「要登記的自行車」、「購買證明檔案(保證書)」及「身分證明檔案(身分證、駕照、健保卡等均可)」,備妥即可到任何一個派出所做登記。登錄程式也很簡便,填寫申請單、照相即可,而且完全免費。

最後林佳宏提醒車友,不要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明顯過低的車,以有效阻絕銷贓管道。買車後應到派出所登記,也要保留購買證明,自行記下車架號碼,為愛車拍照存證,以利尋獲後的發還查證。如果不幸被偷,一定要到警察機關報案,只要車友先做好車籍的登記,一定有機會找回愛車!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新年買新車,出遊防竊有訣竅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單車誌第70期》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
0
0

搭載因地制宜的輪胎,等同於為自行車穿上一雙好鞋,你的愛車適合哪雙好鞋?

測試行前準備說明

本次公路車輪胎測試報導總共獲得10家海內外廠商踴躍參加,為了符合單車誌測試報導兼顧理性與感性的訴求,每個品牌皆提供三條輪胎作為測試使用,確保商品皆處於全新狀態之下進行測試,第一條輪胎作為「理性」的CHC實驗室靜態量測與動態測試,其餘兩條輪胎作為「感性」的職業選手實際道路測試,最後再加上各家品牌所提供的商品特點與輪胎履歷表,讓車友們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脫胎換骨」。

由於本次CHC實驗室測試包含動態測試「抓地力」之專案,可能影響輪胎性能的周邊零配件就必須相同,因此所有輪胎皆安裝在同一款Aclass Alx470前輪圈,以及統一使用正新內胎、同一款TRP R870公路車煞車夾器、舟板與Tektro P422.11公路車煞車塊。

CHC實驗室測試單位簡介

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CHC)長久以來致力於提升台灣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健身器材及醫療輔具產品之設計開發及品質檢測服務。CHC檢測實驗室擁有國際級檢測實驗室能量及測試工程人員,可執行各國標準規範、及其他非標準與性能測試與業界相關協力實驗室之輔導。自行車中心檢測實驗室為台灣目前專注於自行車測試的唯一法人單位與第三公正單位,除了與國際驗證公司TUV、DNV相互合作多年外,並早已取得TAF測試實驗室認證。同時CHC亦是台灣交通部及環保署授權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測試唯一型式審驗單位,也是日本自轉車協會授權為海外檢查業務、亞洲唯一認可機構。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史上最嚴苛 10款超人氣公路車胎評測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單車誌第70期》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
0
0

單車的傳動系統用久了,因為潤滑油有黏性的關係,鏈條、齒輪,還有變速器上總是會產生又黑又黏的油泥,這油泥累積久了不止會弄髒接觸到的皮膚或衣物,也會影響踩踏的傳輸效率。本回單車誌邀請到台中飛馬仕單車的首席技師,來為車友們示範如何大部拆解後變速器及其保養清潔的施作。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後變速器大部分解保養法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單車誌第70期》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
0
0

喚起敏銳的感官神經,觸動的不只是內心深層的狂野靈魂,也可以是突破框架的多元素融合,正如Range Rover Evoque其名一般,膽大新穎的設計風格,讓擁有悠悠歷史的英國頂級越野車廠將風華榮耀推向極致,成功的典範,也經由上市後的廣大市場迴響而得到應證。正所謂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若這一路上伴你而行的是Range Rover Evoque,那麼其前衛亮麗的絕美風潮,必定為這段筆直或是蜿蜒的大道更添明媚光彩。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前衛的創新之姿

紮實、寬厚、沉穩, 一直是Land Rover各車系外形所帶給人Evoque也不例外,承襲了這股厚實的家族設計特徵,不過卻透過小部分的線條走向與部件的輪廓設計導出了新穎年輕、更具活力的時尚風範,難能可貴的是Land Rover經典特色一點也沒有流失,細長的黑色水箱氣罩在蜂巢式格柵的配置下向左右延展,連同頭燈上方輪廓,率性地一舉將此水準線帶至前輪拱後方的散熱孔,讓線條急轉回勾到頭燈下緣,帶出穩健卻精準的面部焦點,水箱氣罩的右下方也新增了

Land Rover廠徽,呼應了引擎蓋上的Range Rover字樣,當然烘托出其霸主氣勢的還有寬大的前保桿與類金屬下氣壩飾板,左右的進氣孔道與橫亙的霧燈,再度加重與身俱來的越野血統。車側除了引人注目的懸浮式車頂,突顯出時尚氛圍,車身腰線也一改家族車系中向來以水準走向的方式,而是以漸進揚升的角度與車頂略為斜背的設計相呼應,造就出小面積高尾窗新穎硬派性格,擾流尾翼與寬厚輪幅,再加上20吋雙肋式五幅輪圈,則為其剽悍的動感與性感做出加分的效果;尾部則輪廓則以垂直線條為設計主調,除了一樣銳利穩健的尾燈,下方的分流器巧妙地結合了左右的排氣尾管,一點也不輸車頭的激進搶眼。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跑格與越野兼具的雙重性格

實際的駕馭體驗,Range RoverEvoque反應出的是精湛不遲緩的表現,各項回饋均能給駕駛者充分的滿足,出色的四驅技術,將動力縝密均衡地分配到前後輪,在爬坡時或是崎嶇路面時尤能體會;而身為新世代SUV車種的代表,除了都會用車需求,越野休閒機能的提供更是L a n dR o v e r 重視的本質, 動力搭載Si4 2.0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鋁合金材質配合雙獨立可變正時氣門系統,輸出效能可媲美傳統大排氣量引擎,更降低20%的燃料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動能數據在轉數5500rpm時有237hp的最大馬力產出,並在1750rpm低轉時就有34.6kgm的高峰值扭力湧現,結合六前手自排變速系統,讓Range RoverEvoque的0-100km/h僅需7.6秒,足有休旅跑車的風範;道路行駛上,由於20吋輪框之故,有著平穩靜適感受,懸吊系統也偏向性能車款設定,屬於硬朗的回饋,能迅速校正車身的傾斜,然乘坐之感受並非不舒適,反而是沉穩與寧靜;方向盤操控上,Land Rover廠方將之調校得精準敏銳卻易於操控,讓駕駛者儘管有著高操控視野,也能輕易在蜿蜒或崎嶇的地型做出理想轉向,而油門與剎車的回饋則讓駕駛更快速與車輛熟悉,近而將優異的加速、爬坡、轉向表現達到極致。

內裝表現上以五門版的頂級版本Dynamic+為例,座椅為紅色桶型式,讓跑格化的設定不言而喻,其乘坐感受當然也屬於硬式;儀錶版與中控臺的設計延續前代車型,以簡明卻極富前衛個性的配置呈現出新世代SUV座艙的感受,尤其斜面式中控臺搭配8吋高解析度觸控顯示幕,透露出時尚的奢華格局,旋鈕式排檔桿與中控臺後方的置物空間,也印證了Range Rover Evoque在設計時的巧妙思維。RangeRover Evoque除了構築出理想車種的概念外,更忠實呈現出極具吸引力的外衣下,仍有渾厚帶勁的奔放盛氣。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Land Rover Range Rover Evoque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
0
0

如果說每一輛不同的車款,就代表著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那麼最能代表純粹的自己的車款,我會說就是BMW 118i Sport Line。處於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無時不背負著來自社會的各種期待。

打從出生開始就必須扮演著各種角色,一個乖小孩、好學生、盡責的職員、人人稱羨的大老闆、某人的丈夫或妻子、為孩子奔忙的父母。

身在高度社會化的人類聚落中,各式各樣的角色期待,就帶來各式各樣不同的壓力。

而假如選擇一輛新車,不需考量社會地位、家庭人數或是商業用途,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車款呢?

我的選擇—BMW 118i Sport Line。你有多久沒有做你自己?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談起BMW 1-Series五門掀背,最初在2005年初次引進台灣,同級距中罕見的前中置引擎與後輪驅動的跑車形式,在當時就以大膽創新的車身線條與敏捷的操控性,加上絕佳性能,頓時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BMW入門車款。而在去年,BMW原廠再次發表了全新一代的BMW 1-Series五門掀背跑車,不但擁有嶄新的面貌、寬敞的車室空間、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個性化的設計以及不變的後驅設定,再次成為市場上的當紅話題。

因此,本期Motorbabe單元企劃在找尋一輛能夠代表個人風格的車款時,自然而然就聯想到BMW 1-Series。數字1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最初、初始的概念,更是萬物組成的最小單位,如果放在人類社會中來說,代表的就是個人。最初的自己, 不單是本期Motorbabe企劃主題概念,更是BMW1-S e r i e s 的最佳描述。第二代的BMW1-Series兩款不同的車型設定,118i SportLine與120d Urban Line,兩種各有特色的車型,在做抉擇時,也一度讓編輯部猶豫不決,但最後還是選擇了代表自由奔放118iSport Line,更能貼合本次企劃的主題。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魅力源自個性

為了突顯118i Sport Line獨特個性,編輯部在拍攝場地的選擇上,特別找上一處位於地下一樓部分天花板鏤空的老舊停車場。由於地處偏遠,平日罕有人至,加上拍攝當日飄著一點小雨,因此整個場景呈現一種些為悲傷的後現代氛圍。與118i Sport Line現代工藝所打造的強烈風格形成明顯對比,這樣的對比,使人更能清晰感受118i Sport Line的個人魅力。在現場燈光的導引下,光線透過反射照映車體,118i Sport Line向前延伸的雙腎型水箱護罩,與引擎蓋上的肌力線條相呼應,拉出一道鮮明的V型立體輪廓,訴說著第二代1-Series五門掀背蓄勢待發的衝勁。新1-Series五門掀背較上一代車體加長85mm,軸距加長30mm,而加大17mm的車寬不僅讓車室空間更為舒適,同時也提升操控表現。

隨著現場雨勢加劇,視線順著打在車身上的雨滴水珠展開,可以看到118i Sport Line自車頭緩緩上揚的車身線條,流暢地朝車尾延伸。搭配經典的Hofmeister kink C柱倒勾曲線、強悍突出的肩線設計,與前保桿上的三區進氣壩營造出新1-Series五門掀背獨特的動力美學。方向燈也整合至燈眉與車外後照鏡上,增加了辨識度與安全性。17吋星輻式輪圈與彰顯身分的Sport車側銘牌,更是分辨118i Sport Line與120d Urban Line差異的徽記。車頭的八柵式水箱護罩、前進氣壩進風口、前後保桿飾條及排氣尾管皆以黑色高光澤處理,搭配鑰匙專屬的紅色飾條,運動氣息不言而喻。118i Sport Line車身外型充滿動感,在各個奔放元素的組合之下,形成118i Sport Line象徵獨立自由的車款性格,正是展現自我的鮮明樣貌。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內化自我設定

而118i Sport Line在車內設計上,同樣也擁有強烈的個人性格。118i Sport Line對於自由強烈渴望的精神,不只是表現在外觀車體的鈑金線條上,在內裝的主題上亦然,充滿躍動氛圍的118i Sport Line五門掀背跑車以紅黑配色為基礎,並專屬配備雙環儀錶板上的紅色底圈、高光澤黑色飾板與下方紅色飾條、綴以紅色縫線的Track進階織布跑車座椅,紅黑為主的內裝主題顏色,展現118iSport Line強烈的運動風格。而當車門開鎖與行駛時,Sport Line專屬的白光氣氛燈更彰顯118i Sport Line的競技感。內裝整體上充滿時尚感的黑色基調,綴以火焰紅色的線條描繪,一股熱血自車內油然而生。

118i Sport Line車內空間配置與採用設備同樣考究,精心配置的車室空間使其擁有超越級距的豪華享受。118i Sport Line標準配備雙前座跑車座椅、跑車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包覆性極佳的跑車座椅,提供駕駛相當舒適安全的乘車感受;跑車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在行車時,能夠透過多功能按鍵操控包含iDrive中文化控制系統、6.5吋液晶螢幕、藍芽免持行動電話系統、Aux-In外接音源裝置等車內豪華娛樂設備,操作時雙手不離方向盤,維持穩定的行車安全性。另有前座雙置杯架與車輛機能鑰匙記憶功能,可儲存空調、收音機、座椅等11項機能設定,能夠自由切換成個人偏好模式,能夠完全記憶車主的使用習慣, 正是象徵自我的118iSport Line精神不可或缺的功能。車內空間的部分,118i Sport Line的軸距較上一代加長30mm,使得後座腿部空間增加21mm。雖說如此,但若前座座椅往後推,後座空間仍是稍嫌狹窄。加以運動化的硬性設定,後座乘客的舒適性並不比前座。單就此點而言,118i Sport Line果然是個人主義至上的血性漢子。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高效動力靈魂

BMW精湛的德製工藝享譽國際,118i SportLine搭載同級距唯一的Steptronic八前速手自排變速箱,緊密的齒比大幅縮短換檔時間,給予駕駛者更靈敏順暢的換檔感受。首次運用在1.6升引擎的BMW TwinPowerTurbo直列四汽缸汽油引擎與雙渦流技術,由兩組分離的排氣導管快速進行氣體轉換,提供118i Sport Line最大輸出達170hp馬力,並能於1500-4500rpm的轉速範圍時,提供25.5kgm的峰值扭力輸出,靜止加速至時速100km/h僅需7.5秒,提供充裕的速度感受。同時採用HPI燃油缸內直噴技術、Valvetronic氣門揚程可變系統與Double-VANOS雙可變汽門正時控制系統,不僅提升動力表現,更有效地減少燃油消耗與廢氣排放率。更標準配備同級距唯一的引擎自動啟閉系統,引擎將於車輛完全煞停時自動熄火,釋放煞車踏板時將自動啟動;另搭載車輛能源管理系統、低滾動阻力輪胎、EPS電子動力方向盤轉向系統等多項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使得118iSport Line達到每公升15.2公裏油耗表現。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自由操之在我

118i Sport Line擁有近50:50的車身比重,隨時隨地提供絕佳操控性和轉向能力。118iSport Line同時搭載鋁合金雙接頭彈簧柱前懸吊,與麥花臣五連桿後懸吊,搭配加寬的車體設計,以及Servotronic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的準確性,有效降118i Sport Line在高速行進時產生的聲音,提供穩定舒適的駕乘回饋。

除此之外,駕駛者能透過位於中央控制臺的動態駕駛控制系統切換按鈕, 選擇COMFORT、SPORT、ECO PRO節能模式以及SPORT+模式,享受在不同引擎反應、DSC動態穩定系統不同介入程度下的駕乘體驗,自由享受激烈或舒適的多重樂趣。當切換至ECO PRO模式時,系統將主動協助達成更經濟的效能表現,不僅能控制空調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油門踏板的靈敏度也會隨之改變, 確保加速的穩定性。而切換至11 8 i S p o r t L i n e 獨有的SPORT+模式,DSC系統更會停止介入車輛控制,讓對於車輛控制有十足自信的駕駛享受一切操之在我的極致感受。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保障個人安全

當然,追求個人自由並不代表莽撞,118iSport Line的智慧型輕量化結構,不僅造就極度敏捷的操控表現,而高鋼性結構更在受到外力衝擊時提供駕乘者周密的安全保障。118i Sport Line標準配備四門斜置式防撞鋼樑、雙前座空氣囊、雙前座側邊空氣囊、前後座簾式頭部空氣囊、ISOFIX後座兒童安全座椅固定座,縝密的安全設計榮獲EuroNCAP歐洲新車安全協會撞擊測試等級最高的五星評價,擁有堅強安全防護設計的被動安全裝置。煞車部分,採用四輪通風碟煞附

ABS,能精確地發揮製動力道,而DBC動態煞車輔助系統可在偵測到駕駛者將進行緊急煞車時,即刻自動增加各車輪的煞停力量,發揮最大安全功效。主動安全設備的部分,搭載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DTC動態牽引力控制系統、失壓續跑胎及映像式後方停車警示系統等多項BMW安全科技,隨時提供行車資訊給駕駛參考,以減低任何不必要的意外發生可能性。畢竟,只有確保安全才是絕對的自由。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BMW118i Sport Line忠於自我
Viewing all 29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